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一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1劝学

必修一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1劝学

必修一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1劝学测试题 2019.9
1,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zhòng)参省(cān)锲(qì)跬步(guǐ)
B.輮(róu)槁(gǎo)暴(pù)螯(áo)骐骥(jì)
C.虽有槁暴(yǒu)砺(lì)驽马(nǔ)蚯蚓(yǐn)
D.生非异(shēng)须臾(yú)镂刻(lóu)闻者彰(zhāng)
2,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B.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
C.声非加疾也(快) D.非能水也,则绝江河(渡)
3,3.下列各项全都有通假字的是()
①虽有槁暴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③金石可镂④金就砺则利⑤君子生
非异也⑥徐公来,孰视之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A.①②③⑤⑦ B.②⑤⑥⑦ 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⑤⑥
4,4.下列各项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A.輮以为轮 B.上食埃土
C.既来之,则安之 D.然而不王者
5,5.下列各项中“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輮使之然也②有志矣,不能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③
石之铿然有声者④以须炉火之然也⑤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A.①⑤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6,6.对下列各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是()
①而绝江河③用心一也
②老子犹堪绝大漠④一死生为虚诞
A.①②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同
C.①②同,③④同 C.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7,7.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石子铿然有声者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8,8.《劝学》的中心论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学不可以已。

D.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9,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第9--13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下列各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而闻者彰(显现) B.而致千里(达到)
C.善假于物也(借助) D.故不积跬步(半步)
10.下列各项中“而”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蟹六跪而二螯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1.对第二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2.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不积小流这四个比喻说明学习贵在_____(两个字);骐骥、驽马、朽木、金石这四个比喻说明学习贵在_____(两个字);蚓、蟹对照说明学习要___(两个字)
13.下列各项翻译正确的是()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蚯蚓没有爪牙却很敏捷,没有筋骨却很强健。

B.蚯蚓没有爪牙却很锋利,没有筋骨却很强健。

C.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

D.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没有筋骨的强健。

10,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第14-20题。

谋攻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
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14.下列各项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停顿) B.是谓縻军(溃败)
C.以虞待不虞(预料) D.不知三军之权(权利)而同三军之任
15.下列各项加点词古今义不同的是()
A.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
B.杀士三分之一
C.下政攻城
D.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
1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全军为上,破军攻之
B.不战而屈人之兵
C.外边衡而斗诸侯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17.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是()
例句: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A.常以身翼蔽沛公。

B.范增数目项王。

C.君为我呼入,臣得兄事之。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

18.下列各项判断正确的是()
①则诸侯之难至矣③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②君知其难也④故上兵伐谋
A.①②同,③④不同 B.①②同,③④同
C.①②不同,③④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19. 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A. 必定要完全夺得天下,所以士兵不休息就可以获取全胜。

B.必定要完全夺得天下,所以军队不受损失而胜利可以完全取得。

C.一定要用全胜的策略来夺取天下,所以军队(可以)不受损失而胜利完全可能取得。

D.一定要用全胜的策略来夺取天下,所以士兵不休息就可以获取全胜。

20.下列各项表述或理解有误的是()
A.“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说明要根据自身以及敌方兵力的多少来谋划进攻的策略,否则只会招致失败。

B.“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说明将领对整个军队情况的了解是很重要的,了解全面,透彻,那么他指定的策略就会完备周到,那么在交战中就会不断取胜,国家也就会不断强大。

C.《谋攻》选自《孙子兵法》,这是春秋时齐国著名军事家苏武所著,它是我国古代一步有名的军事著作。

D.《谋攻》一文通过对谋划进攻各方面问题的阐述,最终说明了“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的道理。

测试题答案
1, B
2, C
3, C
4, D
5, A
6, A
7, D
8, C
9, 9.A 10.D 11.D 12.积累;坚持;专心 13.C 10, 14.C 15.A 16.D 17.B 18.D 19.C 20.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