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产地的景观再生_评绍兴柯岩风景区规划及景点设计[1]

遗产地的景观再生_评绍兴柯岩风景区规划及景点设计[1]

对那些带有时光流逝痕迹的景观的审美带来了对历史环境的消费,引发了许多以历史为题材的景点创作和富含历史遗存的景区开发。

面对充满了文化底蕴、富含历史和艺术财富的场地,如何通过研究和阐述,使这些财富得到重视,使宗教、风俗的内涵通过景观设计得以表现出来,对当代设计师来说[摘 要]绍兴柯岩风景区规划将景观营造与历史遗产保护相结合,“东汉笛亭”和“葫芦醉岛”两个景点均按历史典故进行设计,柯岩古八景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乡居景观,石佛景区重新安排历史遗迹的空间结构布局,赋予古老的文物以新的意义。

[关键词]遗产地;景观规划;柯岩风景区[文章编号]1006-0022(2004)09-0062-04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BThe Regeneration of Landscape in Historic Heritage Site —A Comment on the Scenery Planning and Design of Keyan Scenic Spot in Shaoxing/Cai Qing,Yao T ang[Abstract] The planning of Keyan Scenic Spot has included in it the construction of scenery and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 heritage.The two scenic spots of"The Flute Pavilion of East Han dynasty"and"Hulu Drunk Island"a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literary quotations.The inspiration for the design of Keyan Eight Sceneries comes from the traditional villeggiatura scenery.The Stone Buddha Scenic Area has been rearranged in term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istoric heritage,endowing the cultural relics with new meanings.[Key words] Historic heritage site,Landscape planning,Keyan Scenic Spot遗产地的景观再生 —评绍兴柯岩风景区规划及景点设计是一个挑战。

在遗产地进行景观设计的目标应当是通过保持或重建场地的文化特征,使人们对往昔辉煌的追忆有所依托,触摸到景观中所铭刻的时光的印迹;通过对场地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对物质遗存的保护和利用,使历史环境在新旧融合中得到再生。

从广义上说,任图1 柯岩风景区石佛景区全景□ 蔡 晴1,姚 2(1.东南大学 建筑系,江苏 南京 210096;2.南昌大学 建筑系,江西 南昌 330029)何场地设计都是一个对场地重新理解、重新阐释的过程,完全不具备时代性的作品是不存在的。

历史环境的开发要求规划师对原环境中的人文和实体遗存进行准确而忠实的展示和表达。

但在实际情况中,一些历史遗存长期处于荒废状态,它们的人文内涵也随时间而有所变化。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城市规划学院的弗伦赫教授认为:“任何有生命的物质,都需要不断更新,——但更新只能来源于历史。

”[1]在拥有大量没有文物价值的历史碎片的景区中,如果能将这些有意义的碎片、独特的场景作为线索,重新整合并形成符合现代审美观念又不失传统审美特质的景观,将使一些濒于消失的历史遗存得到再生,并重新焕发光彩。

柯岩风景区是浙江省鉴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全区规划总面积约为6.87 km2,于1995年完成规划并开始景区建设。

以古迹保护与组景相结合为设计方式的柯岩景区规划,是在对场地历史遗存的重组中实现遗产地景观再生的成功例证(图1)。

(1)对一个历史传说的解读与诠释—东汉笛亭景点。

绍兴柯岩自古就是人文荟萃之地,有许多生动的历史典故。

东汉末期大学者蔡邕以竹椽为笛的传说就是其中之一。

相传蔡邕曾因避难而来到会稽柯亭,发现柯亭的椽子是用竹子做的,他抬头看看这些椽子,说:“这是些好竹子。

”然后取下上面的一根竹子,做成笛子,吹起来果然发出了嘹亮的声音。

还有一种说法是,蔡邕告诉吴地的人说:“我过去曾经经过会稽县的高迁亭,看到那屋顶东面第十六根用竹做的椽子,估计可以做笛子,于是取了下来做成笛子,吹起来果然发出奇异的声音。

”①根据这个传说设计的东汉笛亭景点,是一座古朴幽静的水院。

两层高的仿汉建筑—柯亭背倚柯山,面临鉴湖,亭内陈列有东汉文学家蔡邕制笛的连环画和蔡邕抚琴的雕像。

蔡邕之女蔡文姬“听琴弦断”的竹画、竹刻、竹雕、竹描,则把游人带入一个竹文化的乐园。

整个建筑群为石、木结构,但廊庑和柯亭椽子仍用竹子做成,使人在散步时不禁联想起一千七百多年前的风雅韵事。

东汉笛亭景点位于整个景区较为开阔的水面的尽端,廊院的布局使它在开阔的鉴湖景区的景观空间中起到“收”的作用(图2)。

(2)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解读与诠释—葫芦醉岛。

酿酒自古即是绍兴地区居民生产活动的重要内容,不论是在城镇,还是在乡村,酒家处处可见,发展至今形成了独特的绍兴酒文化。

面积约45亩的葫芦醉岛,是鉴湖景区内最大的岛屿。

规划将其定位为展示绍兴酒文化的景点,并运用多种手法表达这一主题。

规划将一组错落有致的建筑—壶觞楼作为酒文化博物馆,内有曲尺柜台、八仙桌、长条凳,营造出地方品酒环境氛围,并供应黄酒系列及地方特色小吃,通过展览、品酒等方式让游客直观地了解绍兴黄酒的制作工艺和品酒传统。

规划通过建筑群布局的半围合形态,在场地上形成中心方位、开敞和相对幽静的区域,又通过建筑群翼缘的伸展方向引导入口和码头的方位。

岛屿的中心部分是名为“投醪劳师”的雕塑,讲述的是越王勾践出师伐吴时,父老乡亲向他献酒,他把酒倒在河的上流,与将士们一起迎流共饮,感奋士卒的历史典故。

该雕塑位于一个方形水池中,池中的水流出,将小岛划分为不规则的3个部分。

名称和形式各不相同的3座小桥将它们联系在一起,使景点设计活泼而富有趣味。

码头旁的“曲水流觞”的造型增添了景点的内涵,又起到了均衡视觉效果的作用。

广场地面上有“郑弘酿川”“雷夜访戴”“金龟换酒”等跟绍兴酒文化有关的典故的雕刻。

动人传说和酒文化的主题通过不同的形式与空间得到充分地表达(图3)。

费孝通先生说,文化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From the soil)的东西[2]。

从本质上说,场地设计描绘的是人们形形色色的习惯及生活方式,而人们栖居的土地正是民族景观艺术的发生地和归属地。

北宋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中国的风景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生活艺术和景观艺术相互交融的状态。

生活场所是许多情感、思绪和经历交汇之地,而景观场所则赋予生活场所以美和意义。

从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到圆明园的“北村远山”皆表明,对乡居景观的摹拟是传统的造景手法。

如《红楼梦》里的稻香村,“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墙,墙上皆用稻茎掩护。

……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

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图3 葫芦醉岛平面图及建成景观图2 东汉笛亭景点平面图及建成景观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一望无际。

”②这样一个朴素的景致使贾政得到宽慰,他笑道:“倒是此处有些道理。

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

”陈从周先生认为我国传统的“因地制宜”的造园思想就产生于乡居生活中“就地取材”“因材致用”的建造方式。

在造园手法上的借鉴就更多了:“水边之亭,缀以小径,其西北必植高树,作蔽阳之用,而高低掩映,倒影参错,所谓‘水边安亭’‘径欲曲’者,于此得之。

至于曲岸回沙,野塘小坡,别具野趣,更为造园家之蓝本所自。

”[4]陈从周先生还认为乡居景观的魅力在于这些景物中有生活,“有生活必有人,人与景联系起来,所谓情景交融。

”[4]在西方,故乡的概念、个性和独创性的品质成为美的本质是直到工业社会后才得到广泛认同的。

现代遗产保护思想兴起以后,人们发现这种“能够见证某种文明、某种有意义的发展或某种历史事件的乡村环境”有着比美学更广泛的价值,如乡居景观中所包含的村落起源和演变、环境和地域特征、民俗和经济状况、艺术和信仰等多种内容,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交流、抗争的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人们常用“十景”“八景”来表达他们对自身居住场所的欣赏和赞美,这不仅体现了人们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还蕴含了丰富的景观形态。

史料记载,清代时绍兴柯岩已形成了著名的“八景”:东山春望、炉柱晴烟、七岩观鱼、清潭看竹、石室烹泉、南洋秋泛、五桥步月和棋坪残雪。

但随着风雨的侵蚀,鉴湖被围、被填、被蚕蚀,景观被割裂得支离破碎,“八景”所剩无几。

在风景区建设过程中,这“八景”都得到了恢复,而且通过巧妙组织,丰富了游览的趣味性。

柯岩古“八景”之一的“清潭看竹”景点位于镜水湾景区最西端,有清水潭、石竹居。

此地旧名“潘园”,是明代潘守成的别业。

因年久失修,建筑早已不复存在,仅有一个面积约3亩的清水潭留存至今。

按照柯岩风景区的规划,在潭边广植竹林,重建潘园中旧有的“石竹居”,七星岩茶室建于岩石之上,石竹居隐于岩石后,与四周清幽的景色十分协调,富有人文审美情趣。

约上几个好友,在石竹居临潭对竹,品茗怀古,当是至美的享受(图4)。

“五桥步月”是另一柯岩古“八景”。

结合地形特点,规划选用绍兴桥将湖中众多小岛连接起来。

绍兴桥大多数为石桥,其设计因地制宜,形式千姿百态。

“五桥步月”因此成为一处集中体现绍兴桥文化景观的游览景点。

绍兴是著名水乡,桥的数量众多,本身就是优美的景观,自古就有“垂虹玉带门前来,万古名桥出越州”的诗句。

鉴湖水面开阔,几个小岛一览无余,景观缺乏层次。

在各小岛之间加上形态各异的桥梁之后,视觉上有了联系,也有了阻隔,丰富了景观的层次。

“五桥步月”景点的建设集造景要求、展示绍兴桥梁艺术、再现传统景观于一体,是一个十分成功的景点设计(图5,图6)。

“南洋秋泛”也是“八景”之一。

“南洋”图5 “五桥步月”景点平面图图4 石竹居景点图6 “五桥步月”景点建成景观为鉴湖的别名,“秋泛”指秋日在湖中饱览柯山镜水之景。

古诗有云:“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乌篷船是绍兴水乡特有的一种交通工具,游人乘乌篷船穿过那层层叠叠的渔箱,划过那弯弯曲曲的小港,于湖中举目北望,但见“云骨”和“天工大佛”耸立于柯山和镜水之间,别有趣味。

“迎神赛会”的社戏是乡居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