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制度

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制度

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制度
1、目的
不断地对过程、活动和产品性能持续改进,提高公司业绩,确保公司持续发展。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各项活动的持续改进项目。

3、术语
突破性项目:即对现有过程进行修改和改进,或实施较重大的长远改进项目,通常由日常运作之外的专题小组来实施。

日常持续改进:公司内人员对现有过程进行渐进式的过程改进活动
4、职责
4.1持续改进项目分突破性项目和渐进式的日常持续改进,根据不同项目明确不同的职责。

4.2突破性持续改进项目由专题小组负责人提出突破性持续改进计划,主管副总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由公司总体进行改进效果的评价和考核。

4.3渐进式的日常持续改进项目由各部门负责制订“持续改进计划”,并组织实施
5、控制程序
5.1突破性的持续改进项目由公司总体进行策划,由公司任命专题小组,确定改进的目标和总体的要求。

由专题小组分析现有的过程状况,确定具体的改进方案和实施计划,并按实施计划改进。

5.2渐进式的日常持续改进项目由各部门制订“持续改进计划”报归口管理部门审批后实施。

5.2.1制造过程的改进必须持续关注产品的特性和制造过程参数的变化。

5.2.2其他可以改进的项目举例说明如下,但不局限于此范围:
a)过长的生产周期;
b)报废、返工和返修;
c)人力和材料的浪费;
d)质量成本;
e)产品难以装配或安装;
f)过多的搬运和贮存;
g)顾客不满意,如抱怨、修理、退货、错送、售后质量保证等。

5.2.3持续改进的一般过程:
a)明确改进的原因:识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选择改进的区域,并记录改进的原因:
b)掌握现状:评价现有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采用优先顺序选择特定问题并确立改进目标;
c)分析问题原因:识别并验证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d)拟定对策并实施:寻找解决问题的可替代办法。

选择并实施最佳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即选择并实施能消除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以及防止其再发生的解决办法;
e)确认效果:确认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已经消除或其影响已经减少,解决办法已产生作用,并实现了改进的目标;
f)实施新办法并规范化:用改进的过程替代老过程,防止问题及其根本原因的再次发生;g)评价改进的有效性和效率;对改进项目的有效性和效率作出评价,并考虑在公司的其他地方使用这种解决方案。

改进过程可重复用于遗留问题,以及用于为进一步改进过程制定目标和解决方法。

5.2.4改进项目以任务的形式下达,作为项目负责人应做到:
a)要检查进度,并上报本部门负责人;
b)对未按期完成的要说明原因,并有下一步对策措施;
c)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须对效果验证三个月以上,验证期内,须一直达到指标要求,项目负责人可凭此提供“持续改进评定表”。

5.3效果的确认与激励
a)归口管理部门在各部门填报“持续改进评定表”的基础上,对改进项目进行效果评定;b)持续改进项目以一年为期限,到年底仍未完成的,当年12月份列入考核;
c)持续改进项目完成后,根据效果在12月底进行评定奖励。

6、使用表格
《持续改进计划》
《持续改进评定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