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编号修订次/版次发布日期实施日期修订日期页次
3/9
1、目的
本规范为丝印工序提供加工方法的工艺操作指导。
2、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各类钣金丝印产品的生产及质量检验,也可用于指导外购件的验收。
当客户有指定标准时,则以客户标准为准。
3、定义
丝印工艺:亦称丝网印刷工艺,利用感光材料通过照相制版的方法制作丝印网印版,使丝网印版上图文部分的丝网孔为通孔,其余部分堵塞。
印刷时通过刮板的挤压,使油墨通过图文部分的网孔转移到产品表面,形成与原稿一样的图案。
4、内容
4.1 丝印设备及工具
4.1.1 UV隧道炉烘干线
4.1.1.1 设备简介
UV隧道炉烘干线是聚集了光热学、机械、电路等技术的精密产品,它利用紫外线加热管和电加热管对物料进行烘烤,采用微电脑控制调节温度,调节范围广,温控精度高。
文件编号修订次/版次发布日期实施日期修订日期页次
4/9
4.1.1.2 参数设置
加热阶段传动速度设定温度灯管高度备注
电加热管10.00 65℃距丝印表面
150mm以内可根据实际情况时行调整
紫外线加热管10.00 95℃
4.1.1.3 操作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详见《设备操作管理卡》。
4.1.2 丝印工作台
丝印作业工作平台,可将丝印网板用工作台上的夹具固定好,进行丝印作业。
4.1.3 丝印网板
是指用丝网为材料制成的印版,由供应商根据我司提供的丝印要求制作。
网框材质可选用木框、金属框、塑料框等。
文件编号修订次/版次发布日期实施日期修订日期页次
5/9
4.1.4 刮板
刮板用于控制丝印网板内的油墨的动向,并将油墨挤压到产品表面上。
刮板材质要具有高品质、洁净、无杂质、耐磨的特性。
一般刮板的规格如下:
a、刮板刀体的长度:根据丝印网板的规格进行订制,一般不小于丝印图形
尺寸。
b、刮板刀体的宽度:一般有30、40、50、60mm等规格。
c、刮板刀体的厚度:一般为5mm、7mm、9mm三种规格。
d、刮板刀体的硬度:一般在50~85度范围之内。
4.2 操作要求
4.2.1 作业准备
a、将丝印工作台及作业场所清理干净。
b、检查丝印工作台及设备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c、准备好原材料、网板、刮板、油墨和其它相关工具。
d、检查丝印网版封胶状况,网版有无砂眼破损等。
e、操作人员配带好口罩、手套等劳保用品。
4.2.2 作业过程
4.2.2.1 来料检验
丝印前检查产品是否有电镀、喷涂、氧化等不良、尤其是在丝印内容20mm 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缺陷。
若发现不良,明确标示后存放于不良品区,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处理。
4.2.2.2 调配油墨
我司不自行调配油墨,一般直接向相关供应商采购。
使用前需将油墨充分搅拌,并对油墨颜色进行确认。
4.2.2.3 丝网印刷
a、印刷前应对承印产品表面进行前处理,可用无水乙醇或有机溶剂去除其表面油脂和灰尘等污物,但不能损伤产品表面,表面干燥后应立即印刷。
b、将网版定位后,再用卡尺、卷尺检查定位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c、定位时需保证网版与产品表面有一定的间隙(通常约为3~5mm)。
d、施放油墨:油墨一般倒在网框前方处于起始位置和刮板宽度范围内,网框印料不可放置太多,适时添加,以利于刮印时易控制油墨。
e、印刷手法:托起刮刀,让其与网版平面成45°~50°角匀速拉起,刮刀在移动过程中两端需受力均衡。
f、抬起网框,从工作台上取出承印产品。
g、印刷作业过程中,每道工序结束后作业都必须进行目检,合格后方可流转到下工序。
4.2.2.4 多层次印刷
a、多层次印刷时要分清墨色层次,按照墨色顺序依次对承印产品进行印刷作业。
b、每次印刷后都要进行干燥,但两色中间的干燥只要求下道印刷不会粘上道墨迹,最后还要考虑外墨层干透,以保证墨层附着牢度。
4.2.2.5 烘烤
采用UV隧道炉烘干线进行烘烤,丝印产品会依次经过电热管加热区及紫外线加热管区,详细参数见本文4.1.1.2项条款。
4.2.3 网版的日常保养与维护
a、网版必须存放在干燥、干净的地方,摆放整齐,标识明确。
b、网版使用完后必须用天那水(或慢干水)洗净后方可存放。
切忌用水、洒精及其它水溶剂清洗网版。
c、新网版在第一次使用前,须对网版进行全方面的确认:包含字体大小、字号、线粗、图案、位置尺寸、有无断线、网布是否完好等,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
d、当网版在使用中出现漏油、破损或丝印出的字体出现变化时,应及时反馈,经相关部门确认后及时补充。
4.3 丝印的注意事项
a、手动刮印时应注意刮印的角度,运行速度均匀,压力均衡。
b、刮印完成后要及时回刮油墨,特别是快干油墨,以免造成图案上的油墨干燥堵塞网版。
c、丝印刮板来回停顿的位置,网版背面必须粘贴胶带,以免刮破网布。
d、丝印作业结束时,必须及时清洗网版、刮板。
e、用来清洗网版的清洁溶液,带有腐蚀性,使用时注意自我保护。
若不慎入眼,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f、丝印中的助剂、溶剂、油墨应按其性能及要求进行明确分类、标识、堆放。
并进行相应的防潮、防火等措施,避免发生异常。
4.4 丝印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4.4.1 干网
干网是因为网版的网孔堵住,出现印刷出的图案特别细、不规则等现象。
解决方法:清洗网版重印。
4.4.2 肥油
肥油通常是由于油墨太稀引起的,也可能是在同一位置印刷了两次,出现字体特别大,很不美观的现象。
解决方法:可用电吹风机把油墨吹干,也可以加入较干的油墨调和,最好是一次性印好。
4.4.3 沙孔
油墨太干、网版图案上未清理干净、油墨的质量问题均能造成沙孔缺陷。
解决方法:对应以上问题,分别为加入开油水、换网版、换油墨。
4.4.4 起泡
起泡是由于油墨太干印刷速度又太快而产生的。
解决方法:加入适量的开油水,印刷速度减慢。
4.4.5 缺油、多尘
有灰尘粘到网版图案上。
解决方法:在不盖油时用指甲背轻轻的刮掉灰尘,也可以清洗网版重印。
4.4.6 粘网
粘网是指在印刷时网布粘到产品上不能很迅速的脱离。
可能是网距过小或油墨浓度太高造成的。
解决方法:适当增加网距;调稀油墨浓度。
4.5 检验要点
a、依据图纸要求检查网版图案、字体、字号、字距是否符合要求。
b、依据图纸要求检查丝印图案的位置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c、检查丝印图案有无漏印、错印、干网、肥油、多尘、毛边、缺油断线、漏油、异物、露底、错位、污渍等不良现象。
d、丝印颜色与标准色卡、客户确认色板对比,目视无明显色差。
e、丝印图案的性能指标如附着力、耐溶剂性能等是否符合标准。
4.6 丝印性能标准检测方法
4.6.1 附着力测试
用标准胶带(3M胶带)粘贴于丝印内容上,用布抹平,5分钟后与丝印面成60°夹角迅速拉起,丝印内容不可有脱落现象。
4.6.2 耐溶剂性试验
在室温下,用无水乙醇润湿脱脂棉球或白色棉质软布,然后在软布上加载1kg的压力,以每秒一次的速度来回擦拭丝印表面同一位置20次。
目测丝印表面无失光,明显掉色等会表露出被擦伤的迹象。
4.6.3 耐磨性试验(客户有特别需求时进行)
用直径6.35mm的圆形橡皮放置于丝印内容表面并垂直加载约1.6kg的压力,在25.4mm的行程内以每分钟30次的速度进行往返摩擦,丝印表面表变化。
4.6.4 硬度试验(客户有特别需求时进行)
用硬度不低于HB级,规格为直径3mm的铅笔,在丝印表面以1kg的压力并与丝印表面成45°角向前推进,丝印图案不可有剥落、割痕现象。
注意此类试验不可在相同的位置测试两次。
5、实施说明
5.1 该工艺操作规范在未得到技术部门和质检部门的统一验证并同意修改之前,不得随意改变任何可影响性能质量的工艺参数,否则需对丝印的质量重新进行鉴定。
5.2 当按该工艺规范的参数进行操作而导致产品不合格时,技术、生产和质检部门应及时验证并追踪新工艺参数的有效性,在产品质量趋于稳定时,技术部门应及时修改工艺参数并重新发布。
6、参考文献
GB/T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QB/T4753-2014 《丝网印刷油墨通用技术条件》
7、生效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中的各项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