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蒲柳人家

蒲柳人家

蒲柳人家(节选)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隐匿、荣膺、一气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针毡、芒刺在背”等词语。

2、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3.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4.扩大阅读视野,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
1.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2.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小说语言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体会,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还可作背诵要求,使学生能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

2.研讨探究法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

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检查预习情况:
投影检查并巩固下列字词:
擀(gǎn) 剜(wān) 腌赞(ā zā) 到气(dáo)
唿(hū)哨咯(kā)吧呱(gū)呱坠地
荣膺(yīng):光荣地获得。

膺:承受,承当。

隐匿(nì)隐藏、躲起来。

一气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

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如坐针毡(zhān):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影影绰绰(chuò):模模糊糊,不真切。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篇小说《蒲柳人家》的节选,《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曾获得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这篇小说能够在24年之后被选入我们的教材,可见这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我们常说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篇课文的哪个或哪些方面能够激发你的阅读兴趣?请你先仔细地阅读课文,然后向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巡视)
(阅读完成后,学生发言)
生:读这篇课文,我仿佛身临其境地走进了京东北运河畔那古朴纯真的民俗风情线,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一丈青大娘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家衣,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引起我强烈的好奇心。

生2:读完这篇课文后,我发现作者将文章里的人物,刻画得非常生动而具体,比如,当我读到何满子六岁,剃了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时,我的脑中好像浮现出何满子既可爱又调皮的样子;而当我读到何满子的奶奶,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时,我的脑中顿时清楚地呈现出何满子奶奶威严却不乏亲切的面庞。

这些部分都能激发我的阅读兴趣。

教师总结并导入:看来,这部小说的确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激发了同学们极大的阅读热情,对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小说的语言、写作手法、小说中所描绘的民俗风情画大家都很感兴趣,我发现其中同学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这篇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认识他们。

三、阅读课文,走近人物:
师:大家说一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生:何满子,他的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

师:何满子奶奶和爷爷为什么叫“一丈青”和“何大学问”?
生:(纷纷抢答)何满子的奶奶特别泼辣,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找不到敌手,而且很能打架,一个人就把一群年轻的纤夫教训得服服帖帖,所以把她比作《水浒》中武艺高强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

何满子的爷爷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每次从口外赶马回来,都要请知音相好们来聚会,吹一吹他沿途过五关、斩六将的经历,所以开玩笑地给他取了这么一个
号。

师:啊,原来还有这样一番来历!那么在这三个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又为什么?
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认真看一看,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后每组请一位说得最好的同学说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分小组交流,并推出讲得最好的人,教师巡回指导)(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生:小说中的几个人物,我最喜欢一丈青大娘。

她拥有农家人的多情重义,豪放开朗的个性,“一双大脚”也是纯朴的农家人的特有象征,虽然有点大大咧咧,但却有一颗善良的心,她用长满老茧的“妙手”,为人们解决疑难杂症,成了真正的“布衣大夫”。

她的质朴踏实、开朗热情成为农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生:我也是最喜欢一丈青大娘,在我眼里,她既有“贤妻良母”的风范,又不乏“女中豪杰”的气势。

一方面,她的孙子何满子是她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呵护备至,百般迁就。

另一方面,她的性格粗犷、豪爽,充满正义,当看到几个纤夫“赤身露体”的,一丈青大娘为了“不能叫你们腌臢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而狠狠地教训了这几个纤夫,直到请来了当地几位有头有脸的人物说和了两三个时辰才放过他们,的确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也体现了她总能为别人考虑的热心肠和一身的正气。

不难看出,这是个与众不同的大娘。

生:我喜欢毫不遮掩、率真的人,一丈青大娘就是这样的人。

虽然她不如城市人那样讲究,也不如他们有学问,讲礼貌,但却真实、率性,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情绪动作,表现着淳朴的那一面。

尤其是见到纤夫们赤身露体时,毫不犹豫就教训了那几个纤夫。

生:我最喜欢的是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他年轻时闹过义和团,会耍拳脚,耍大刀,打得一手好鞭花,人生阅历非常丰富,而且为朋友是“两肋插刀”,谁都敢得罪,也不缺乏同情心,所以我最喜欢他。

生:在这几个人物中,我最欣赏何满子的爷爷,因为他老得有个性。

师:“老得有个性”──说得很有创意,为什么这样说?
生:从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来。

第一,从他给人家拉马车而不在乎钱的多少,只在乎主人的人品,在乎主人是否能礼遇他,这一点中就让一个倔强但一身正气的老头形象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第二,他宁愿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
滚儿,也不愿意回到家丢了面子,从这件事中也能看出他的固执跟倔强,而且还有不小的虚荣心。

第三,因为自己没有学问,他也常在夜深人静时感到悲凉,于是“他无论如何也要把何满子给培养出来”,甚至于不顾家里的经济情况,花大价钱请了一位前清的老秀才,当何满子因为不听话挨了老秀才的打时,他也坚决地站在老秀才一边。

对于孙子的前程,他也是非常固执和倔强的。

生:我觉得这三个人物身上的不足并不影响我对他们的印象,我还是很喜欢这一家人。

我认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没有任何缺点的人,他们身上有缺点,反而让人觉得很真实,很亲切,仿佛他们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和我们一样,也有一些让人觉得可笑的地方。

师:说得真好!看来我们今后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也要尽量塑造真实可信的人物,让大家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的同时,也要让大家看到他们身上的缺点,这样的人才会让人觉得亲切可信,才会有感染力,你的文章才能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四、品味语言:
教师投影出示实例:
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了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

如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

另一方面。

作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如:“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

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占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句中“官讳”是书面语,“叫得山响”是民间口语,二者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精彩的语句、段品读也可作摘抄和背诵。

五、教师小结:
作者对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村的人情世态、生活风习,写得历历如绘。

善于真切地再现人情世态、生活风习,把我们引入一个不完全了解的天地,那就是透过一幅幅往日的风俗画,处处洋溢着、浸润着蕴藏在朴实淳厚的劳动人民中间的纯真热忱的感情,那种赤诚相见,肝胆相照,危急相扶,困厄相济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六、作业布置:
1、请看《蒲柳人家》原文
2、这篇小说借鉴了中国传统小说和评书艺术的表现手法,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课外阅读《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评书《三侠五义》《说岳全传》等。

七、板书设计
何满子赞颂了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
奶奶一丈青大娘热诚正直的感情,以及肝胆
爷爷何大学问相照、扶危济困、赤诚相见
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主备人陈少青审核人王丽娟陈少萍姜爱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