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多长时间查一次血脂?
正常人可以每2年检查一次血脂。 40岁以上的人应每年检查一次。 有家族史的(亲人中患有冠心病脑中风)、肥胖、长期 吃糖太多、长期吸烟、酗酒、习惯静坐(办公室工作人 员),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 (如司机),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 脑血栓及已患有血脂紊乱的病人,应半年或更短时间定期 检查血脂
血糖不达标会引起哪些危害
血糖高会引起哪些不好的情况呢?从起病的缓急来看, 可以分为两大类: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前者如医学 上所称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 一般在血糖高出正常水平很多时才会发生;后者如糖尿病 引起的肾脏病变、糖尿病心血管和脑血管病变、糖尿病眼 部病变(如老王的病)等,它们在发生过程中往往不引人 注意,但一旦发现就很可能已经较重了,这一类情况在临 床上相当常见。
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
惠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柏爱军
糖尿病患病机制
•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出现高血糖, 是因为胰岛素抵抗(敏感性下降) 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胰岛素 数量下降),从而使血液中的血 糖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而长时 间的高血糖可进一步加重胰腺内 分泌胰岛素的细胞的负担,使这 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下降和 提前衰竭,血糖进一步升高,如 此形成恶性循环。
血糖不达标为什么会对人体产生 危害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出现高血糖,是因为胰岛素抵抗(敏感性下降) 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胰岛素数量下降),从而使血液中的血糖不 能得到很好的利用。而长时间的高血糖可进一步加重胰腺内分泌胰岛 素的细胞的负担,使这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下降和提前衰竭,血 糖进一步升高,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医学上所谓酌“葡萄糖毒 性作用”。葡萄糖毒性作用的存在是糖尿病患者病情进展的重要原因。 目前医学界已经达成共识,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等)的 危险因素。医学研究表明,高血糖产生某些有害影响,促进动脉硬化、 血栓形成,而后者是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基本环节。 积极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长期并发症。
谢谢!Biblioteka WPS Office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积极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长 期并发症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常规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 蛋白非常重要,应该长期将各项血糖值都保持在良好的水平。不同国家对于 血糖的控制目标略有不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将HbAlc<7.0%就视为 血糖控制达标了,我国采用的标准与国际糖尿病联盟一致,即HbAlc要控制到 低于6.5%的水平。这个标准虽严格,但只要努力,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 能达到。在实现血糖达标的过程中,除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许多患者还 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台理服用口服降糖药物,如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格列酮 类药物等。 此外,由于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的同时常常还会伴有高血压、血脂紊乱,而 高血压和血脂紊乱同样是引起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 除了实现血糖达标,还需积极控制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血压、血脂, 从而有效地减少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查血脂要注意什么?
1.要求在采血前一天晚10点钟开始禁食,于次日早上9点至10点钟采静 脉血,也就是应空腹12小时以上、晨间取血。 2.还应注意取血化验前的最后一餐必须忌用高脂食物,不能饮酒, 因为饮酒能明显升高甘油三酯浓度,导致化验结果有误差; 3.应在生理和病理状态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化验,因为血脂水平 可随一些生理及病理状态变化。如:创伤、急性感染、发热、心肌梗 死、妇女月经、妊娠等。 4.此外一些药物如避孕药、β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激素类 药物等也影响血脂水平,导致检验的误差。
别忽视隐藏在体内的凶恶杀手— —血脂紊乱
• 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而 引起血糖异常升高的疾病。实际上,胰岛素不仅掌管着血 糖的高低,它还是我们身体内其他两大类物质:脂肪和蛋 白质代谢的主要调控因素。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胰岛素 的生物调节作用发生障碍,常伴有脂质代谢的紊乱,出现 脂质代谢异常,俗称“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脂 质代谢异常是甘油三酯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身 体中的好胆固醇)的下降。而血脂紊乱不仅会加重糖尿病 患者的病情,给血糖控制带来困难,还会加快糖尿病并发 症,主要是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透视糖尿病治疗不达标的危险
老王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是三年前的事了,由于血糖一直不太高,也 没有感到明显不适,加上单位里事情比较多,因此,除了偶尔去医院 配配药,检查空腹血糖,也没怎么放在心上。这几天,老王觉得眼睛 老是看不清东西,跑到医院一检查,医生的诊断吓了他一大跳——糖 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及时治疗的话,会导致失明。在吃惊的同时,老 王很纳闷:平时一直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呀,怎么这毛病说来就来 了? 事实上,老王平时未感到明显不适,去医院就诊的时候只是查查空 腹血糖,照他的话说也就是高“一点点”,很少按医生的要求每3个 月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一天内其他时间的血糖控制情况根本不能反 映出来,而且长期血糖控制的情况也不清楚。按他目前出现严重的并 发症来看,也就是说,不仅仅是空腹血糖,他长期血糖控制根本未达 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