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s375/ 上海高三化学家教高中化学——《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B.生石灰与水混合
C.自然固氮D.人工固氮
2.教材中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的哪一种性质()。
A.还原性B.比空气轻
C.很易液化D.极易溶于水
3.下列关于NO的说法正确的是()。
A.NO是红棕色气体B.常温下氮气与氧气反应可生成NO
C.NO溶于水可以生成硝酸D.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4.下列气体中,既可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固体NaOH干燥的是()。
A.Cl2B.SO2C.O2D.NH3
5.下列溶液能使红色花瓣快速褪色的是()。
A.稀盐酸B.新制氯水C.氯化钙稀溶液D.生理盐水
6.某氧化物不溶于水,与NaOH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化合物M,在M溶液滴加稀盐酸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原氧化物是()。
A.Fe2O3B.SiO2C.SO2D.MgO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常用于作干燥剂
B.氢氟酸可以用来刻蚀玻璃
C.硅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
/jy-s375/ 上海高三化学家教D.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用于制备木材防火剂
8.有关下列反应产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Cl2中点燃铁丝,有FeCl2生成
B.将Cl2通入水中,有HCl生成
C.将Cl2通入KBr溶液中,有Br2生成
D.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有NaClO生成
9.SO2和Cl2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湿润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
A.立刻褪色B.慢慢褪色C.先褪色,后复原D.颜色不褪
10.下列关于S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SO2是硫酸的酸酐
B.大气中SO2的主要来源是汽车排出的尾气
C.SO2能漂白某些物质,说明它具有氧化性
D.SO2既可以是含硫物质的氧化产物,又可以是含硫物质的还原产物
11.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
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
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肯定有SO2和NO B.肯定没有Cl2、O2和NO
C.可能有Cl2和O2D.肯定只有NO
12.浓硫酸和浓硝酸是实验室常用的酸,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浓硫酸和浓硝酸都不能用来直接跟锌粒反应制氢气
B.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与单质碳反应
C.浓硫酸和浓硝酸加水稀释后都能与金属铜反应
D.浓硫酸和浓硝酸在常温下都能用金属铝制容器盛放
13.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SiO2溶于水成为硅酸
B.CO2通入水玻璃中得到白色沉淀
C.CO2通入饱和CaCl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
/jy-s375/ 上海高三化学家教D.硅酸酸性比碳酸弱,所以SiO2不能跟Na2CO3反应
1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稀盐酸滴在石灰石上:CO32-+2H+ === CO2↑+H2O
B.氯化铝溶液加入过量氨水:Al3++3OH- === Al(OH)3↓
C.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HCO3-+H+=== CO2↑+H2O
D.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2H++ Cl-+ClO-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B.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C.新制氯水经光照一段时间pH增大
D.测定某溶液pH应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三、填空题(共40分)
16.(10分)目前,汽车尾气已成为许多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多种污染物。
(1)汽车燃料中一般不含氮元素,尾气中所含的NO是如何产生的?说明原因并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
(2)NO对大气的影响之一是导致酸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O形成酸雨的原因是。
(3)将CaCO3粉末喷洒到湖泊中,可消除酸雨对水质的影响,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17.(12分)(1)如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湿润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jy-s375/ 上海高三化学家教
(2)为防止氯气尾气污染空气,可用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
(3)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
①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化学方程式为。
②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
③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化学方程式为。
④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加稀盐酸后产生的气体是(填编号)。
A.O2B.Cl2C.CO2D.HClO
18.(4分)实验:证明Na2SiO3具有防火性能。
取两个相同的小木条,分别放入蒸馏水和Na2SiO3饱和溶液中,使之充分吸湿、浸透,取出稍沥干(不再滴液)后,同时分别放置在酒精灯外焰处。
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编号实验现象
①放入蒸馏水木条燃烧
②放入Na2SiO3饱和溶液木条不燃烧
设计实验①的目的是。
19.(14分)某同学设计实验证明铜与浓硫酸能发生反应,并检验生成气体的性质,如图所示,在试管里加入2mL浓硫酸,用带导管和一个小孔的胶管塞紧,从孔中插入一根铜丝,加热,把放出的气体依次通入品红溶液和石蕊溶液中。
/jy-s375/ 上海高三化学家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管a、b分别检验生成气体的性质,写出观察到的现象及其作用。
试管a中的现象是,
作用是。
试管b中的现象是,
作用是。
(3)装置中浸碱面团的作用是。
(4)如图将铜丝改为可抽动的铜丝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的原因是
/jy-s375/ 上海高三化学家教。
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测试题(B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
题号123456789
答案A D D C B B C A D
题号101112131415
答案D A C B C B
二、填空题(共40分)
16.(10分)
(1)在高温下,空气中的N2和O2反应(2分)N2+O2高温
2NO (2分)
(2)2NO + O2 === 2NO2(2分)
3NO2+ H2O === 2HNO3 +NO (2分)
(3)CaCO3+2H+===Ca2++ CO2↑+H2O (2分)
17.(12分)
(1)干燥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有色布条褪色(2分)
(2)氢氧化钠(NaOH)(2分)
(3)①2Cl2 + 2Ca(OH)2 == Ca(ClO)2 + CaCl2 + 2H2O(2分)
②Ca(ClO)2(2分)
③Ca(ClO)2 + CO2 + H2O == CaCO3↓+ 2HClO (2分)
④ C (2分)
18.(4分)
与实验②作对照,证明起防火作用的是Na2SiO3而不是水。
(4分)
/jy-s375/ 上海高三化学家教19.(14分)
(1)Cu +2H2SO4(浓)CuSO4 + SO2↑+2H2O (2分)
(2)放出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2分)证明二氧化硫有漂白性。
(2分)
放出的气体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2分)证明二氧化硫有酸性。
(2分)
(3)吸收逸出的SO2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2分)
(4)通过调节铜丝的高度,可以控制参加反应的铜与浓硫酸的接触面积(1分),从而控制SO2产生的量,减少SO2的污染。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