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在免疫荧光快速定量检测中的应用

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在免疫荧光快速定量检测中的应用

224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2 年 6 月第 7 卷第 3 期 Chin Med Biotechnol, June 2012, Vol. 7, No. 3
DOI:10.3969/cmba.j.issn.1673-713X.2012.03.013
·技术与方法·
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制备
及其在免疫荧光快速定量检测中的应用
康可人,吴培钿,卢艳华,张健,唐时幸,王继华
D-二聚体(r,D-D)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 子 XIII 作用后形成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再经纤溶酶水解 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医学应用上将它作为一个特 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1]。与纤维 蛋白破坏有关的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 (PE)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均可导致体内 D-D 水平升高[2-6]。近年来 D-D 的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除 了以上提及的疾病外,在恶性肿瘤、糖尿病、肝脏疾病、脓 毒血症的诊断以及溶栓治疗监测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 值[7-9]。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2 年 6 月第 7 卷第 3 期 Chin Med Biotechnol, June 2012, Vol. 7, No. 3
225
1.2.3 mAb 特异性鉴定 1.2.3.1 抗体交叉反应性研究 用间接 ELISA 法测定。 将 D-D、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物、D 片段、E 片 段包被于 ELISA 微孔板,加入抗体,再加入二抗 HRP 标 记的羊抗鼠-IgG,进行显色反应。 1.2.3.2 免疫印迹法测定单抗特异性 天然状态的 D-D 为二聚体,且与纤维蛋白原有同源性,故采用非还原蛋白、 还原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片段进行检测。D-D 分子 量约为 200 kD,纤维蛋白原分子量约为 340 kD,降解后片 段约 47 ~ 150 kD 不等。因此,为确保纤维蛋白原各片段均 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经预实验,选取 5% 浓缩胶,8% 分离胶进行 SDS-PAGE 电泳,上样量 1 μg,并以预染 marker 作示踪。待 50 kD 条带达到分离胶下缘约 3 cm 左 右处,停止电泳,进行湿转印。转印条件为 300 mA,4 ℃, 恒流转印 2 h,于转印后用丽春红 S 染色,确认转印效果。 以 3% BSA 封闭,放置 4 ℃ 封闭过夜。室温下加一抗孵 育 1 h,一抗浓度为 1 μg/ml,用 PBST 洗涤 4 次,每次 10 min;室温下加二抗,二抗稀释比例为 1:20 000,用 PBST 洗涤 4 次,每次 10 min,以增强型化学发光(ECL)为底 物,进行显影。 1.2.3.3 mAb 亲和力测定 采用非竞争酶免疫试验,参照 David Beatty 方法[13],按公式 Ka = (n-1)/2(n[Ab′]t - [Ab]t) 计算亲和常数 Ka 值。分别以每孔 0.5、0.25、0.125 μg/ml 的 D-D 蛋白包被 ELISA 板,加入倍比稀释的 mAb,37 ℃ 作用 30 min 后,加入 1:20 000 稀释的 HRP 标记羊抗 鼠-IgG,37 ℃ 反应 30 min,TMB 显色,测 450 nm OD 值。 以 mAb 浓度对数为横坐标,以 OD 值为纵坐标,得到 OD 值对抗体浓度的对数作图,以每条曲线上部平坦段的 OD 值作为 100%,在曲线上查出 50% 的 OD 值所对应的 mAb 浓度,然后按公式计算出亲和常数。n = [Ag′]t/[Ag]t, [Ag′]t 和 [Ag]t 为不同包被抗原的浓度;[Ab′]t、[Ab]t 是 对应不同包被抗原的浓度条件下,将抗体梯度稀释得到最大 吸光度一半处的抗体浓度。 1.2.4 免疫荧光定量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1.2.4.1 标准曲线建立 将 D-D 蛋白稀释到 10、5、1、 0.5、0.2 和 0.1 μg/ml 浓度,以血凝仪检测各定标点得到实 际浓度,使用定值后的系列梯度蛋白溶液作为实验标准品。 根据检测标准品的定标浓度及测得的荧光值确定数据处理 方法,绘制标准曲线,得到方程。 1.2.4.2 临床初步应用 使用筛选到的抗 D-D 配对抗体 建立双抗体夹心法,利用“飞测”免疫荧光定量检测仪检测 临床样本荧光信号,将测得的荧光值代入方程,反求出样本 实际浓度,并将样本测得的浓度与医院检测浓度对比,计算 相关系数。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直线相关与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以 Pearson 乘 积矩相关系数定量表述线性相关的程度。P < 0.05 为差异 显著。
2 结果
2.1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经过 4 次细胞融合,采用间接 ELISA 法进行反复筛
选,3 ~ 5 次亚克隆,最终获得 7 株稳定分泌特异性抗 D-D 抗体的细胞株,对其进行亚克隆建株保存。后经 ELISA 抗 体配对实验,筛选出 2 株配对效果好的抗体,命名为 2-6D、 4-4C,进行以下抗体鉴定分析及临床应用评价。 2.2 抗 D-二聚体单抗的鉴定 2.2.1 效价测定 mAb 的效价采用间接 ELISA 法测定。 结果显示,2 株抗体 2-6D 和 4-4C 的效价分别为 0.321 × 10-6 和 0.372 × 10-6。效价均大于 1:105。 2.2.2 Ig 类和亚类的鉴定 经小鼠 mAb 分型试剂盒测 定,所获得的两株抗 D-D mAb 为 IgG2a 亚类。 2.2.3 mAb 特异性鉴定 2.2.3.1 抗体交叉反应性研究 结果显示,两株单克隆抗 体与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物,D 片段和 E 片段不发生反 应,与 D 单体有反应。 2.2.3.2 免疫印迹法测定单抗特异性。如图 1A、图 1B 所 示,两株 mAb 与非还原的 D-D 蛋白呈阳性反应,与其他 蛋白包括还原 D-D 均不反应。
基金项目:“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9506-001) 作者单位:510640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康可人、 卢艳华);510663 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国家地方联合自检型快速 检测工程实验室(康可人、吴培钿、张健、唐时幸、王继华) 通讯作者:康可人,Email:keren_kang@ 收稿日期:2012-02-16
目前 D-D 蛋白检测方法主要有胶体金法、酶联免疫吸 附法(ELISA)和第二代胶乳凝集法(免疫比浊法)[10]。胶 体金法快速简单,但无法实现定量检测;ELISA 法可精确 定量,但操作步骤繁琐;免疫比浊法敏感性高,检测结果准 确,但试剂以进口为主[11]。荧光免疫定量检测技术,属于即 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12]领域的新兴技术, 能快速、灵敏、简便地实现指标的定量检测,免疫荧光定量 检测技术经过一定阶段的发展,目前主要在感染性指标(如 C 反应蛋白)和心脏标志物指标的应用上较为多见,厂家 以欧美、韩为主。本研究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筛选能稳定分 泌特异性抗 D-D 抗体的细胞株,初步应用于免疫荧光定量 检测平台,实现对 D-D 快速定量检测,为临床相关疾病的 诊断、治疗、监测提供有效工具与手段。
1234
1 2 3 4 M kD
118 90
50
A
B
M:Marker;1:纤维蛋白原降解物;2:纤维蛋白原;3:D-D 还原蛋
白;4:D-D 非还原蛋白
图 1 4-4C(A)与 2-6D(B)抗体免疫印迹分析
2.2.4 mAb 亲和力测定 采用非竞争酶免疫试验,参照 David Beatty 方法测定。两株单抗与 3 个不同包被浓度的 D-D 蛋白均特异性结合,经 Beatty 推导公式,计算亲和常 数,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 2-6D 和 4-4C 的亲和常数分别为 9.84 × 10-7 和 1.46 × 10-6。结果见图 2。 2.3 免疫荧光定量方法的建立及临床样本检测结果 2.3.1 标准曲线建立 将 D-D 蛋白稀释到 10、5、1、0.5、 0.2、0.1 μg/ml 浓度,血凝仪检测各定标点,得到实际浓度 分别为 10、5.03、1.03、0.53、0.32、0.11 μg/ml。以此系列 梯度蛋白溶液作为实验标准品,D-D 浓度值为横坐标,荧 光检测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由标准曲线可以得出, 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在 0. 1 ~ 10 μg/ml,荧光信号强度与浓 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表达式是 y = 0.0016x3 - 0.0367x2 + 0.5177x + 0.7892(y 表示荧光信号强度,x 表示 D-D 浓 度)。根据公式计算 r² = 0.9996。结果见图 3。
箱为美国 Thermo 公司产品;SDS-PAGE 电泳仪购自北京 六一公司;飞测免疫荧光定量检测仪由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有 限公司研制;高速冷冻离心机为日本 Hitachi 公司产品; ACL TOP 血凝分析仪为美国 Beckman 公司仪器,D-D 检 测试剂为西班牙 Werfen Group 产品。 1.1.3 临床样品来源 自 2011 年 1 月至 6 月期间,收 集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门诊病人血浆(枸橼酸钠抗凝血,离心 收集血浆),共 106 例。D-二聚体含量均经血凝仪定值。 1.2 方法 1.2.1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取 6 ~ 8 周龄的 BALB/c 小鼠,首次免疫将福氏完全佐剂与等体积的 D-D 蛋白乳化 后于小鼠皮下、足垫处注射,50 μg/只,经 3 次加强免疫后, 尾静脉采血,间接 ELISA 法检测小鼠血清效价,效价大于 104 的小鼠,腹腔冲击免疫 1 次,3 d 后取其脾细胞制备杂 交瘤。细胞融合按照常规半固体法进行。将离心好的融合细 胞,依次加入 FBS、饲养细胞、HAT 溶液、半固体培养基, 定容至 40 ml,置于混匀仪上混匀 30 min 后,分别倒入 30 个培养皿中,确保半固体均匀贴皿底,装入湿盒,37 ℃, 5% CO2 培养箱中培养。5 ~ 7 d 后,挑选大小适中的单集 落克隆,转入 96 孔板培养,细胞长至培养孔面积 50% 后, 用间接法检测细胞上清,筛选高效价的细胞株进行多次亚克 隆,确保细胞株在体外连续传代 3 个月和多次冻存后再复 苏仍能稳定分泌抗体。经定株后常规制备腹水,采用小鼠体 内诱生法制备腹水,经正辛酸-饱和硫酸铵法进行腹水纯化, 制备单克隆抗体。 1.2.2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1.2.2.1 效价测定 单克隆抗体的效价采用间接 ELISA 法测定。用 D-二聚体蛋白(1 μg/ml)包被 ELISA 板,将 抗体稀释到 1 mg/ml 后,从 1:1000 浓度开始做 10 倍稀 释,加入板中,37 ℃ 孵育 1 h,洗涤后加二抗 HRP 标记 的羊抗鼠-IgG 反应,洗涤后加入 TMB 底物显色,设阴性 (N)、阳性(P)对照。效价以 P/N > 2.1 为阳性标准。 1.2.2.2 Ig 类和亚类的鉴定 采用小鼠 mAb 分型试剂 盒测定抗 D-D 单抗的 Ig 亚类。依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