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收风险与规避
◦ b. 税务稽查前的专项或专业评价与检测,
◦
消除稽查风险。
◦ (4) 优化税收筹划方案
◦ (5) 妥善处置税企争议
◦ (2) 特点:
◦ a. 企业涉税行为涉嫌违法。 ◦ b. 纳税人既可能是主观故意,也可能是不懂
◦
税收法规。
◦ ◦ c. 企业利益损失:物质 精神
二. 纳税风险的来源
◦ 1. 来源于税收立法层面的风险
◦ (1) 中国税收法律的立法基础:
◦
以“公法”为特点
◦ a. 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权责关系
◦
导致的法律地位不对等;
◦ b. 朝令夕改,令纳税人无所适从,造成税收信息不对称。
2.源于纳税人的纳税风险
(1)“经济人”的逐利行为可能导致纳税人 冒险
(2) 纳税人缺乏纳税知识导致 的 偷税意识。
(3)纳税人工作失误可能引致的纳税风险。
◦ (4)纳税人的不当税收筹划带来的风险 ◦ (例如:虚拟交易行为)
3 源于税收行政层面的风险
◦ b. 法律赋于税务机关过量的自由裁量权
◦
—— 增加风险。
◦ (2) 中国税法体系的缺陷
◦ a. 中国法律是以成文法为主体,成文法的特点就是对法律责任的判定 基于执法者对法律条文的理解。现行税法存在体系不完善,税收行政法 规泛滥及相互矛盾,税收政策定义不准确、全面,条文原则多,弹性空 间大等,形成很多税收陷阱——导致纳税风险。
◦ 3.作好纳税调整(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巨大差 ◦ 异,会计核算利润与企业应税所得出入很大)
◦ 4. 不要接纳挂靠企业(部门)人员
. ◦ 5. 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
◦ 6. 利用纳税评估降低风险。
◦ 7. 有条件可设立税务经理。
(二)风险化解方法
(五步进阶化解法)
(1) 建立税收法规与政策的接受与评估程序 ◦ a. 及时获得及掌握税收法规与政策 ◦ b. 培训企业办税人员 ◦ c. 聘请财税顾问 (2) 进行涉税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设计 ◦ A. 建立涉税内控制度
三项否定——存在安全隐患 ◦ 六项否定——重大安全隐患
四 企业纳税风险规避与化解
◦ (一) 规避程序
◦ 1.监控导致纳税风险的主要税种
◦
(增值税 营业税 所得税等)
◦ 2.化解业务流程隐藏的纳税风险:原材料— ◦ 半成品—成品—库存—市场 (发出商品引 ◦ 起的增值税问题 如设代理商或设异地仓储)
◦ (1) 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信息不对称。 ◦ (2) 缺乏对税务机关税法解释权与自由裁量权的约束。
4 源于社会环境的纳税风险
( (1 ) 他 人 违 法 可 能 给 正 常 纳 税 人 带 来 风 险 — —如别人虚开增值税发票。
( (2) 合作式合伙对象可能存在的税收违法行为
,
给正常纳税人带来的风险。
◦ (5) 签订合同时,是否考虑过付款方式与期限等的
◦
纳税影响?
◦ (6) 租赁办公场所、贷款购房及融资是否考虑过
◦
纳税事项?
◦ (7) 新业务发生时是否咨询过税务或财务专家?
◦ (8) 新税收法规,能否在30日内完整获得?
◦ (9) 税务机关通知查账时,是否知道查账的重点?
◦ (10) 是否定期进行税收风险评判?
企业纳税风险与防范
一. 纳税风险的涵义
◦ 1. 风险在经济学上的意义
◦ (1) 美国学者海尼斯(1895年):
◦
“风险就意味着损害的可能性”
◦ (2) 美国学者威廉斯:“在某种特定
◦
状态下和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结果 的变动。”
◦ 2. 纳税风险的涵义
◦ (1) 纳税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 确有效地遵守税收法规,而导致的企业未来利 益的可能损失。
(如兼并有偷税行为的企业,可能增加 的风险)
(3) 税收信息不畅,会导致搜集成本增加的风险。
三. 纳税风险状况的自我检查
◦
十大问题
◦ (1) 企业在筹建时考虑过哪些税种,
◦
是否测 算了税负?
◦ (2) 招聘财会人员,是否测试过办税能力?
◦ (3) 是否知道本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 (4) 是否对采购人员索要发票进行过培训?
◦ a. 纳税评估制度 ◦ b. 合同管理的税务审阅制度 ◦ c. 企业办税人员职责制度
◦ d 税收政策接收与更新制度等 ◦ e 企业纳税申报及税款缴纳制度 ◦ f. 税企关系协调制度
◦ B.设计正确的涉税流程 ◦ 正确申报——风险自查——应对稽查
(3) 开展涉税风险的评价与检测
◦ a. 自行评价与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