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能力提升
一、化合物和细胞
1、在细胞周期中,分裂期的染色体同样可以进行转录和复制F
2、活细胞在细胞周期的任何阶段都可以合成蛋白质T
3、核孔复合体是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没有选择性F
4、哺乳动物成熟精子中细胞质较少,有利于精子运动T
5、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养料F
6、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较大,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T
7、细胞溶胶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T
8、细胞溶胶是活细胞进行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F
9、人和动物细胞在无氧条件下也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F
10、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无线粒体的细胞不能进行需氧呼吸F
11、磷脂的合成与光面内质网有关T
12、在一个细胞周期中,T和U两种碱基被大量利用时,细胞一定处于分裂间期T
13、一个核糖体可同时与多条mRNA结合,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F
14、一个mRNA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T
二、新陈代谢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F
2、凡是活细胞都可以产生酶T
3、动物体内的酶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使体内各种生化反应能在常温常压下快速进行。
F
4、催化作用是酶唯一的功能T
5、探究温度对某种酶的活性影响实验,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不同温度下淀粉是否被分解。
F
6、酶只能催化已存在的化学反应T
7、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F
8、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在人体内环境中起作用F
9、A 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其循环是永无休止的T
10、由于A TP是高能化合物,所以与生物体内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关系最密切F
11、A TP在植物体内与动物体内的来源不完全相同,植物细胞叶绿体也为叶肉细胞的很多生命活动提供能量F
12、几乎所有生物均以A TP为直接能源物质的事实,是这些生物有共同原始祖先的证据之一T
13、A TP和密码子一样在生物界是通用的T
14、A 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不同物质T
15、细胞质中也有作用于DNA的解旋酶,线粒体中也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F
16、将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投入清水中,细胞的吸水能力将逐渐减小T
17、渗透一定是扩散,但扩散不一定是渗透T
18、人体中的蛋白质经过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水、尿素F
19、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有机物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F
20、零上低温、低氧和中湿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T
21、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F
22、糖类在生物体内彻底氧化和体外充分燃烧都生成CO2和H2O,释放的能量也相等T
23、叶绿体中色素的直接作用是吸收光能,分解水产生氧气。
F
24、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T
25、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证明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和扩散速度不同F
26、用有氧呼吸酶抑制剂处理人的成熟红细胞,对其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和钾离子均没有影响T
27、在大田种植中可以用燃烧木炭的方式增加二氧化碳,以促进光合作F
三、稳态与调节
1、幼苗横放培养时茎向上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F
2、幼苗横放培养时根向地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T
3、相同浓度的生长素促进小麦幼苗生长,却抑制油菜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T
4、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任何一种生理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控制的。
T
5、晴朗夏天植物“午休”现象与脱落酸的调节作用有关。
T
6、切去尖端的幼苗在黑暗环境下不生长,说明幼苗的生长与光照有关。
F
7、植物幼苗的感光部位和生长部位均能进行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F
8、生长素主要在植物的分生组织产生,有光条件下产生多,无光条件下产生少。
F
9、油菜开花期间遇到连续的阴雨,影响了植物的传粉,可通过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进行补救。
F
10、同一植株中,生长素只能由顶芽运送到侧芽,不能由侧芽运输到顶芽。
T
11、用生长素作用原理培育的无籽番茄果肉细胞是单倍体细胞。
F
12、番茄花是两性花,所以用生长素作用原理培育无籽番茄需要去雄和套袋。
T
13、西瓜花是单性花,所以进行杂交实验时必需对母本去雄。
F
14、人和动物的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F
15、神经调节相对于体液调节反应迅速、准确,作用范围大,作用时间短。
F
16、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反射弧。
F
17、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局部电流,膜内电流:兴奋区→未兴奋区。
膜内电流的方向与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一致。
T
18、大脑皮层的白洛嘉区损伤,可以理解语言,但不能说;韦尼克区损伤,可以说,但不能理解语言。
T
19、垂体能分泌多种促激素,所以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F
20、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能引起糖尿病,由于糖的利用发生障碍,产生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的症状。
T
21、相对于常温,人在寒冷环境中产热多,散热少。
F
22、在炎热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调节产热方式来维持体温平衡。
F
23、神经冲动在神经系统中传导所需要的时间,是传导的路径距离决定的。
F
24、神经系统中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突触数目的多少。
T
25、刺激连接肌肉的传出神经引起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因为反射必需有完整的反射弧。
T
26、垂体包括前叶和后叶,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素均由垂体前叶释放,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均由垂体后叶释放。
T
27、不管何种原因引起尿液中含有葡萄糖,都称为糖尿病。
F
28、神经细胞都有分泌功能,都能分泌激素。
F
29、人体出现水肿是由于组织间隙积聚组织液,可能的原因有营养不良、过敏反应、淋巴管阻塞、肾小球肾炎等。
T
30、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最简单的反射弧只包含两个神经元。
T
31、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效应B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T
32、辅助性T细胞接受刺激后能释放蛋白质类物质促进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T
33、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效应B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F
34、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启动F
35、B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的产生,必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F
36、细胞免疫能分泌蛋白质类物质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抗毒素使细菌外毒素丧失毒性F
37、不同的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不同的受体T
38、人体胃液对细菌有一定的杀灭作用,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体表屏障。
T
39、注射青霉素杀灭进入内环境的细菌,不属于人体的免疫过程。
T
40、体液中的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干扰素抵抗病毒感染,属于体液免疫。
F
41、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抗原刺激记忆细胞都能使人体产生浆细胞。
T
42、若某人对某种致敏原过敏,则他初次接触该致敏原时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T
43、导入人体的DNA疫苗可直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发挥免疫效应。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