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二OO九年七月目录1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概述 (1)1.1 规划位置及规划范围 (1)1.2 规划期限 (1)1.3 规划发展目标 (1)1.4 产业导向 (1)1.5 功能区布局 (2)1.6 用地规划 (2)1.7 产业布局规划 (4)1.8 道路系统规划 (4)1.9 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4)1.10 环境保护规划 (5)1.11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6)1.12 分期实施情况及近期建设规划 (7)2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现状 (9)2.1 入园项目基本情况 (9)2.2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9)2.3 环保搬迁情况 (9)2.4 产业集聚区现状及建设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14)3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15)4 规划方案协调性分析 (16)5 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20)6 规划实施的承载力分析 (21)7 规划选址及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 (22)7.1 规划选址合理性分析 (22)7.2 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 (22)8 集聚区环境准入条件 (23)9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24)10 规划方案优化建议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25)10.1 规划方案优化建议 (25)10.2 地方相关规划的协调与调整 (26)10.3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26)10.4 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28)11 总体评价结论 (30)附图:宜阳县产业集聚区位置及宜阳县城市总体规划图宜阳县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宜阳县产业集聚区用地规划图宜阳县产业集聚区产业布局规划图1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概述1.1规划位置及规划范围宜阳县产业集聚区规划位于县城东部,为宜阳县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用地分布于洛河两岸,总规划用地面积11.96km2。
洛河北区西起龙羽宜电西侧无名沟,东至寻村镇黄窑村西200m,南临洛河,北依香鹿山,规划面积6.68km2;洛河南区西起城关乡高桥村,东至城关乡杨店村,北至洛河南岸,南到洛宜铁路南,规划面积5.28km2。
1.2规划期限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
近期2009-2012年,中期2013-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1.3规划发展目标(1)用地规模规划总用地面积11.96km2,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1.78km2。
(2)人口容量至2020年,规划安置人口3.86万人,包括规划范围内村庄居民安置和集聚区就业人口安置。
(3)经济目标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目标是:经过3~5年的努力,把集聚区建成以高新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基地,使入驻企业达70家以上,年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利税70亿元,成为带动宜阳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总引擎。
1.4产业导向(1)以二类工业和三类工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同时兼顾一类工业的“高新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将以高新产业为先导,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充分利用紧邻洛阳市洛南新区及洛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利用洛阳市科研院所及科研开发的优势,逐步完善产业集聚区高新产业的发展,走依靠科技发展的道路,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产业集聚区发展初期,考虑多种产业多样发展的可能性产业集聚区初期发展带来招商引资在实际工作中的难度较大,往往是企业主导型,而非产业集聚区主导型和规划主导型。
规划建议只要是在产业规划原则的大框架下,可以允许产业适当多样发展的可能性,像装备制造业、硅产业、铝产业、镁产业、化工、新兴建材等产业。
(3)重点培育产业集聚区特色工业产业依托现有工业企业,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业产业,重点培育现有竞争优势产业,挖掘潜在优势产业,力争形成以硅产业、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新兴建材产业为特色的、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走规模化和集群化的道路,树立产业集聚区自己的品牌。
1.5功能区布局产业集聚区七个功能区布局为:一类工业产业区——以一类工业为主,位于产业集聚区北区西部、李贺大道和创业路交叉口附近及沿洛河两岸,体现产业集聚区形象的窗口。
二类工业产业区——以二类工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主要位于北区用地东部李贺大道北侧及南区中部安虎线南侧。
三类工业产业区——主要为已入驻的三类工业,主要位于北区的西北部、东南部和南区南部。
该类产业对环境有较大的干扰和污染,且已布置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仓储物流产业区——北区位于用地东部,产业集聚区对外交通道路李贺大道北边,靠近洛阳市区方向;南区位于创业路和洛宜铁线交叉口,方便物料的转运,为产业集聚区提供货物周转用地。
三产产业区——位于洛河南、北两岸,主要为住宅产业、商业金融业、文化娱乐业等用地。
混合产业区——位于南区创业路东侧。
考虑地块位置的特殊性,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留下较大的灵活空间。
配套产业区——指产业集聚区规划的供电、邮电等市政公用设施。
1.6用地规划集聚区用地规划为居住、公共设施、工业、仓储、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等建设用地。
根据当地政府要求和规划范围内用地情况,规划有混合用地和预留发展用地。
混合用地,即根据将来发展情况可以规划为或商业、或居住、或工业用地。
用地北部受地形限制规划为预留用地,将来可发展一类工业。
用地平衡见表1-1。
表2-1 用地平衡表1.7产业布局规划产业集聚区内产业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产业,各产业布局为:一类产业:位于一类工业用地,布置在产业集聚区北区西部、李贺大道和创业路交叉口附近及沿洛河两岸,用地内均考虑建设2~4层标准厂房,形成标准厂房区,成为产业集聚区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
二类产业:位于二类工业用地,布置在产业集聚区北区用地东部李贺大道北侧及南区中部安虎线南侧。
对环境有一定的干扰和污染,以二类工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可以允许多种产业多样发展的可能性,像装备制造业、硅产业、铝产业、镁产业、化工、新兴建材等产业。
未来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将以高新产业为先导,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类产业与其它用地之间利用绿化带隔离。
三类产业:主要为已入产业集聚区的三类工业,位于北区的西北部、东南部和南区南部。
该类产业对环境有较大的干扰和污染,且已布置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对于这些已经入产业集聚区的三类工业,应加强对三类产业区的环境保护和控制,并加快这些产业的技术革新和升级换代,力争将污染降到最低限度。
1.8道路系统规划以产业集聚区内的对外交通道路李贺大道、安虎线和产业集聚区主干道创业路构成“∏”字形基本骨架,结合保留已建及拟建的部分路网,形成“∏”字形+“四纵六横”的主次干道系统。
四纵——龙羽西路、创业路、寻石路、东一路;六横——北环路、滨河一路、滨河三路、南区滨河路及焦枝铁路洛宜支线两侧道路。
1.9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1.9.1绿地系统规划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
点状绿化主要为各企业内部车间周边的绿化布置;线状绿化主要为产业集聚区内部道路两侧规划的生产防护绿地;面状绿化主要指未来大道和创业路交叉口处规划的人工湖及沿洛河规划的滨河绿地,还有用地内的自然冲沟。
1.9.2景观结构规划主要景观轴:沿李贺大道、安虎线和创业路作为产业集聚区的主要景观轴,重点加强沿路绿化隔离带和景观的美化靓化,成为展示产业集聚区形象的重要窗口。
核心景观区:沿洛河及两侧规划的滨河公园建设产业集聚区核心景观区,突出强调产业集聚区独特的现代化气息。
景观带:沿产业集聚区用地范围四周及道路两侧形成的生态绿化隔离带作为产业集聚区的景观带。
景观走廊:沿集聚区内的四条渠系作为产业集聚区的水系景观走廊,成为产业集聚区独具特色的景观要素。
景观节点:在产业集聚区内形成三处景观节点,突出强调产业集聚区独特的景观特色和现代化气息。
标志性景观节点位于创业路沿洛河处,次要景观节点位于创业路和李贺大道、安虎线交叉口处。
1.10环境保护规划(1)大气环境保护规划①产业集聚区企业进行节能改造,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对单位产值能耗较高的产业进行限制,并对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规模进行综合平衡。
鼓励引进单位产值能耗相对较低,容易采用清洁能源的产业类型。
②严格执行产业集聚区规划和环评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要求,进入产业集聚区的工业企业,凡是对环境空气有污染的,必须采取严格的环保治理措施,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必须要求其限期治理。
③工业园区管委会必须加强环境管理,确保各企业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正常运行,避免非正常或事故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周围村庄、居住区等敏感目标造成污染。
④加强产业集聚区环卫设施建设,及时清扫路面,并在干燥风大天气条件下增加洒水次数,运输沙石、垃圾的车辆应加盖篷布或密闭运输,以减少二次扬尘。
⑤大力发展植物净化。
在产业集聚区内按照规划要求进行绿化隔离带建设的同时,尽量对可利用地(如屋顶、沟边等)进行绿化,增加绿地面积。
(2)水环境保护规划产业集聚区内形成完整的排水管网,入区企业实现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
产业集聚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经各企业自行处理达到三级排放标准后再通过管网输送到北城区污水处理厂处理,不能满足达标排放要求的企业,必须要求其限期治理。
(3)声环境保护规划①建立噪声控制小区。
建立噪声敏感控制区,积极采取降噪措施,使噪声功能区达标。
②产业集聚区的开发建设活动,将直接导致交通负荷的增加。
为此,产业集聚区近期应尽快进行李贺大道的改造,同步建设道路绿化隔离带,缓解交通噪声污染。
③产业集聚区内主要交通干道的车速应控制在50~60km/h,尤其是李贺大道集聚区段的车速要控制在50km/h。
④合理布局,利用先进的噪声控制技术,减少高噪声源对外环境的危害。
⑤禁止高噪声企业进入产业集聚区,凡进入集聚区的工业企业必须控制其设备噪声达标。
⑥加强建筑施工的管理,产业集聚区应加强各施工场地的环境管理,对可在固定地点施工的高噪声设备要置于临时专用机房内,以隔声降噪,减轻对声环境的影响。
同时要严格控制施工时间,禁止夜间进行施工作业。
(4)固体废物环境保护规划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可以进行回用或填埋处理,并逐步提高综合利用率。
按照方便收集、清运的原则,在产业集聚区内设生活垃圾转运站,收集后运往宜阳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
1.11市政公用设施规划1.11.1给水工程规划用水量预测:根据规划的各类建设用地面积及国家相关用水指标标准,预测工业园区用水量近期近期7.11万m3/d、远期21.58万m3/d。
水源:宜阳县北城区市政供水,以第三水厂为主,洛河北水厂为辅,两自来水厂联网供水。
1.11.2排水工程规划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污水量预测:预测废水产生量为近期5.69万m3/d、远期17.46万m3/d。
污水系统规划:各企业废水经自行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依自然地形自西向东、自南、北向中间汇集排入集聚区外宜阳县规划的北城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