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魏晋南北朝服装

魏晋南北朝服装


偏安的晋王朝,史称东晋。在北方,有几个民族,南方历宋、齐、梁、
陈四朝,统称为南朝。与此同时,鲜卑拓跋氏的北魏统一北
方,后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再分别演变为北齐、北周,统
称为北朝。最后,杨坚建立隋朝,统一全国,方结束了南北
分裂的局面。
4
战争促使南北迁徙,民族错居,也加强了各 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初期各族服饰自承 旧制,后期因相互接触而渐趋融合。对服饰 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
12、北方民族的裤褶与裲裆的介绍第39-48页 13、小结第49页
3
概述
魏、蜀、吴——西晋——东晋——南朝——北朝
从公元220年曹丕灭汉,到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共
369年。这一时期基本上是处于动乱分裂状态的,先为魏、
蜀、吴三国呈鼎立之势。后来,司马炎代魏,建立晋朝,统
一全国,史称西晋,不到四十年遂灭亡。司马睿在南方建立
13
梳丫髻或裹巾子、穿翻领袍服的士人(《北齐校书图》局部) 14
汉族男子首服
汉族男子首服有各种巾、冠、帽等。
■汉族男子的巾
①幅巾:更加普遍流行于士庶之间。
②纶巾:原为幅巾中一种,传说为“诸葛巾”。 《三才图会·衣服一》记:“诸葛巾,一名纶巾。诸 葛武侯(亮)尝服纶巾,执羽扇,指挥军事。”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曾提到“羽扇纶巾”之服。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教育,令群臣皆服汉魏衣冠 的“孝文改制”史实,而且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杂居对汉族 服装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从一定角度上使国人接 触到服饰美学问题。诸如新款式流行之始,当为“著者少, 不著者多”等,对今日研究服饰心理学有一定参考价值。
10
汉族男子的衫
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衫与袍的区别在于袍有袪,而衫 为宽大敞袖。衫有单、夹二式,质料有纱、绢、布等,颜色 多喜用白,喜庆婚礼亦服白,白衫不仅用作常服,也可权当 礼服。
15
戴幅巾的人物
戴纶巾的诸葛亮
16
■汉族男子的冠
小冠:前低后高,中空如桥,因形小而得名,不分等级皆可 服用。
高冠:继小冠流行之后兴起,常配宽衣大袖。
漆纱笼冠:是集巾、冠之长而形成的一种首服,在魏晋时期 最为流行。它的制作方法是在冠上用经纬稀疏而轻薄的黑色 丝纱,上面涂漆水,使之高高立起,里面的冠顶隐约可见。 东晋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中人物多着漆纱笼冠。
由于不受衣祛限制,魏晋服装日趋宽博。上至王公名士,下 及黎民百姓,均以宽衣大袖为尚,只是耕于田间或从事重体 力劳动者仍为短衣长裤,下缠裹腿。
褒衣博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其中尤以文人雅士 最为喜好。
除大袖衫以外,男子也着袍、襦、裤、裙等。
11
大袖衫
12
戴卷梁冠、 穿袍服的男 子(顾恺之 《列女图》 局部)
鸟对兽纹绮”、“忍冬纹毛织物”等织绣图案,都
是直接吸取了波斯萨桑朝及其他国家与民族的装饰
风格的。
6
刺绣边饰(甘肃敦煌莫高窟出土实物) 7
刺绣佛像(甘肃敦煌莫高窟出土实物) 8
方格兽纹锦(新疆吐鲁番 阿斯塔那出土实物)
夔纹锦(新疆吐鲁番阿斯
塔那出土实物)
9
历史背景对服饰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相对偏多,朝代更替频繁,各小国领 土你进我退,你攻我守。国换其君,城易其主,是为常事。 使得错杂迁居之中,各民族服饰风格屡屡发生变化。
魏晋南北朝服装
中国服装史 13级服装班 申庆艺 2014年10月5日
目录
1、概述魏晋南北朝第3-5页 2、服饰图案欣赏第6-8页 3、历史背景对服饰的影响第9页 4、对汉族男子的衫介绍第10页 5、汉族男子的首服介绍第14页 6、汉族男子的冠第16-21页 7、汉族男子的帽子第22-23页 8、履式的介绍第24页 9、汉族女子的衫、襦与华饰第27页 10、帔的介绍第35-36页 11、履的介绍第37-39页
5
佛教盛行亦与服饰发展有密切关系,一方面国人
将当时服饰风尚加于佛像身上,这从敦煌壁画和云
冈石窟、龙门石窟雕像中即可看出。一方面随佛教
而兴起的莲花、忍冬等纹饰大量出现在世人衣服面
料或边缘装饰上,给服饰赋予了一定的时代气息。
再加上丝绸之路上的活跃往来,也传入中国一些异
族风采。如“兽王锦”、“串花纹毛织物”、“对
②黑帽:以黑色布帛制成的帽子,多为仪卫所戴。
③大帽:也称“大裁帽”。一般有缘,帽顶可装 插饰物,通常用于遮阳挡风。
23
戴白纱高顶帽的皇帝(唐《历代帝王图》中陈文帝形象)24
履式
魏晋男子的除采用前代丝履外,盛行木屐。 《宋书·武帝本纪》写其性尤简易,常着连齿木 屐,好出神武门。在服饰习俗中,访友赴宴只能 穿履,不得着屐,否则会被认为是仪容轻慢,没 有教养。但在江南一些地区,由于多雨,木屐穿 用范围可相应广泛。
17
戴小冠、穿窄 袖襦裙的男子
18
戴梁冠、穿大袖衫的文吏(顾恺之《列女图》局部)
19
戴梁冠和漆纱笼冠、穿大袖衫的男子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漆纱笼冠
20
戴笼冠、穿大袖衫的舆夫 21
戴笼冠的骑马人物
22
■汉族男子的帽子
帽子是南朝以后大为兴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白纱高屋帽:初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中陈 文帝即戴这种帽。样式为高顶无檐,通常用于宴见朝 会。
25
汉族女子的衫、襦与华饰
魏晋妇女服饰多承汉制,一般妇女日常所服,主要为衫、袄、 襦、裙、深衣等。
深衣:男子已不穿的深衣仍在妇女间流行,并有所发展,
主要变化在下摆。通常将下摆裁制成数个三角形,上宽下尖, 层层相叠,因形似旌旗而名之曰“髾”。围裳之中伸出两条 或数条飘带,名为“襳”走起路来,随风飘起,如燕子轻舞, 煞是迷人,故有“华带飞髾”的美妙形容。《汉书•司马相 如传》上记有“蜚 垂臂”。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列女图》 中更是留下了可贵的视觉形象(如图)。南北朝时,有些将 曳地飘带去掉,而加长尖角燕尾,使服式又为之一变。
26
杂裾垂髾服展示图
27
穿杂裾垂髾服的妇女(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局部)
28
宽袖对襟女 衫、长裙穿 着展示图
29
穿宽袖对 襟衫、长 裙的妇女 (北朝陶 俑)
30
大袖衫 间色裙
31
女子大袖衫
32
妇女妆饰
33

是始于晋代,而流行于以后各代的一种 妇女衣物,形似围巾,披在颈肩部,交于领 前,自然垂下。《释名》云:“披之肩背, 不及下也。”庾信《美人春日》诗曰:“步 摇钗梁动,红轮帔角斜。”简文帝“散诞披 红帔,生情新约黄”。描绘出其披戴后的形 象,延至后代又有所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