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名词中英文解释(比较全)房柱式采煤法每隔一定距离先采煤房直至边界,再后退采出煤房之间煤柱的采煤方法。
掩护支架采煤法在急斜煤层中,沿走向布置采煤工作面,用掩护支架将采空区和工作空间隔开、向俯斜推进的采煤方法。
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flexibleshieldmininginthefalsedip 在急煤层中,沿伪倾斜布置采煤工作面,用柔性掩护支架将采空区和工作空间隔开,沿走向推进的采煤方法。
倒台阶采煤法在急斜煤层中,布置成下部超前的台阶形的工作面,并沿走向推进的采煤方法。
正台阶采煤法又称“斜台阶采煤法”。
在急斜煤层中,沿伪倾斜方向布置成上部超前的台阶形工作面,并沿走向推进的采煤方法。
水平分层采煤法急斜厚煤层沿水平面划分分层的采煤方法。
斜切分层采煤法急斜厚煤层沿与水平面成25-30°角的斜面划分分层的采煤方法。
仓储采煤法急斜煤层中将采落的煤暂留于已采空间中,待仓房内的煤体采完后,再依次放出存煤的采煤方法。
伪斜长壁采煤法在急斜煤层中布置俯伪斜长壁工作面,用密集支柱隔开已采空间,并沿走向推进的采煤方法。
长壁放顶煤采煤法开采6m以上缓斜厚煤层时,先采出煤层底部长壁工作面的煤,随即放采上部顶煤的采煤方法。
水平分段放顶煤采煤法在急斜煤层中,按一定高度分成若干个分段。
在分段内先采出底部工作面的煤,随即放出上部顶煤的采煤方法。
放煤步距用放顶煤采煤法时,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前后两次放煤的间距。
放煤顺序放顶煤时,各放煤口放煤方式和次序。
放采比用放顶煤采煤法时,上部放顶煤高度与下部工作面采高之比。
自重充填曾称“自溜充填”。
利用自重将充填材料送入采空区的充填方法。
机械充填利用机械将充填材料抛入采空区的充填方法。
风力充填利用压缩空气通过管道把充填材料送入采空区的充填方法。
水力充填曾称“水砂充填”。
利用水力通过管道把充填材料送入采空区的充填方法。
注砂井用贮存充填材料的砂仓和进行水砂混合的注砂室组成的充填设施。
充填步距沿工作面推进方向一次充填采空区的距离。
充填能力充填系统单位时间内能输送的充填材料的体积。
充采比每采出1t煤所需充填材料的立方米数。
充填倍线充填管路总长度与充填管路入口至出口的高差之比。
充填沉缩率充填体经过一定时间压缩后,其沉缩的高度与原充填高度之比。
矿山压力简称“矿压”,又称“地压”;曾称“山岩压力”、“围岩压力”。
存在于采掘空间围岩内的力。
矿山压力显现在矿山压力作用下,围岩或支护物呈现的各种力学现象。
原岩[体]未受采掘影响的天然岩体。
围岩矿体或采掘空间周围的岩体。
原岩应力曾称“原始应力”、“天然应力”。
天然存在于原岩内的应力。
采动应力又称“再生应力”;曾称“次生应力”。
受采掘影响在岩体内重新分布后形成的应力。
应力增高区stress-concentratedarea曾称“集中应力区”、“应力增高带”。
岩体内采动应力高于原岩应力的区域。
应力降低区曾称“卸压区”、“应力降低带”。
岩体内采动应力低于原岩应力的区域。
叠加应力受两个以上采掘工作面影响而形成的合成应力。
自重应力岩层自身重力引起的应力。
构造应力地壳构造运动在岩体中引起的应力。
支承压力由于采掘空间原被采物承受的载荷转移到周围支承体上而形成的压力。
前支承压力曾称“临时支承压力”、“移动性支承压力”。
采煤工作面煤壁前方的支承压力。
后支承压力采煤工作面后方采空区内形成的支承压力。
侧支承压力曾称“残余支承压力”、“固定性支承压力”。
采空区或巷道一侧或两侧的支承压力。
松动压力围岩中松散或脱落岩块自重对支护物产生的压力。
变形压力围岩变形、位移、膨胀对支护物产生的压力。
顶板赋存在煤层之上的邻近岩层。
底板赋存在煤层之下的邻近岩层。
伪顶位于煤层之上随采随落的极不稳定岩层,其厚度一般在0.5m以下。
直接顶位于煤层或伪顶之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移架或回柱后能自行垮落的岩层。
基本顶又称“老顶”。
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通常厚度及岩石强度较大、难于垮落的岩层。
顶板稳定性未经人工支护的悬露顶板在某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冒落的能力。
坚硬岩层强度高、节理裂隙不发育、整体性强、自稳能力强的岩层。
松软岩层粘结力差、强度低、易风化、有时遇水膨胀、自稳能力差的岩层。
破碎顶板岩层节理裂隙十分发育、整体强度差、自稳能力低的顶板。
人工顶板曾称“人工假顶”。
分层开采时为阻挡上分层垮落矸石进入工作空间而铺设的隔离层。
再生顶板分层开采时上分层垮落矸石自然固结或人工胶结形成的下分层开采的顶板。
上覆岩层煤层或采掘空间之上的岩层。
离层采掘空间上方相邻岩层沿层理面产生分离的现象。
自然平衡拱曾称“冒落拱”、“压力拱”。
采掘空间上方岩层破坏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拱形结构。
原生裂隙岩体生成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裂隙。
构造裂隙岩体生成后受地质构造作用而形成的裂隙。
采动裂隙岩体受采掘影响而形成的裂隙。
岩石软化系数岩石水饱和试件与干燥(或自然含水)试件的单向抗压强度的比值。
普氏系数шкалакрепостипородпоМ.М.Протодьяконову(俄),Protodyakonovcoeffic 全称“普罗托季亚科诺夫系数”;曾称“岩石硬度系数”。
区分岩石坚固程度的系数,其值等于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MPa)除以10。
岩石粘聚力曾称“岩石粘结力”、“岩石内聚力”。
岩石内部相邻矿物颗粒表面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岩石内摩擦角岩石破坏极限平衡时剪切面上的正应力和内摩擦力形成的合力与该正应力形成的夹角。
岩层控制为控制由采掘工程引起的围岩及岩层变形、移动和破坏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
[工作面]顶板控制曾称“顶板管理”。
采煤工作面工作空间支护和采空区处理工作的总称。
垮落法使采空区悬露顶板垮落后充填采空区的岩层控制方法。
充填法用充填材料充填采空区的岩层控制方法。
缓慢下沉法在采空区后方利用顶板下沉和底板隆起的特性任其自然合拢的岩层控制方法。
煤柱支撑法在采空区中留适当宽度煤柱以支撑顶板的岩层控制方法。
回柱从将要废弃空间中撤出支柱(架)的工序。
放顶通过移架或回柱缩小工作空间宽度使采空区悬露顶板及时垮落的工序。
初次放顶采煤工作面从开切眼开始向前推进一定距离后,通过人为措施使直接顶第一次垮落的工序。
无特种柱放顶cavingwithoutspecificprops,cavingwithoutbreakerprops 曾称“无密集放顶”、“无排柱放顶”。
在工作空间与采空区交界线上不专为放顶架设任何特种支柱的放顶方法。
强制放顶采空区中顶板难以自行垮落时采用爆破等方法强迫顶板垮落的方法。
控顶距[/B]采煤工作面中煤壁至末排支柱的顶梁后端,或至放顶柱之间的距离。
放顶距曾称“放顶步距”。
相邻两次放顶的间隔距离。
端面距曾称“梁端距”。
采煤工作面支架顶梁前端至煤壁之间的距离。
无支柱距工作面中靠近煤壁第一排支柱与煤壁之间的距离。
冒顶rooffall又称“顶板冒落”。
采掘工作空间内或井下其它工作地点顶板岩石发生坠落的事故。
顶板破碎度roofflakingratio端面距范围内冒落高度超过10cm的顶板面积与其总面积之比。
顶板单位破碎度specificroofflakingratio又称“顶板破碎指数”。
折算成端面距为1m时的顶板破碎度。
局部冒顶partialrooffall采掘工作空间或井下其它工作地点局部范围内顶板岩石坠落造成的顶板事故。
区域性切冒extensiveroofcollapse又称“大面积塌冒”;曾称“大面积来压”。
采空区内大面积悬露的坚硬顶板在短时间内突然塌落而造成的大型顶板事故。
压垮型冒顶crushrooffall因工作面内支护强度不足和顶板来压引起支架大量压坏而造成的冒顶事故。
推垮型冒顶thrustrooffall因水平推力作用使工作面支架大量倾斜而造成的冒顶事故。
端面冒顶roofflaking端面距范围内顶板岩石坠落造成的事故。
漏顶faceroofcollapsewithcavity长壁工作面局部范围内顶板岩石呈碎块或碎屑状冒落,形成空穴的冒顶事故。
片帮ribspalling,sloughing矿山压力作用下煤帮(壁)或岩帮(壁)发生塌落的现象。
顶板垮落roofcaving曾称“顶板冒落”、“顶板陷落”、“顶板塌落”。
回柱或移架后采空区内顶板自然塌落的现象。
顶板垮落角roofcavingangle曾称“顶板冒落角”。
顶板垮落后其断裂面与顶板层面之间朝采空区方向形成的夹角。
不规则垮落带irregularlycavingzone曾称“不规则冒落带”。
采空区内顶板岩层垮落后岩块呈杂乱堆积的岩层带。
规则垮落带regularlycavingzone曾称“规则冒落带”。
不规则垮落带上部顶板岩层垮落后岩块堆积排列较整齐的岩层带。
岩石碎胀系数bulkingfactor,swellfactor岩体破碎后与破碎前体积的比值。
垮采比caving-heightratio采用垮落法时采空区内垮落带高度与工作面采高之比。
顶板压力roofpressure顶板给支架的作用力。
初次来压firstweighting基本顶初次破断在采煤工作面引起的矿压显现。
周期来压periodicweighting基本顶周期破断在采煤工作面引起的矿压显现。
动载系数dynamicloadcoefficient又称“顶板来压强度系数”。
基本顶来压期间工作面支架上的载荷平均值与未来压时平均值之比。
顶底板移近量roof-to-floorconvergence顶板下沉量与底板鼓起量之和。
顶底板移近率roof-to-floorconvergenceratio顶底板移近量占移近前原高度的百分率。
顶板回弹roofrebound上覆坚硬岩层断裂时顶板瞬时上升的现象顶板台阶下沉roofstep坚硬顶板破断成岩块后由煤壁至采空区方向呈台阶状向下错动的现象。
顶板弱化roofweakening曾称“顶板软化”。
通过注水或化学等方法使坚硬顶板岩体强度减弱的现象煤岩固化coal/rockreinforcement通过注浆等手段增强煤体或岩体的自稳能力的技术措施。
底鼓floorheave由于矿山压力作用或水的影响,底板发生隆起的现象冲击地压rockburst,pressurebump又称“岩爆”;曾称“矿山冲击”。
井巷或工作面周围煤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
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
矿震shockbump井巷或工作面周围煤岩体中突然在瞬间发生伴有巨响和冲击波的震动但不发生煤岩抛出的弹性变形能释放现象。
恒阻支柱yieldingprop受载达工作阻力后,压缩量增加工作阻力基本保持恒定的可缩性支柱。
增阻支柱latebearingprop受载达工作阻力后,压缩量增加工作阻力随之增加的可缩性支柱。
摩擦支柱frictionalprop利用摩擦力产生工作阻力的可缩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