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的目标要求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学会运用多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具体、明确、生动、形象、流畅地表述自己的思想、情感、观点。
小学作文教学应该破解写作空间狭小、写作素材枯竭、写作语言乏味的瓶颈,让学生走进自然,融人生活,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使作文彰显个性化、生活化、人性化和人文化。
一、降低起点要求,学习模仿例文,激发思维想象
1.起点降低,一般要求,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习作的要求进行作文教学的定位,消除学生畏惧写作的心理,促使学生敢于写、喜欢写、能够写。
对于处于学习写作起始阶段的小学生,教师要研究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摒弃写作中过多的条条框框,应创设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心态下积极地思维、丰富地想象、大胆地写作。
力求让学生把自己的所做、所见、所闻、所说、所想、所感写出来:例如教学生写自己所经历的一件事,笔者要求学生把自己所经历的、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件事情的整个过程讲述清楚,而且要讲得有条理、有情节,然后把所讲述的完整地写下来。
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生讲述和写作的过程中,教师不要硬性规定学生讲出和写出或者挖掘出这件事所蕴含的意义等。
这样写作的起点降低了,又凸显了新课标理念,而且学生又有信心把文章写好。
2.模仿开始,学会创作,要求学生多多地学习例文,尤其是要学习例文的写作思路、写作风格、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从模仿例文
到自己创作,实现模仿与创作的有机结合,真正促进学生从仿写到会写: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每次的习作训练中都有习作例文,这就为学生模仿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优秀文章都可以作为学生模仿写作的范文。
例如小学高年级写人的有大海一样深情、伟大人格彰显的朱德的《母亲的回忆》,有父爱如山、感人肺腑的朱自清的《背影》。
类似这样的美文教师都可以作为范文向学生推荐,要求学生仿写并从中感悟写作真谛,汲取写作营养。
需要注意的是,模仿毕竟是模仿,教师不能要求学生的作文达到范文的水平。
3.最大程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兴奋点,使学生感受到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产生写作的内驱力: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生活范围、社会阅历、认知水平、知识能力等,较之中学生有很大的差异,然而他们的思维却特别地活跃,好奇心特别地强,对事物的兴趣也特别的广泛而浓厚。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点击学生写作思维的兴奋点,促进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引发学生强烈的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写作方法与技巧,这样学生就一定会乐意写作,而且一定会写出满意的作文。
二、走进美好自然,充分关注生活,广泛深入阅读
热爱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是小学生的天性: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融人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是写作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感悟和体验人类的生活,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广泛地搜集和积累写作素材,这样才能写出鲜活、灵动、个性的作文。
1.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使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之情,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方法和习惯,要求学生写好观察日记。
农村小学在亲近大自然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野游、踏青、采风等活动?农村一年四季的自然风光令人心旷人怡,遐思不绝,广田袤野、奇草异卉、莺歌燕舞、小溪长河、风霜雪雨等无不孕育着生命的灵动。
只要用心去观察、用情去感悟、用爱去品味,这些大自然的美景佳象都会生动形象地流淌在学生们的笔尖,跃然于学生们的纸上。
2.引导学生充分关注生活,拥抱色彩斑斓的生活,让学生憧憬生活、热爱生活。
教师在作文指导中必须体现生活理念,要求学生在作文中凸显生活气息,用生活的浓墨重彩扮靓作文,用作者对生活的情感来滋润和营养作文。
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和生命意义的细节、片段和镜头。
拓展生活视野,广积生活素材,用自己的笔描绘出多姿多彩的生活,农村小学的教师要利用机会组织学生接触农村生活,指导他们参加农村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尽情感受农村生活的恬静、愉悦与欢乐,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美,3.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广泛地汲取写作营养,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生活实践的圈子比较小,所积累的写作素材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广泛阅读是小学生开阔视野,增知长见,陶冶情操,丰富写作知识,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生不但可以从阅读中学到写人、叙事、绘景、状物等多种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而日,对于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很大
的促进作用。
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小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古诗文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为写作奠定文学知识基础。
三、优化作文指导,改革讲评方式,彰显作文魅力
1.加强作文指导和讲评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在作文指导中教师要从“人文”的角度来指导学生写作,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写出实感,不能无病呻吟,谈空话、说套话、编假话,在写作中充分追求和彰显“人文化”。
作文是学生情感的载体,是学生思想的反映,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是学生生命活动轨迹的体现,是学生与他人、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然的零距离接触与对话活动,也是学生情操、品质的一种修炼。
因此。
在作文指导中,教师要把作文的个性化、人性化,人文化作为指导的重点,鼓励学生充分合理地想象、恰到好处地引用材料,使作文更具魅力、更多精彩、更显亮点。
2.教师要选准每次作文训练中的亮点和存在问题进行重点讲评。
讲评作文中的亮点是为了鼓舞学生,总结写作成功的经验,为继续提升铺垫基础;讲评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是为了引起学生高度注意,剖析出现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以便举一反三,杜绝类似存在问题的出现。
教师可选出两三篇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作文进行重点讲评,并将文章打印后发给每个学生。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了解作文并说出作文的优劣及其原因。
通过对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作文进行分析、比较和评论,使学生对如何写好作文有了新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并认真地修改和完善。
个性化、生活化、人性化和人文化是当代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作文教学理念,有了这种理念,才能指导学生写出凸显个性化、人性化和人文化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