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地图经典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017·北京模拟)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
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
读图,回答1~2题。
1.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2.关于①②③④四地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位于西半球B.②地位于低纬度C.③地位于大西洋D.④地位于南温带解析:第1题,乙地和甲地互为对跖点,故乙地的坐标应是(30°N,135°W),它对应于图中④地。
第2题,①地位于110°E,在东半球;②地位于40°S,在中纬度;③地的坐标为(0°,45°W),位于大西洋;④地位于30°N,位于北温带。
答案: 1.D 2.C(2017·辽宁模拟)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于10月8日在P处测得日出、日落分别在E、F方向。
读图回答3~4题。
3.河流NO段的流向为()A.由西南向东北B.由东北向西南C.由西北向东南D.由东南向西北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该地应该()A.在①地大量种植苹果,提高农民收入B.在②地修大坝,建发电站,并发展旅游业C.在③地种植花卉,发展外向型经济D.在④地修筑梯田,发展粮食生产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10月8日北半球日出东南(E方向),日落西南(F方向),由此可以确定方位,进而推出河流NO段的流向为由东北向西南。
第4题,读图可知,①地位于山脊,且我国东南地区不宜大量种植苹果,因为苹果为温带水果;②地修建大坝会淹没城市,搬迁任务重;③地地势平坦,距离城市近,适宜种植花卉,发展外向型经济;④地坡度大,修筑梯田易产生水土流失问题。
答案: 3.B 4.C(2016·章丘模拟)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5~7题。
5.关于图中规划公路叙述正确的是()A.走向为东北—西南B.高差可能为180米C.长度约为6千米D.穿越山脊地区6.下列四个选项中沿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7.在图中区域内拟建一座防火了望塔,在①、②、③、④四种选址方案中,了望范围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5题,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由图中指向标可知,公路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公路的最高处海拔在100米~200米,最低处海拔在0米~100米,通过计算可知公路高差在0米~200米,因此高差可能为180米;根据比例尺可知,公路的长度约为2千米;公路穿越的地形为鞍部。
第6题,沿图中a~b线首先经过海拔700米的山顶,然后经过河谷,最后经过海拔超过300米的山地。
结合地形剖面图可知A项符合。
第7题,④处海拔最高,且周围没有障碍物的阻挡,了望范围最大。
答案: 5.B 6.A7.D(2017·福州一模)下图是福州市城区边缘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数字单位为米,完成8~9题。
8.图中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差可能为()A.500m B.550mC.600m D.650m9.图中有一座占地17000m2的寺庙,有“进山不见寺”的特点。
该寺庙最可能位于()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解析:第8题,图中等高距为50米,最高点海拔介于900~950米之间,最低点海拔介于350~400米之间,则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范围为500~600米,注意不能等于500米或600米,则B正确。
第9题,“进山不见寺”,说明寺庙位于低凹处;“占地17000m2”,依据比例尺可算出大致范围。
图中丁处等高线符合“小于小的”特征,为地势低凹处,面积较大。
故该寺庙最可能位于丁处。
答案:8.B9.D(2017·河南一模)下图示意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a、b、c、d四处村落冬季采光较好、气温较高的是()A.a B.bC.c D.d11.下列河段最利于泥沙沉积的是()A.①—②河段B.②—③河段C.③—④河段D.④—⑤河段解析:第10题,图中c位于一个小高地顶部附近,气温较低;a位于南坡,采光条件最好,气温较高;b位于山脊西北方向,d位于山顶北部,采光条件都较差。
第11题,图中①-②河段弯曲度最大,且等高线最稀疏,则该河段水流速度最小,最利于泥沙沉积。
答案:10.A11.A二、非选择题12.(2017·日照模拟)南部苏丹已正式从苏丹分离,成立南苏丹共和国。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南苏丹首都位于北京(40°N,116°E)的________方向。
(2)若一架飞机沿最短飞行路线从②地飞往①地,其飞行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幅图相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图________;若图甲中②地和③地的图上距离为2.22厘米,则图甲的比例尺约为________________(数字式)。
(4)结合图中信息,描述南苏丹的地理位置特点。
解析:第(1)题,南苏丹首都朱巴大致位于(6°N,32°E),结合经纬度位置可知,其位于北京的西南方向。
第(2)题,①②同位于60°N纬线上,其最短飞行线路是按照过这两点和地心确定的平面与地面相割而成大圆的劣弧飞行。
第(3)题,乙图表达地理事物详细,比例尺较大;②③两地的实际距离为60×111千米,结合图上距离可以计算出其比例尺。
第(4)题,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进行说明。
答案:(1)西南(2)先向东北,后向东南(3)乙1∶300000000(4)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地处热带(低纬)地区;位于内陆(不临海);位于非洲东北部;陆上邻国较多。
13.(2017·杭州一模)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其中甲村落多明清古建筑,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河流主干道的流向是________。
(2)甲村庄为图示区域内最大的村落,简析其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
(3)某摄影爱好者想拍摄一张古村落全貌,在ABC三地应选取________地点,简述理由。
解析:第(1)题,由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再结合图中指向标,可判断河流由东南向西北流。
第(2)题,图中显示甲区域等高线稀疏,有河流流经,有省道穿过;再结合村落形成条件即可得出答案。
第(3)题,C地与村落之间没有山峰、山脊等阻挡视线;而A、B两地与村落之间则有山脊、山峰阻挡视线。
答案:(1)由东南流向西北(2)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对外联系方便。
(3)C视线通透(没有阻挡)。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单项选择题(2017·郑州模拟)北京时间2016年9月15日20时04分,“天宫二号”顺利进入测试轨道。
读“天宫二号”轨道示意图,回答下题。
1.关于“天宫二号”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维持其运行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②维持其运行的能源主要是风能③其绕地飞行所形成的天体系统与太阳系同级别④其绕地飞行所形成的天体系统与地月系同级别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天宫二号”顺利进入测试轨道后,维持其运行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太空环境是高真空环境,没有风,“天宫二号”绕地飞行所形成的天体系统与地月系同级别。
答案: B(2017·聊城模拟)“火星冲日”是难得一见的自然现象:火星、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火星与太阳形成“此升彼落”(相对于地球)奇观。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2~3题。
2.下列能反映“火星冲日”现象中火星、地球和太阳三者位置关系的是()3.火星是人类探索地外生命的首选行星。
据表,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条件有()③火星、地球自转周期比较适中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第2题,当火星、地球与太阳三者共线时,形成“火星冲日”现象。
这时,火星和太阳分别位于地球的两边,太阳刚一落山,火星就从东方升起,而等到太阳从东方升起时,火星才在西方落下,因此整夜都可观测到火星。
一般来说,“火星冲日”时,火星离地球较近,它的亮度也是一年当中最亮的。
第3题,据表分析,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条件有:火星、地球自转周期比较适中,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答案: 2.A 3.B(2017·山西临汾二模)“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
读图完成4~5题。
4.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A.塔里木盆地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D.东北平原5.“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A.降低大气温度B.提高水体温度C.加快浮游植物生长D.增强地面辐射解析:第4题,“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应建在水域多、热量丰富,并且电力资源紧张的区域,四个备选项中最合适的是太湖平原。
第5题,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会降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从而降低水面、地面和大气温度,故A正确,B、D错误。
电池板会阻挡到达水体中的太阳光,不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减慢浮游植物生长速度,故C错误。
答案: 4.B 5.A(2017·漳州二模)下图为某企业生产的一种能互补性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智能化“风光路灯”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城市的智能化“风光路灯”在一年中太阳能板摆动幅度的变化最小的是()A.哈尔滨B.拉萨C.乌鲁木齐D.海口7.哈尔滨的智能化“风光路灯”风力发电效率最好的季节扇叶主要朝向()A.西北B.西南C.东北D.东南解析:第6题,一年中太阳能板摆动情况,主要是指随正午太阳高度变动而上下摆动、随日照方位(与昼长相关)变化而左右摆动。
四个备选项中,海口纬度最低,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最小、昼长变化也最小,故摆动幅度最小。
第7题,风力发电效率最好的季节是风力最强的季节。
哈尔滨位于东北地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近而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风为西北风,故该季节扇叶主要朝向西北。
答案: 6.D7.A(2017·河北调研)下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曲线中()A.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D.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9.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A.云量厚度B.地势高低C.正午太阳高度D.植被状况解析:第8题,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最大,①表示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最小,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数被地表吸收,②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③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