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数据时代来临2

大数据时代来临2

大数据时代来临发布时间:2013-02-16点击次数:春节临近,细心的你会发现数据无时无刻不环绕在身边:在超市买年货,用手机扫描一下商品条形码,就能将商品价格与其他超市比较;看到某饭馆的打折海报,拍一下上面的二维码,就能享受年夜饭8折优惠;打开信用卡账单,银行针对你这一年的消费记录提出了新年购买理财产品的建议……不少媒体预测,2013年将是世界的大数据元年。

“大数据”这一概念最初起源于美国,“大”用来描述数据的三维特征:信息的数据体量日益庞大、信息的种类繁多、数据变为可用信息且分析速度越来越快。

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

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用数字“猜你喜欢”你知道吗?在轻点鼠标的网络购物过程中,你的消费习惯已经被各大购物网站“悄悄地”收集并计算。

有时候你会产生疑问——推荐系统给出的“猜你喜欢”,有时候好像比你自己都还要了解你。

那么,推荐系统究竟是怎样“猜”中你的心思的呢?你其实是一长串数字“不忍直视啊!”有着12年网购经历的网友“又懒又没钱的球”看着2012年全年网购账单惊呼。

她笑着告诉《亮报》记者:“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我懒惰的习惯是从网上购物开始的。

”她表示,与网上购物刚刚兴起时不同,近几年上购物网站,你会发现很多商品是系统自动推荐的。

“它甚至能猜到我喜欢什么、最近缺什么,你说神不神?”她说。

《亮报》记者发现,打开淘宝网,页面下方有一栏专门显示“猜你喜欢的宝贝”;登录亚马逊网站首页,第一屏就显示“根据购物习惯为您推荐”,下面依次是:更多为你首选的商品、更多为您推荐的图书等;1号店、京东等网上购物商城也会按照不同人群的消费习惯推荐个性化商品。

推荐系统给出的“猜你(还会)喜欢”,有时候好像比你自己都还要了解你的需求。

那么,它究竟是怎样“猜”中你心思的呢?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教授乔瑟夫·康斯坦和约翰·瑞德在一篇论文中提到:“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在亚马逊眼中是什么样子?答案是:你是一个很大、很大的表格里的一串很长的数字。

”这串数字记录了你在网站中浏览过的每一样东西,同样,数百万到亚马逊购物的人的数字也在这个大表格里。

你每次登录网站,你在网站上每动一下,这个数字就会跟着改变。

而这个信息又会反过来影响你在访问的每个页面上会看到什么,还有你会从亚马逊公司收到什么邮件和优惠信息。

你已经“无所不在”在我们的社交生活中,QQ、飞信、微博、微信等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哪怕远隔天涯,也近在咫尺。

“通过QQ好友推荐,我找到了失去联系多年的老同学。

”远在印尼的汉语老师王婷婷说,“那天,我登录QQ,系统为我推荐了一名好友,说是我有6名好友共同关注了他,这个人恰巧就是我多年前的老同学,我兴奋极了!”网上社交通信工具就是这样神奇,它能通过对数据关联度的计算,将所有人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大的社交网。

新浪微博相关技术人员表示:“传播学有个‘6度关系理论’,就是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最多通过6个人的传递就能联系上。

当有了微博之后,甚至缩短到了4度、2度。

”在医疗卫生上,大数据甚至能拯救一个人的生命。

在一个美国电视节目中,世界头号手机芯片生产商高通的首席执行官保罗·雅各布斯谈到智能手机的未来时说,我们设想手机会成为一个布满全身的传感器网络中心,你甚至可以把它们放到体内去。

他说:“我告诉你一件很酷的事。

我们正在和一个研发者合作,他想在你的血液里放入一个小芯片,它可能会停留在你的手腕,积累身体各项体征指数,通过统计这些数据,它会预测到你在两周内是不是会有一次心脏病突发。

”你能想象这种场景吗?数据反映到你的手机上,手机会响铃,提醒你去看医生。

全新的赚钱模式福尔摩斯在破案的时候,利用事物的相关性,将所有细节像过电影一样在脑中飞快温习。

如今,这种做法也被应用到了商业领域,商家能够通过每个消费行为预测商品销售走势。

如果商家没有福尔摩斯的头脑,就让大数据来帮忙吧。

商业模式的颠覆也许你已经关注到了最近微博上一个很热的帖子。

一名小伙子专门应聘上海高档小区的物业管理,自己配了扫描枪,每天就盯着小区垃圾堆,看见有条形码就扫描,晚上回家把数据整理出来,得出小区居民喝什么水、吃什么油、买什么衣服,整个小区的消费品类和品牌偏好一清二楚,再形成报告卖给大公司,报告价值数十万。

当生活方式可以由数字分析得出,商家的促销手段也从传统的口口相传时代过渡到数字分析时代。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大数据时代》译者周涛告诉《亮报》记者:“大数据时代最重要的机会之一,是大量数据开始围绕个人流动。

”他表示,大数据为个性化商业应用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和可持续发展的沃土,未来的商业可以精准地根据每一位消费者不同的兴趣与偏好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

二维码也是大数据发展应用的结果。

它是能够将大量信息图形化传播的一种工具。

借助手持终端,人们能快速读取二维码的相关信息。

以制作和销售二维码为主业的北京灵动快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王鹏飞想要打造成这样一个商业生态环境:快拍帮助企业定制生成个性二维码,进行个性化展示;根据用户需求向其推送产品和消费信息;用户通过快拍识别这些二维码、并可在线支付购买中意的购物;商家收到信息后提供送货和其他相关服务;用户进行相关点评。

数据产业的形成灵动快拍的设想似乎意味着以大数据为中心的产业正在形成。

2012年12月,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联盟由宽带资本、云基地、百度在线、用友软件、中国联通、亿赞普、联想集团、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阿里巴巴、腾讯、TCL集团、龙湖集团等企业、高校共同发起成立,将组织成立中关村大数据工程中心,发布大数据年度发展报告,并策划一系列业界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快中关村大数据产业生态环境的构建。

“大数据将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商业智能高度发达的时代,个性化应用将发挥出数据巨大的商业价值,同时2D商业模式将成为大数据的重要发展方向。

”周涛告诉《亮报》记者,“未来,基于大数据的信息世界将以你为中心。

”可以说,谁拥有了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发掘能力,谁就将占领下一个十年全球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当然,也有人对大数据给商业带来的巨大价值持谨慎怀疑态度。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市场营销学教授彼得·费德就是其中之一。

他认为,大数据的作用被夸大其词了。

彼得说,每种新的可追踪技术都会引起一场“数据崇拜”,从90年代的电子邮件和网络浏览一直到如今的移动通信和地理定位服务,都是如此。

有的人光盯着数据,却并没有为这些变化和活动的原因提出一个基本解释。

比如,其实股价的变化和公司的管理质量有关。

谁偷窥了我的隐私?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

刚在银行存了一笔钱,立马有投资公司打来电话问你是否有投资的需求;家里一有新生儿的降生,婴幼儿商品的广告便通过短信、电话、邮箱等接踵而至……你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谁偷窥了我的隐私?数据威胁信息安全2005年6月,谷歌公司陆续推出了命名为谷歌地图的系列软件。

利用谷歌地图,我们可以查到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大到地球卫星照片,小到小区居民的窗户。

这款软件一经推出,立即受到网民热捧,客户可以把软件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浏览世界各地的谷歌卫星地图图片,图片不仅清晰度高而且完全免费使用。

然而,谷歌地图的高清晰图片却给居民的隐私带来麻烦。

据报道,一辆谷歌街道视图拍摄车在英国一个村子附近取景收集数据时,其驾驶员遭到愤怒的当地居民围堵,居民们称担心此举会助长入室盗窃。

顶着巨大的压力,谷歌同意将有些业主的房屋或花园影像模糊化。

查询地图时的手机位置定位、微博中无意发布的图片,甚至只言片语,都会在不经意间泄露我们的隐私。

在享受大数据带来的种种好处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防范它给个人信息安全带来的威胁。

法律法规尚需完善依据大数据的技术和理念,机构有可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掌握我们个人的信息,他们会根据数据的相关性,拼出一个人的全景信息。

“想在大数据时代用技术手段保护隐私是天方夜谭,对盗贼来说,这无疑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维克托说,“我们时刻都暴露在‘第三只眼’下,亚马逊监视着我们的购物习惯,谷歌探视着我们的网页浏览习惯,而微博似乎什么都知道,不仅窃听到了我们心中的‘TA’,还有我们的社交关系网。

”有时甚至是一些不想被外界知道的“秘密”。

“防范隐私泄露,必须杜绝对数据的过度依赖。

”维克托建议,一方面用户要提高警惕性,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对此,周涛告诉《亮报》记者,普通用户如果要真正融入大数据时代,享受个性化专属信息服务,不得不牺牲一部分个人隐私。

“实际上,即便你不愿意,一般用户也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隐私。

所以,付出巨大努力,放弃很多有意义的服务,尝试保护自己,往往得不偿失。

”周涛建议,政府和业界需要做的,是设计非常苛刻严格的法律条例和行业规则,限制企业提供未经用户同意的服务,全力打击那些利用用户隐私牟利的企业。

通过加大惩罚力度,限制企业行为。

智能电网:大数据在电力上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数据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大数据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什么?中国在这场变革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现任牛津大学网络学院互联网研究所教授,被誉为“大数据时代的预言家”的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最有资格回答上述问题。

在商界,他的咨询客户包括微软、惠普和IBM等全球顶级的企业;在政界,他是欧盟互联网官方政策的制定者和参与者之一,先后担任新加坡商务部高层、文莱国防部高层、科威特商务部高层、迪拜及中东政府高层的智囊;在传媒界,许多知名媒体给予他高度评价——《经济学人》说,在大数据领域,他是最受人尊敬的权威发言人之一,《科学》说,若要发起一场关于大数据问题的深入讨论,没有比他更好的发起者了。

近日,《亮报》记者专访了这位洞见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的数据科学家、畅销书《大数据时代》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让我们来听听他眼中的大数据是怎样的。

智能电网的理念,是通过获取更多的我们如何用电、怎样用电的信息,来优化电的生产、分配以及消耗。

在本质上,智能电网是大数据在电力上的应用。

同样,智慧城市的互联设备,也会依靠大数据来确保其工作的有效性。

——维克托大数据为我们带来全新的视角《亮报》:您为什么会提出大数据这个概念?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大数据?维克托:如今,很多人关注到了“大数据”这个概念,以大数据为主要内容的著作也不少。

很多人认为,所谓大数据仅仅意味着我们生活、工作中存在着的许许多多的数字而已。

这样未免以偏概全,就好像说我们坐着飞机去旅行,从飞机上往外看时,我们只能看到飞机的两翼。

实际上,“大数据”并不是很大或者很多数据。

数字只是大数据概念的一个方面,并非大数据的本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