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生计生工作总结

卫生计生工作总结

卫生计生工作总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卫生计生工作紧扣年初制订的工作目标,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分级诊疗、药品供应相关制度建设,着力抓好了健康扶贫、均等化、卫生应急、疾病控制、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等工作,重点抓好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努力推进了全市卫生计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咬住“脱贫攻坚、精准施策”的目标发力,健康扶贫工作稳步推进1、明确目标,制定了工作标准。

制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方案》、《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体检工作方案》、《x 市卫生计生委健康扶贫“百日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出台了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提供医疗咨询和预约检查,免费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免费为0-6周岁儿童预防接种、免费每年体检两次、免费提供预约诊疗和转诊服务的健康扶贫措施。

2、强化领导,层层压实了责任。

设立了由市卫生计生委分管副主任兼任主任的市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健康扶贫工程的方案制定、组织实施和考核督查工作,逐项抓好健康扶贫工作任务落实。

各医院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将医务人员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层包干对接辖区内建档立卡贫困户。

3、克服困难,全面摸清了底数。

市卫生计生委由各基层卫生院先后分3次上门上户将全市72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健康情况逐一筛查,为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了健康电子档案,确保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健康情况底数清、情况明,为健康扶贫精准施策提供了依据。

4、抓住重点,破解了两个难题。

一是全面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活动,签订《家庭医生与居民签约服务协议书》,为每个家庭发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卡》,为每一名家庭成员发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系卡》,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7232户、18688人全部签约,签约覆盖率为100%。

建档立卡贫困户保健有医生指导,发病有医生约诊,转院有医生联系,费用报销有医生把关,有效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看病难的问题。

二是组织医务人员在贫困户家中为他们开展免费健康体检服务活动,共开展体检18680人次,同时为4895名符合慢性病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办理了《慢病就诊证》,慢性病患者就诊时实行“一病一方案、一人一处方、门诊等同住院”,以前门诊需全部支付的医疗费用,现在只需付10%,大大降低了建档立卡贫困慢性病患者门诊费用负担。

5、深化举措,筑牢了“四道”防线。

一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免费参合(医保)政策;二是免费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重大疾病商业补充保险。

x年全市1868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90元、合计金额达168万元的商业补充保险金已全部由市财政兜底;三是提高医保大病保险报销比例。

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保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下降50%,同时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四是加大大病救助力度。

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扶助等多种保障政策的组合、叠加,构筑起多重医疗保障网,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诊治疗自付部分不超过10%,最终让贫困患者看得起病。

x年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各医疗机构共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246人次垫付自付超费部分总金额达1524.84万元,这部分费用市政府将全部实行财政兜底结算。

到目前为止,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患者自费部分不超过10%。

6、提升效能,优化了服务环境。

一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市定点28家医疗机构治疗全部实行了先诊疗后付费,在“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均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

二是市、乡两级医疗机构全部按要求设立健康扶贫工作室和扶贫病房(床),解决贫困群众看病不方便的问题,让每一个贫困群众都能方便看病、就近治病、优先就诊。

二、咬住“医院发展、群众实惠”的目标发力,公立医院改革变中求新1、落实三个责任,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

一是落实领导责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立医院改革,将其列入改革创新的重点任务。

二是落实管理责任。

加强公立医院重大决策、成本费用控制、公益性等管理,充分赋予公立医院自主权,实现了政事分开。

三是落实监管责任。

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患者满意度调查、设立行风办、意见箱等方式,让公众参与到绩效考评中来。

2、畅通医改渠道,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一是公立医院改革全覆盖。

骨伤医院已提交申请加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范畴,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全部进入医改“笼子”。

二是分级诊疗准备工作基本到位。

四家二级公立医院,按医院分组、分科分别与24家基层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

三是政府把对县级公立医院六项基本投入(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政策性亏损、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紧急救治、支农、支边公共服务)全部列入x年度财政预算。

按照x制订的“三确保一补贴一不准”的财政投入政策,我市得到了超标准的执行,在x年财政预算中,不但落实了市属公立医院在编在职人员基本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经费均100%由财政保障、自聘人员养老保险金按50%的比例进行补助、取消预算外收入调控的政策,而且将这一政策延伸到了乡镇卫生院,良好的财政投入,化解了公立医疗机构破除以药补医、转变经营模式带来的系统风险。

四是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全市所有的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基药及备案采购药品全部通过“x药品采购监管平台”进行集中招标采购。

3、推动“放管结合”,建立导向明确人事薪酬制度。

一是管好床位与岗位总量。

四月份编委一次为三家医院增编72个。

二是管好工资总额与增幅。

按照“限高、稳中、托低”的原则,合理核定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和医务人员收入水平。

三是管好院长权限和履职。

实行院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深化细化院长任期考核与年度考核。

四是下放用人与分配权。

院长拥有副职推荐权,医院独立行使科室、岗位设置和竞聘、中层干部任免、职工流转权。

工资总额控制内,按照绩效工资管理相关政策,遵循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拉开档次,向临床一线倾斜的原则。

4、兼顾三方利益,推动改革“红利”释放。

一是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有效控制。

三家医院总收入同比增长9.71%,增幅较上年下降0.11个百分点,其中医疗收入同比增长9.50%,低于省控制目标4.5个百分点。

二是患者就医负担有所减轻。

三家医院门急诊均次费用较上年增长4.89%,低于目标值9.81个百分点,低于x均值4.31个百分点。

住院均次费用较上年增长1.83%,低于目标值12.9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均值6.55个百分点。

三是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明显改善。

三家医院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40.57%,下降了5.11个百分点。

四是患者就医秩序日趋向好。

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开始流向基层或就近就医。

与去年同期相比,三家县级公立医门急诊人次占全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总人次的比重为23.11%,比上年下降0.35个百分点。

三、咬住“高点规划、功能互补”的目标发力,医疗服务水平转中趋优1、高点规划谋发展。

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人民医院打造成三级综合医院,将中医院打造成全国示范中医院,将妇幼保健院打造成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妇幼保健院,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打造成设施完备、防控能力一流的疾控中心的目标,三家医院及疾控中心的升级改造工程如火如荼。

历经近两年建设,投资近亿元、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的中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年底将竣工并部分投入使用。

7月1日,市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异地搬迁工程已破土动工并正进行紧张施工建设。

人民医院瑞阳新区分院正按三级甲等医院的规模由北京城建集团设计。

疾控中心业务大楼建设目前已进入财政评审阶段,预计x年初动工建设。

医疗设备的升级上档热其他医院、卫生院蔓延,自筹资金建设的骨伤医院的综合业务大楼正有条不紊施工中,有关基层卫生添购彩超、DR、紫外线光疗仪、血球仪等大型高端医疗设备的有些正在计划运作中、有些则已购置到位。

2、技术领先创特色。

技术兴院,特色强院,是我市一以贯之的生存与发展策略。

中医院已拥有省级重点特色专科6个,6个特色专科年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分别占该院总数的33%、55%,坐拥了全院业务的半壁江山。

人民医院上半年安排脱产进修14人,引进研究生7名。

走出去和请进来的人带来了新技术,上半年在x率先开展技术创新2项。

其它医疗机构也着力培养自己的业务骨干,打造自己的特色业务,培植自己的业务增长点。

据统计,全市有68人脱产到上级医院进修,有701人参加了各类业务培训。

3、医养融合倡民营。

一是探索医养融合的新天地。

3月16日,妇幼保健院成立了x首家导乐分娩关爱服务中心,中心启动医疗共开展导乐分娩109例,人均降低住院分娩费700元。

市骨伤医院投资100万元,创办了1000平方米的颐养之家,开设床位56张,入住76人次,产生业务收入43万元。

其他医院和卫生院,或在敬老院、福利院设立医务室及护理站,或定期安排医疗队到敬老院、福利院开展医疗保健服务,将服务的触角伸向养老育幼领域,探索医养融合服务的新模式。

二是鼓励社会办医的新格局。

简化了审批程序,缩短了审批时限。

截止11月底,我市已有民营医院5家,个体诊所76个,民营医院床位数达416张。

4、分级诊疗活全盘。

一是坚持市乡两级医疗机构结对帮扶的老做法。

我市每一所县级公立医院都与几家乡镇卫生院缔结了对口支援的帮扶关系。

以人民医院为例,该院组建了12支专家队,结队帮扶12个卫生院,共出动百余次,在卫生院参与诊疗和接受咨询万余人次、协助手术50余台。

二是推行资源集约配置的新机制。

围绕近三年市外转出率靠前的病种,确定三家县级公立医院需要重点加强建设的相关临床和辅助科室10个,开展重点学科建设。

三是建立并启动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我市以高血压和Ⅱ型糖尿病诊疗路径管理为切入点,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走进了分级诊疗制度的新阶段。

5、互联互通升效率。

二级医院全部安装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目前正在对一级医院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年内将对一级医院的各种系统进行整合升级,实现大部分业务和管理信息化。

待条件成熟后,将市域内所有医疗机构的信息管理系统融合起来,实现全行业互联互通。

四、咬住“挤干水分、保障供应”的目标发力,药品供应改革难中有进1、阳光采购,防渗堵漏。

我市着力抓了药品阳光采购体制机制的完善,全市公立医疗机构网上阳光采购药物546种,同比减少了25种;采购金额11969万元,同比增加了1050万元。

2、竞争上岗,集中配送。

全市遴选药品集中配送企业9家,配送企业“小散乱”现象有了一定改观。

3、手段升级,全程监控。

正在进行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建设,年内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将与省级平台对接。

随机选择一些药品进行跟踪监测,建立药品价格公示制度、企业黑名单制度。

五、咬住“全面两孩、综合治理”的目标发力,计划生育工作稳中有升1、人口计划目标有效落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