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建筑功能分区
把关系最密切的功能画在相近的位置,然后 用短线连起来。最终就形成整个建筑的空间 序列。 建筑设计资料集上面的各类型建筑的功能示 意图,其实就是泡泡图了~~~~
这种功能关系图对设计者是颇有益的。它是 功能分析的一种手段,不仅表示出使用程序,也表 示各部分在平面布局中的位置及相互关系,同时也 告诉我们功能分区的内容。在某种情况下,分析图 本身就可以提出平面关系的方案来。
公共人流线按其流线的动向,都 可以分为 进入人流线和外出人流线两种。在车站建筑中 就是旅客进站流线和出站流线,在影剧院中就 是进场流线和退场流线。
(二)交通流线组织的要求
人是建筑的主体,各种建筑物的内外部空间设计与组合都 要以人的活动路线与人的活动规律为依据,设计要尽力 满足使用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合理要求。 因此应当把“主要人流路线”作为设计与组合空间的“主 导线”。根据这一“主导线”把各部分设计构成一连串 的丰富多彩的有机结合的空间序列。
影剧院建筑,一般观众看戏或看电影也经历这样的程序: 售票—检票—等候—进场就座—观看—退场的活动程 序,因此,售票厅、门厅、观众厅、舞台及楼梯等布 局就要按照这一使用程序来安排,一般采用门厅—观 众厅—舞台三进式的布置,且把进场和出场分开。
2、功能关系图(泡泡图)
一般为了更清楚、更简明地表示建筑物内部的使用关系, 常以一种简明的分析图表示之,通常称之为功能关系 图。不仅表示出使用程序,也表示各部分在平面布局 中的位置及相互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功能分区的内 容。
2-3
公共建筑的人流聚集与疏散
人在建筑物内部的活动,物在内部的运用,就构成建筑的 交通组织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相互的联系,二 是彼此的分离。合理的交通路线组织就是既要保证相互 联系的方便、简捷,又要保证必要的分隔,使不同的流 线不相互交叉干扰。
这在公共建筑物中,尤其是那些使用频繁,容有大量人流 的医院、影剧院 、体育馆、展览馆等建筑物中特别显 得重要。交通流线组织的合理与否一般是评鉴平面布局 好坏的重要标准。它直接影响到布局的形式。下面着重 介绍一下交通流线的类型、流线组织的要求及组织方式。
此外,除了上述按功能进行分区(这是主要的)外,还 有其它的因素也常常作为分区的原则。如:
1有的根据空间大小高低来分区,尽量将同样高度,大小 相近的空间布置在一起,以利结构与经济。 2而有的时候可根据各部分的建筑标准来分区,不宜将标 准相差很大的用房混合布置在一起。如有的附属用房 可采用简易的混合结构,我们就不必把它们布置在框 架结构的主体中。 当然上述的分区都是相对的,它们彼此分隔又相互联系, 设计时需仔细研究,合理安排。
商场
3、处理好“闹”与“静”或“动”与“静”的分区关系
Eg1 小学校中的公共活动教室(如音乐教室、室内体育房 等)及室外操场在使用中则会产生噪声,而教室、办公 室则需要安静,两者就要求适当的分开; Eg2 文化馆中,尽管主要的房间都是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 但由于活动的内容和特点不一,“闹”与“静”的情况 和要求也就不同,一些活动用房(如乒乓球室、文娱室、 球场等)比较喧闹,而另一些活动室(如下棋室、阅览 室、学习室等)则要求安静,两组房间就需适当分开。
一. 交通流线
(一) 交通流线的类型
公共建筑物内部交通流线按其使用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公共人流交通线:即建筑物主要使用者的交通流线。 1有的是 集中性的人流,在一定的时间内很快聚集和疏散大量 人流。Eg1如影剧院、体育馆、火车站等; 2有的是 连续性的,Eg2如商业建筑、图书馆等;但是它们都有 一个合理的组织大量人流进与出的问题,并应满足各种使用 程序的要求。 食堂中就餐者流线 ,车站中的旅客流线 ,商店中的顾客流线, 体育馆及影剧院中的观众流线,展览建筑中的参观路线等等。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第2章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2.2 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一、“功能分区”概念 二、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三、功能分区的一般原则 四、功能分区具体方式
一、“功能分区”概念
所谓功能分区就是指,将空间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分类, 并根据它们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加以组合、划分。在进 行功能分区时,应注意以下3原则: 1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并按主-次,内-外,闹-静关系 合理安排,便其各得其所; 2同时还要根据实际使用要求,按人流活动的顺序关系安排 位置。 3空间组合、划分时要以主要空间为核心,次要空间的安排 要有利于主要空间功能的发挥;对外联系的空间要靠近 交通枢纽,内部使用的空间要相对隐蔽;空间的联系与 隔离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恰当处理。
1相互联系的作用在于达到使用上的方便, 2分隔的作用在于区分不同使用性质的房间,创造相对独立 的使用环境,避免使用中的相互干扰和影响,以保证有 较好的卫生隔离或安全条件,并创造较安静的环境等等。
幼儿园
三、功能分区的一般原则
1、处理好“主”与“次”的关系
一般的规律是:主要使用部分布置在较好的区位,靠近主 要入口,保证良好的朝向、采光、通风及景向、环境等 等条件,辅助或附属部分则可放在较次要的区位,朝向、 采光、通风等条件可能就会差一些,并常设单独的服务 入口。
次要使用空间(辅助空间)是为保证基本的使用目的而需要的 辅助房间及设备用房。如影剧院中的售票室、放映室、化装室、 体育建筑中运动员的服务房间(更衣室、淋浴室、按摩室等) 以及一般建筑物都共有的公共服务房间,如卫生间、盥洗室、 管理间、贮藏室等。这些大多都是供使用者直接使用,此外, 还包括一些内部工作人员使用的房间(如办公室、库房、工作 人员厕所等)及设备用房,如锅炉房、通风机房及冷气间等。
3、垂直分区 即将功能要求不同的各部分用房集中布置于同一幢建 筑的不同层上,以垂直方向进行联系或分隔。但
要注意分层布置的合理,注意各层房间数量、面积大小的 均衡,以及结构的合理性。并使垂直交通与水平交通组 织紧凑方便。 分层布置的原则一般是根据使用活动的要求,不同使用对 象的特点及空间大小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公共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与组成种类虽然繁多, 但在结构组成及功能使用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共同的 特点。就其结构组成来讲,不同用途的各类型建筑都 是由下列基本部分所组成。 1、主要使用空间 2、次要使用空间(辅助空间) 3、交通空间
主要使 用空间是指 直接为这种 建筑物使用 的生产、生 活和工作房 间,包括一 般的工作房 间及群众大 厅。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⑵流线的组织应符合使用程序,力求流线简捷明 确、通畅,不迂回,最大限度地缩短流线 这对每一类公共建筑设计都是重要的,直接影 响着平面布局和房间的布置。 譬如说,在食堂的设计中,交通流线的组织就 要根据用膳者洗涤、存取餐具及买饭菜的使用程序, 使用膳者进到食堂后能方便地取餐具—洗手—买饭 菜。因此,备餐处应尽量接近入口。
辅助使用空间从属于主要 使用空间布置。 对待“主”与“辅”的关 系也要辩证分析。 对待辅助部分的设计也要 认真对待。
2、 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
一般来讲,对外性强的用房(如观众厅、陈列室、营 业厅、讲演厅等)人流大,应该靠近入口或直接进入, 使其位置明显,便于直接对外,通常环绕交通枢纽布置, 而对内性强的房间则应尽量布置在比较隐蔽的位置,以 避免公共人流穿越而影响内部的工作。
2、使用程序——功能序列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内部空间 的组织程序。 建筑师在设计中不仅要按照使用程序——功能 序列来组织功能布局,而且要根据使用程序来精心安排 空间程序——审美序列,使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一 种空间的美感,从而使功能序列和审美序列有机结合, 彼此连贯一致。
合理的功能分区就是既要满足各部分使用中密切联系的要 求,又要创造必要的分隔的条件。
Eg1 展览建筑中,陈列室是主要使用房间、对外性强,尤 其是专题陈列室、外宾接待室及讲演厅等一般都是靠近 门厅布置,而库房办公等用房则属对内的辅助用房,就 不应布置在明显的地位。
Eg2 有的用房虽然是直接为公众服务的,但从管理考虑又 不希望公共性很强,例如旅馆的客房虽直接为旅客使用, 但不希望任何人随意进出,所以一般常置于二楼以上, 而将对外性强的公共部分置于底层,从此例也可认为, 凡属对外性强的使用空间,必将是公众使用多或公共 人流大的空间,反之,对外性就弱一些。
Eg1 例如中小学可以按照不同年级来分层,高年级教室布 置在上层,低年级教室则应布置底层, Eg2 多层的百货商店应将销售量大的家电商品置于底层, 其它的如纺织品、文化用品等则可置于上面的各层。
上述方法还应按建筑规模、用地大小、地形及规划要求等 外界因素而决定,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相互结合运用 的,既有水平的分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也有垂直的分区。
交通空间是指为联系上述各个房间及供 人流、货流来往联系的交通部分,包括门厅、 走道及楼梯间、电梯间等。
二、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1、建筑物内部使用程序
公共建筑有一定的使用程序,建筑的平面布局要与 这种使用程序相适应,不能与之发生冲突。 建筑物内部使用程序不仅影响着平面布局方式,同 时也影响着空间的安排及出入口设置等。 例如:
4、处理好“清”与“污”的分区关系
一般应将附属用房(如厨房、锅炉房、洗衣房等)置于常 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且不在公共人流的主要交通线上。 此外,这些房间一般比较零乱,也不宜放在建筑物的主 要一面,避免影响建筑物的整洁和美观。因此常以前后 分区为多,少数可以置于底层或最高层。
幼 儿 园 首 层 平 面
例如:设计一个图书馆应该以“读者人流路线” 作为设计的“主导线”,把各个阅览室及为之服务的 有关空间有机地组织起来;
设计一个博物馆应该以“观众参观路线”作为 组合空间的主导线,把各种陈列室连贯而又灵活地组 织起来; 设计体育馆、影剧院这些人流量既大而又集中 的建筑,更应该以“观众进、出场路线”作为设计的 “主导线“; 对于某些有多种使用人流的建筑,如火车站, 它有一般旅客人流,又有贵宾等其它人流,显然应该 以广大旅客进、出站的人流为”主要人流“,并以它 为设计的“主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