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洞设计实例一、隧洞的基本任务和基本数据1、隧洞的基本任务泄水隧洞的进口全部淹没在水下,进口高程接近河床高程,其担负的任务如下:(1) 预泄库水,增大水库的调蓄能力。
(2) 放空水库以便检修。
(3)排放泥沙,减小水库淤积。
(4) 施工导流。
(5) 配合溢洪道渲泄洪水。
2、设计基本数据(1) 洞壁糙率泄洪洞采用钢筋砼衬砌,n=0.014~0.017,考虑到本隧洞施工质量较好,故取较小值n=0.014。
(2) 水利计算成果见表1。
二、隧洞的工程布置1、洞型选择由于段村坝址为石英砂岩,地质条件较好,所以采用圆形有压隧洞,圆形断面的水流条件和受力条件比较好,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围岩的弹性抗力,从而减小衬砌的工程量,降低施工的难度和造价。
同时有压隧洞水流较平顺、稳定,不易产生不利流态。
2、洞线位置洞轴线布置在右岸,这样出口水流对段村无影响,进口山势较陡,进流条件好,洞线为直线,较短,工程量小又利于泄洪。
3、工程布置泄洪隧洞由进口段、洞身段、出口段三部分组成。
(1)进口型式由于进口部位山体岩石条件较好,故采用竖井式进口,在岩体中开挖竖井,将闸门放在竖井底部,在井的顶部布置启闭机及操作室、检修平台,竖井式进口结构简单,不受风浪影响,地震影响也较小,比较安全。
(2) 进口段 包括进口喇叭口段、闸室段、通气孔、渐变段等。
1) 进口喇叭口段 为了与孔口的水流型态相适应,使水流平顺,避免产生不利的负压和空蚀破坏,同时尽量减少局部水头损失,提高泄流能力,在隧洞进口首部,其形状应与孔口锐缘出流流线相吻合,一般顺水流方向做成三向收缩的矩形断面喇叭口形,其收缩曲线为1/4椭图曲线,顶面椭圆方程为:1)5.33.0(5.32222=⨯+y x ,用下列坐标绘制顶面曲线,见表1。
表1侧面曲线方程为:1)5.32.0(5.322=⨯+x ,用下列坐标绘制侧面曲线,见表2。
表22) 进口闸室段 闸孔尺寸为3.5×3.5m ,闸室段长度参照工程经验取6.0m ,在闸门上端设置操作室,后设工作桥与坝面相连,桥面高程为365.81m ,与坝顶路面高程一致,在操作室与闸室之间设置检修平台,平台高程在正常高水位360.52m 以上,取361.50m 。
闸门用5.0×4.0m 的平面钢闸门,闸门槽宽度为1.0m ,深度为75cm ,由于高速水流通过平面闸门闸孔时,水流在门槽边界突变,容易发生空化水流,致使门槽及附近的边墙或底板发生空蚀。
为此,将门槽的下游壁削去尖角,用半径为R=10cm 的圆弧代替,并做成1:12的斜坡,错距采用8cm 。
3) 通气孔 在闸室右部设置通气孔,其作用是在关闭检修门,打开工作门放水时,向孔中充气,使洞中水流顺利排出;检修完毕后,关闭工作门,向检修闸门和工作闸门之间充水时,排出洞中空气,使洞中充满水。
通气孔的断面积一般取泄水孔断面积的0.5%~1%,此泄水孔的断面积为9.62m 2)45.314.3(2⨯,所以通气孔取0.25×0.25m ,通气孔的进口必须与闸门启闭机室相分离,以免在充、排气时影响工作人员的安全。
4)渐变段 为使水流平顺过渡,防止产生负压和空蚀,设置渐变段,由于渐变段施工复杂,故不宜太长,但是为使水流过渡平顺,又不能太短,一般用洞身直径的2~3倍,取渐变段长度为8.0m 。
根据本隧洞的任务,其进口高程应设置得低一些,河床的平均高程为340m ,这样既便于施工期导流,降低围墙高程,又可在运用期泄水,力争一洞多用,以求隧洞施工方便,运用安全,造价低廉。
(3) 洞身段 考虑到所选洞线的地形、地质情况,并运用情况,洞线长为230m ,洞身段长198.5m ,为了便于施工时出碴和检修时排除积水,坡降i =1/500,顺坡。
初拟洞径:按管流公式计算,公式为 02gH w Q μ=; 式中 μ—流量系数,μ=0.74~0.77 ,这里取0.74;w —出口断面面积(m 2);H 0—作用于隧洞的有效水头;H 0=库水位一出口顶部高程。
分别列表(3)计算设计及校核洪水位时所需的洞径:表3比较以上数据,考虑一定的安全储备,洞径选3.5m 。
(4) 出口段 包括出口渐变段、闸室段。
1) 出口渐变段 有压隧洞的出口都布置有工作闸门,故出口断面也要做成矩形。
因此在出口段也须做一渐变段。
出口断面积根据工程经验一般为洞身面积的70%~85%,由于在出口水流由压力流突然变为无压流,引起出口附近压力降低,容易在洞顶产生负压,所以出口末端洞顶应设置压坡段,出口断面取为3×2.5m ,渐变段长度根据工程经验定为8.0m 。
2) 出口闸室段 在出口渐变段后设置工作闸门室。
本隧洞工作门采用平面钢闸门,尺寸为3.5×4.0m ,闸室长度参照已建工程经验,定为6.0m ,在闸室上部设置操作室。
采用矩形收缩形门槽。
(5) 消能工及尾水渠布置 在出口之后设置消能工,使下泄水流消能后再泄入下游河道,从而减小下泄水流对河床的冲刷,由于隧洞出口处地质条件较好,下游河道水位也较低,故采用挑流式消能,消能工后设尾水渠,渠底宽为15.0m ,采用1/100的顺坡,断面形式也为梯形,开挖边坡为1:1.5。
三、水力计算 1、过流能力校核因下游水位335.8m ,低于隧洞出口高程341.54m ,故隧洞为自由出流。
(1) 校核洪水位时过流能力校核在校核洪水位时,洞前水深H’=363.62-342=21.6m >1.5D =5.25 m ,∴洞中水流按有压流计算。
有压隧洞自由出流公式为:02Q gH C ⋅⋅=ωμ式中:ω—隧洞出面面积 , ω=3×2.5=7.5m 2;H 0—作用在隧洞上的有效水头,因隧洞上游为水库,故行近流速V 0≈0,则H 0=363.62-341.54-3=19.08m 。
μc —流量系数,按下式计算, 223/4)()(/00384.011ii i i i c R L ωωζωωμ∑+∑+=式中:系数0.00384按下列方法求得:2gn 2=2×9.8×0.0142=0.00384。
首先确定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ζi 。
1) 拦污栅 358.080sin 364.0sin 901=︒⨯==︒αξζ; 2) 进口喇叭口段 ζ2=0.1;3) 进口闸门槽 对于平板闸门, ζ3=0.1;4) 进口渐变段 由矩形变为圆形,参考同类工程 ζ4=0.09; 5) 出口渐变段 由圆形变为矩形,参考同类工程 ζ5=0.02; 6) 出口闸门槽 同ζ3, ζ6=0.1。
列表计算见表1。
∴流量系数74.0237.0599.011=++=c μ则在设计洪水位时,隧洞泄量为:/s90m /3.10708.196.195.774.02Q 33>=⨯⨯⨯==s m gH C ωμ∴隧洞泄量满足要求(2) 在校核洪水位时过流能力校核流量系数μc 、过水断面面积ω保持不变,H 0=364.81-341.54-3=20.27m∴s m gH C /6.11027.206.195.774.02Q 30=⨯⨯⨯==ωμ>110m 3/s∴隧洞泄量满足要求综上所述,所拟洞径及各部分尺寸可以满足泄流要求。
2、绘制库水位—泄量关系曲线(图1)(1) 有压流状况保证隧洞为有压流的最小洞前水深为1.5D=1.5×3.5=5.25m。
则保证隧洞为有压流的最低库水位为:1.5D+进口洞底高程=5.25+342=347.25m 。
有压隧洞的泄量按下式计算(H 0≈H ),54.34457.246.195.774.02Q 0-=⨯⨯==库水位H gH C ωμ在库水位347.25m 以上设一系列库水位,计算相应的洪量Q ,计算成果列于下表(2)。
图1库水位—泄量关系曲线(2) 无压流状态当洞前水深小于1.1D (3.85)m 时,洞中水流为无压流,泄量的计算按宽顶堰情况处理,计算公式为:2/302Q H g mB ε=;式中:ε—侧收缩系数,按公式62.02.010=-=εε计算,这里取经验系数BH K; m —流量系数,其数值在0.32~0.385之间,对八字形进口m=0.35,此处也近似取m=0.35;B —堰宽(m), B =3.5; H 0—洞前水头(m),H 0≈H ; ∴泄量2/302/3036.36.195.362.035.0H H Q =⨯⨯⨯=计算对应的泄量列于下表3。
表3水位(m) 342 343 344 345.85 泄量(m 3/s)3.369.525.43、水库放空时间计算为了达到人防和检修水库的目的,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将库水位由正常水位降至死水位。
一般要求中小型水库的放空时间小于10~15天。
根据库水位 ~ 泄量关系曲线以及已知资料中的库水位 ~ 库容关系曲线查出泄量进行计算。
计算结果见下表4。
表4 库水位(m) 库容(万m 3) 区间库容(万m 3)泄量(m 3/s) 平均泄量(m 3/s)时间 360.521413.0797.5520.0192.356339∴水库放空时间为:t=159633/86400=1.85天 故水库的放空时间满足要求。
4、绘制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绘制测压管水头线的目的在于保证隧洞在运用过程中洞内始终有一定正压力,避免产生空蚀,并为衬砌设计提供依据。
按隧洞通过设计流量107.3m 3/s 来计算各段的流速水头和水头损失,其中沿程水头损失g v R Li h iifi 200384.023/4⋅=;局部水头损失g v h i i ji 22ζ=。
计算成果列于下表5。
计算成果核算:)(33.1963.23.64.1022m h h gV H fi ji =++=∑+∑+∂= 计算的H 与隧洞通过设计流量时的水头较接近,计算结果基本正确。
按上表绘出隧洞总水头线及测压管水头线(略)。
5、消能计算(1) 消能工的布置前已述基本隧洞的消能工采用挑流式消能,其布置情况如下:在隧洞出口设宽为2.5m 的出流平台,平台长6.0m ,高程341.54m 。
接着为斜坡扩散段,坡度为1/40,扩散角为7°,长度为36.0m ,扩散段末端为挑流鼻坎,其挑角θ=25°,坎高P=0.8m ,则挑坎圆弧半径m P R 54.825cos 18.0cos 1=︒-=-=θ,圆弧段水平投影长度a 为:a=Rsin θ=8.54×sin25°=3.6m。
从平台末端到鼻坎末端共长40m ,鼻坎宽B 为:B=2.5+2×tg7°=12.3m。
圆弧底部高程为:341.54-36×1/40=340.64m 。
挑坎顶部高程为:340.64+0.8=341.44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