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植物施肥研究进展

园林植物施肥研究进展

实用标准文案园林植物施肥研究进展课题名称:学生姓名:学号:院系:专业:班级:指导老师:2010年12月关键字:植物营养园林植物施肥技术生长发育摘要:施肥技术在当今社会是很重要的一项措施,它能促进园林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为了更深一步地了解肥料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我们必须先要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及其基本原理,并且掌握相应的园林植物的施肥技术,使用正确的方法从而达到使园林植物生长发育得更好的效果。

植物营养基本原理(一)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1]。

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①阐明植物与外界环境间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2];②阐明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分配和转化规律;③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④通过改良植物营养性状,提高植物的营养效率和对营养胁迫的适应性;⑤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

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3]:①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增产;②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改善品质。

③植物营养与生态环境安全:增加土壤养分、补充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生物和生化活性、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4]。

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5]:①生物田间试验法;②生物模拟试验法;③化学分析法;④数理统计法;⑤核素技术法;⑥酶学诊断法。

(二)植物体组成和含量的影响因素:①遗传因素[6]:由遗传因素控制的对某种元素的吸收积累能力决定了该元素在植物中的含量。

②生长介质:介质中养分含量及有效性,如盐土Na含量高,酸性土 Al、Fe含量高。

③组织和部位:不同的组织和部位积累的养分有差异。

④环境条件:各种环境条件也会显著影响体内的养分含量[7]。

判断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依据[8]:①如缺少该营养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

②该营养元素的功不能由其它营养元素所能代替(专一性)。

③该营养元素直接参与植物代谢作用。

如为植物体的必需成分或参与酶促反应等(直接性)。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钼 Mo 铜 Cu 锌 Ze 锰Mn 铁 Fe 硼 B 氯 Cl 硫 S 磷 P镁 Mg 钙 Ca 钾 K 氮 N 氧 O 碳 C 氢 H 镍 Ni植物体内三大营养元素是氮、磷、钾。

N:果实大小、色泽,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

P:促进果实和种子的成熟和含磷物质含量。

K:品质元素, 提高蔗糖、淀粉、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改善果蔬色泽、风味,贮藏和加工性能[9]。

园林植物施肥技术施肥的基本原理[10]:Ⅰ①养分归还学说;②最小养分律;③报酬递减律;④因子综合作用律。

园林植物合理施肥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明确施肥目的根据不同的施肥目的,采取的施肥方式和方法是不同的[11]。

如多年生草本植物,应充分考虑林木的生物学特性,以速效肥和迟效肥相结合适时使用[12]。

如以改良土壤为目的,则以有机肥料、泥土肥等为主,施肥方式以基肥为主。

对一年生草本植物应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还要增施追肥[13]。

总之,由于施肥目的的不同,选用的施肥方式、方法、肥料种类均不相同。

(二)联系环境条件和植物特性要使植物及时得到补给,充分发挥肥料效果,施肥时必须考虑环境条件与园林植物特性之间的关系,做到“看天”,“看土”,“看树”施肥[14]。

“看天施肥”即根据天气变化合理施肥[15]。

如;夏季大雨使土壤中硝态氮大量淋失,雨后应立即追施速效氮肥,其效果比雨前施肥好。

在湿润年份施化学肥料,一般效果良好。

而在干旱年份施用磷肥则效果好[16]。

在气温偏高的年份苗木第一次追肥的时间应适当提早。

“看土施肥”应根据土壤质地,酸碱性等合理施用[15]。

一般以有机肥料及氮素化肥为主。

但在赤红壤、砖红色壤以及一些侵蚀性土壤应多施磷肥[17]。

粘质土上一次追肥量可稍大,但砂土应实行少量多次的施用方法,在不同酸碱性土壤上,酸性土壤可施用难溶性磷肥,而在石灰性土壤上不宜施磷矿粉。

“看树施肥”即根据园林植物的不同种类,不同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合理施用[15]。

例如一般树木以氮为主,而豆科植物如刺槐等则以磷肥最重要,橡胶树应多施钾肥,对生长较弱的树木要重点施用速效氮,对生长过盛的应控制施肥或施用钾肥[18]。

(三)配合其它措施园林植物生长发育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各种栽培管理措施密切配合[19],如精耕细作,合理灌溉和排水,抚育管理,防治病虫害等。

(四)发挥肥料特性园林植物施用的肥料种类有很多,各种肥料的理化性质也不相同,使用时必须了解其主要性质,以及在不同土壤条件下对园林植物的效果,如磷矿粉在酸性土壤上效果较好[20],但不宜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

另外有机肥除当年有效外,往往有较长的后效[21]。

化学肥料肥效快,但不宜长期单独使用,因此,施肥中必须遵循“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使用,以有机肥为主,化学为辅的原则[22]”。

依据施肥的基本原理和合理施肥的原则,掌握正确的施肥技术,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

●施肥量的确定:计划施肥量=(计划产量所需养分总量-土壤供肥量)/(肥料的养分含量﹡肥料的利用率)●施肥时期的确定:1)基肥:它是在播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入的肥料。

一方面是培养和改良土壤,另一方面是供给植物整个生长发育时期所需要的养分。

2)种肥:是播种时施在种子附近或与种子混播的肥料。

其作用是给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

3)追肥[23]:是在植物生长发育期间施入的肥料。

其作用是及时补充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养分。

●施肥方法的确定:1)撒肥:是施用基肥和追肥的一种方法,即把肥料均匀撒于地表,然后把肥料翻入土中。

2)条施:也是基肥和追肥的一种方法,即开沟条施肥料后覆土。

一般在肥料较少的情况下施用。

3)穴肥:穴施是在播种前把肥料施在播种穴中,而后覆土播种。

4)分层施肥:将肥料按不同比例施入土壤的不同层次内。

5)随水浇肥:在灌溉时将肥料溶于灌溉水而施入土壤的方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追肥方式[24]。

6)跟外追肥:把肥料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喷洒在植物叶面,以供植物吸收。

此法省肥、效果好,是一种辅助性追肥措施。

7)环状和放射状施肥:常用于果园施肥[25],是在树冠外围垂直的地面上挖一环状沟,施肥后覆土踏实。

8)其他施肥方法:根据植物的不同习性选择不同的更加合适的施肥方法,从而使作物生长得更好。

施肥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耕作与施肥耕作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的活动,进而影响土壤中的环境条件,促进土壤养分的分解和调节土壤养分供给状况,而且还能促控植物根系的伸展和对养分的吸收能力。

施肥后结合耕作,可使土肥相融,减少养分损失,还可防除杂草,保证土壤对植株提供养分,提高肥料利用率[26]。

(2)密植与施肥合理密植是夺取作物产量的基础[27]。

要使栽培作物达到一定的产量指标,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植株作保证[28]。

生产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土壤情况,按照品种可能达到的目标产量所需要的施肥量施肥。

(3)灌溉与施肥良好的灌溉可以大大提高施肥的效果。

在旱作区,若需施肥时恰逢干旱又不能灌溉,施入的肥料不仅不能营养植株,反而还会由于土壤溶液浓度增加致使植物细胞中的水分外渗,加速植株的萎蔫和死亡。

若能结合施肥浇水,可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效果[29]。

(4)病虫防治与施肥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可以促进作物个体强健正常,增强抗逆能力[30];相反,若施肥不当,不仅会引起植株代谢失调,还会导致病虫危害,反过来影响肥料的施用效果。

(5)化学控制与施肥化学控制[31]是指植物的生长发育受激素的调控控制。

不同的植物种类对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物质有不同的反应,根据植物这些特点采用相应的药剂进行处理,以获得预期的化学调控效果[32]。

近年来,我国在粮油、蔬菜等作物上应用化学控制技术均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但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营养物质,不能代替肥料、光、水、温度等所起的作用[33]。

绿色食品生产中一定要注意禁用人工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规定。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施肥方法对植物是生长十分重要。

选择合理的施肥方法,可以是园林植物生长发育得更加健康。

参考文献:[ 1 ]史瑞.《植物营养原理》.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2 ] 梁莉,郭玉明.植物营养学研究进展[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9.[ 3 ]马斯纳.高等植物的矿质营养.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 4 ] 董启凤.中国果树实用新技术大全.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 5 ] 房江育,张仁陟.无机营养和水分的影响及其相关性[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1.[ 6 ] 骆东奇,白洁,谢德林. 论土壤肥力评价指标与方法[J]. 土壤与环境, 2002.[ 7 ]熊顺贵. 基础土壤学[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6.[ 8 ] 惠玉虎.我国化肥使用现状和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措施[J]. 农资科技. 1997(2):3-6.[ 9 ] 骆永明. 香港地区土壤及其环境[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10 ]张福锁.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点.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1.[ 11 ] 董启凤.中国果树实用新技术大全落叶果树卷.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 12 ]冯学文.实用果树栽培技术.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3 ] 潘瑞炽.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4 ] 张守仁.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意义及讨论[J].植物学通报,1999, 16. [ 15 ] 熊顺贵,吕贻忠,成春彦. 土壤肥力概念与肥力评判方法[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997, 2(增刊): 21-24.[ 16 ] 陈怀满. 环境土壤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17 ] 苗平生.现代果业技术与原理1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18 ] 郭文川,朱新华.国外农产品及食品介电特性测量技术及应用,农业工程学报,2009.[ 19 ] 鲍德松,张训生.颗粒物质与颗粒流[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 [ 20 ] 邓仕槐,吴晓斌等.施肥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西南农业学报[J]. 1998. [ 21 ] 陈新平,张福锁.通过“3414”试验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J].测土配方施肥中国农技推广.2006.[22]黄国勤,王兴祥等.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生态环境.2004, 13(4): 656-660.[23]马朝红,方建坤.蔬菜土壤养分积累状况与环境分险[J].长江蔬菜.2000(12):43-45.[24]中国农业标准汇编(土壤肥料卷)[M].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25]陈新平,张福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几个技术问题[J].中国农资:48-49.[26] 白由路,杨俐苹.我国农业中的测土配方施肥.土壤肥料[M]. 2006.[27]桂熙娟,陶涛. 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支撑——访国家测土配方施肥中心实验室主任白由路博士.人物专访.中国农资:42-43.[28]范小建副部长对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提出新要求.测土配方施肥.中国农技推广.2005.[29]艾洪生,赵淑杰等.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实验总结[J].现代农业.2003.[30]李毳,王兵等.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土壤肥料[M]. 2006.[31]杨艳萍.谈谈果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J].科技教育.甘肃林业.2003.[32]刘济朝,刘仕远.西瓜测土配方施肥结合施绿源生物有机肥肥效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 2006.[33]李平,王兵等.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总结[J].粮油作物.20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