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关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示范基地
中关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示范基地
运行 模式
协调与 服务 运作模 式
NO.18
联盟高校、携手企业、服务学生
目标规 划
5.1.
示范基地规划模式—核心内容
以高校为依托
开发区、科技园、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协 作
核心内容
示范基地
各级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主导的各类服务 机构共同参与
实施产学研结合
地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协调科技、教 育、发展和改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商务、财政、金融、税务、工商、卫生、 工业和信息化、国资监督、工会、共青团 等部门联合推进。 NO.19
NO.7
联盟高校、携手企业、服务学生
3、业务及运行模式
NO.8
联盟高校、携手企业、服务学生
3.1.
示范基地功能
就业实 训基地 科技创 新基地 企业培 训基地
示范基地 功能
企业孵 化基地 高校教 学基地
NO.9
联盟高校、携手企业、服务学生
创业教 育基地
3.2.
示范基地业务
科技成 果征集 及创新 基金申 请
扩大社会 影响力
NO.25
联盟高校、携手企业、服务学生
7、示范基地服务支持
NO.26
联盟高校、携手企业、服务学生
7. 促进会组织架构
NO.27
联盟高校、携手企业、服务学生
8、示范基地形象设计
NO.28
联盟高校、携手企业、服务学生
在自愿参与的原则下,形成开放式、多元化的投资模式:
• 依托单位投入必要的资金; • 校企合作,共同出资; • 争取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扶持的各类项目资金; • 银行贷款; • 风险基金介入; • 资本运作; • 收益再投入。
推行互惠互利的长效受益机制:
• 谁投资,谁受益; • 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 明确投资主体是受益主体; • 倡导大学生、大学生家长、社会受益的主旨; • 大学生享受公共服务、成为最终受益者; • 大学生创造价值和财富,回报社会。 NO.22
联盟高校、携手企业、服务学生
5.3.
示范基地规划模式—目标规划
2011—2020年期间,计划依托各地高校,与各级各类开发区、 科技园、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协作,创建全国大学生创新创 业就业示范基地。
开展项目、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多方面的合作。
支持及帮助数万大学生实现科学就业,激励大学生实施科 技创新创业,为国家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培 养梯队人才,为社会输送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扶持大学生申报专利,转化国家省地市科技计划项目支持 的科技成果。
NO.4
联盟高校、携手企业、服务学生源自1.2. 领导关怀及产业园风采
NO.5
联盟高校、携手企业、服务学生
2、高校设立示范基地的战略意义
NO.6
联盟高校、携手企业、服务学生
2.高校设立示范基地的战略意义
以高校为依托,搭建一个政府、企业与社会资源整合的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 务,并形成区域辐射,为国家及区域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中关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示范基地
目
1、促进会简介
录
2、高校设立示范基地的战略意义
3、业务及运行模式
4、需求分析
5、规划模式 6、创收模式与获益分析 7、示范基地服务支持
8、示范基地形象设计
9、示范基地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10、融资渠道
4、
11、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核心示范区概要 NO.2
联盟高校、携手企业、服务学生
1、促进会简介
NO.3
联盟高校、携手企业、服务学生
1.1. 促进会及产业园概况
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及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 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遵照《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由北 京北科昊月集团、陕西镐京集团、安徽新华集团、山东英才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 大学、联想集团、韩国三星、美国微软等高校、著名企业联合发起。在中关村管委会的指导扶持下,于 2012年11月16日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正式成立“中关村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就业产业园”。 产业园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核心示范区,占地面积2700余亩,有科技实训楼3栋,教学楼11栋,学 生公寓17栋,计算机学习中心31个,可容2000人大讲堂一个,运动场七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设施 完善。产业园的建立,成为中国首家高校自主创新基地、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大学生创业辅导基地、企 业孵化基地、著名企业培训基地、出国留学预科教育基地。 产业园的成立为大学生搭建了创新、创业、就业实训平台,就业实训课程涉及IT行业、服装行业、汽车 行业、工商管理、外语、酒店管理、航空乘务等。积极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教育,帮助大学生尽快完 成从校园到社会、从课堂到企业的心理调整和角色转变,尽快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专长, 实现自己的价值,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核心示范区输入源源不断的高新技术人 才。 产业园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优势,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成功构建了“指导、服务、培训、扶持、实践、孵化”多点联动的新模式,是建立新型高校毕业生创业就 业“一站式、一条龙、一体化”服务体系的创新之举,实现了自主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成功对接。 中关村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就业产业园由高等院校、国内外著名企业、国家级科研机构、中关村开放实 验室及其他产业技术创新型单位组成:高校21家、企业55家、国家级科研机构9家、事业单位3家、中关村 开放实验室6家,是一个开放的、独立法人合作组织。
获得政府创业基金,推动校企合作,吸引企业资本,多方位推动高校创新创业就业 工作的有效开展;
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实现以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教育目标,办人民满意 的教育,并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使学校形成学历教育与岗位胜任力匹配教育相、长短结合的办学格局,创造高校生 存和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安排大学生到中关村所属企业或者跨国公司就业,提升高校学生高端就业能力;参加 “中关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论坛”的成果展示,提升高校的行业影响力,引起社会各 界关注,提升高校品牌形象。
4、需求分析
NO.13
联盟高校、携手企业、服务学生
4.1. 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
本科生就业率下降 12% 31%大学生 “体制内”单位 高职毕业生创业
“学非所用”
仍最受青睐
2012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 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 的就业满意度最高,为 69%;
比例高于本科
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 为26%,低于2012届同期 11个百分点;
2012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 主创比例是2.9%;
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在 “政府机构/科研事业” 的就业满意度最高,为 64%; 在“中外合资/外资/独 资“的就业满意度最低, 为45%。 “创业带动就业”需要给 大学毕业生一段时间,这 牵涉到阅历、经验、资金 等多方面的准备。
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 低于2012届同期13个百分 点。
联盟高校、携手企业、服务学生
6、创收模式与获益分析
NO.23
联盟高校、携手企业、服务学生
6.1. 创收模式
创业基 金申请
社会捐 赠
创收 模式
创新基 金申请
企业赞 助
大学生 就业培 训
NO.24
联盟高校、携手企业、服务学生
6.2. 获益分析(2)
提升资质
提高高校 办学效益
扩大招生
示范基地 获益
帮助本校学 生创新、创 业、就业
孵化、培育大学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NO.20
联盟高校、携手企业、服务学生
5.4. 示范基地规划模式—协调与服务
协调与服务
大学生科学就业 全面落实《国务 与创业综合服务 院办公厅关于加 体系建设牵头单 快推进行业协会 高等教育院校必 位、联盟单位主 商会政策和发展 地方人民政府协 须把提供切实可 把创建全国大学 要提供信息采集、 的若干意见》国 签订战略合作协 调科技、教育、 行的协调与服务, 生科学就业与创 数据统计、专家 发办【2007】36 议,协定重点依 发展和改革、人 作为学校产学研 业示范基地作为 会商、项目咨询 号文件,建立行 合作和毕业生就 一项坚持以人为 靠地方人民政府 力资源和社会保 与洽谈。创建活 业协会、中介机 业创业的重点工 本,推动科技进 管理、协调创建 障、商务、财政、 动宣传、报请国 构互助、联动的 作,紧密配合创 全国大学生科学 金融、税务、工 步,促进经济和 家有关部门给予 长效惠利机制, 建全国大学生科 就业与创业示范 商、卫生、工业 社会发展,奉献 人力、物力、财 推行单位会员制 基地,保障创建 和信息化、国资 学就业与创业示 社会,服务百姓 力支持和表彰先 服务模式,充分 活动中的各项工 监督、工会、共 范基地活动的有 的“民心”工程, 进、推介、协调 发挥行业协会、 作顺利开展。 青团等部门提供 关工作,支持及 吸引社会各界力 双方合作和多方 中介机构的专长、 相关服务。 帮助大学生科学 量的支持及帮助。 合作、推广先进 特长,调动行业 就业与创业。 经验、促进各种 协会、中介机构 资源优化配置等 服务创建活动的 方面的服务。 积极性。
大学生 创业教 育及创 业基金 申请
大学生
就业培 训
国际交 流与合 作
创新创 业论坛
NO.10
联盟高校、携手企业、服务学生
3.3. 示范基地运营模式
和省、市高新区 合作设立“中关 村大学生创新创 业基地”
由高校提供场地、 设备,我方提供 就业实训课程、 就业岗位,合作 设立学习中心
和高校合作共建 “中关村大学生 创新创业就业示 范基地”
2012届受雇全职工作的 本科毕业生中,工作与 专业相关度为69%,高职 高专为62%,比2011届均 上升了2个百分点。
2012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 业比例达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