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深圳大学法学真题含答案法学综合:
1、论禁止权利滥用法理在物权法中的作用(20分)
2、试举例说明债发生的原因(20分)
3、论医疗事故在民法上的处理方式(20分)
4、论买卖合同中出卖人的瑕疵担保义务(20分)
2001:
法学综合:
一、概念解析(5×6)
社会主义法担保物权民事举证责任票据
二、简析题(10×7)
1、分析法的特征P62(870)
要认识法的特征,就要把法与相近的社会现象(如道德规范、政策、司法判决)相比较,揭示法不同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殊性。
以马克思主义的法的定义为依据,总结以往法学研究的成果,我们可把法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首先,在社会体系中,法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
作为社会规范,法既区别于思想意识和政治实体,又区别于非规范性的决定、命令,如法院判决。
法的规范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1)法对人们如何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指示。
(2)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
(3)法是反复适用的。
其次,人的行为是法的调整对象。
法与道德、社会舆论等社会调整手段的重要区别在于,法仅仅调整和约束人的外在行为,而不调整和约束人的内心思想、情感。
不过,法通过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可以影响人的思想、观念。
二、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
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法是由国家创立的社会规范。
国家通过制定和认可两种方式来创立法。
法既然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它就必然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因此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普遍适用性。
法的统一性首先指各个法律之间在根本原则上的一致,其次是指除极特殊的情况外,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总的法律体系,且该法律体系内部各规范之间不能相互矛盾。
法的普遍适用性,即法作为一个整体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法。
三、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法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指引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
法的这种独特的调整方式,使它为人们提供了比道德和宗教更广泛的选择自由和机会,因而更有助于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精神。
四、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法的强制性不同于其他规范之处在于,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是否具有国家强制性,是衡量一项规则是否是法的决定性标准。
必须指出,法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是从终极意义上讲的,即从国家强制力是法的最后一道防线的意义上讲的,而非意味着法的每一个实施过程,每一个法律规范的实施都要借助于国家的系统化的暴力。
也不是说,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实施的唯一力量。
3、分析民法对民事社会生活关系的法律调整的特点
4、简析民事诉讼中诉权的特点
5、商事行为具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