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电工技术基础考试复习范围及考试类型一、复习范围: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第一节:电路和电路模型:关联与非关联参考方向,功率的分析;电源与负载的判断 第二节:电路元件 : 电阻、电感、电容的电压与电流关系,电源的电压、电流关系及等效 第三节:基尔霍夫定律 :KCL 、KVL 的方程列写及计算 第四节: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简单的电位分析1、 下图电路中,已知U S =3V ,I S =2A ,R =3Ω,则b 点的电位是: A :3V ;D :无法确定。
2、如图1.1 A :-2V ; B :10V ; C :6 V ; D :12V 。
3、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中,A 点的电位为:A :-12V ;B :-8V ;C :8V ;D :12V 。
4、电路如图1.2所示,则8V 电压源发出功率等于:A: 32W ; B: -32W ; C: 16W ; D: -16W 。
5、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中,U S =6V ,I S =5A ,R=2 ,电压源U S 的工作状况是: A :吸收功率12W ; B :发出功率12W ; C :吸收功率30W ; D :发出功率30W 。
6、额定值为“220V 、100W”和“220V 、25W” 的两盏白炽灯,将其串联后接入220V 工频交-U SI Sa b +Rc流电源上,其亮度情况是:A :100W 的灯泡较亮;B :25W 的灯泡较亮;C :两只灯泡一样亮;D :不能确定。
7、下图电路中,按照标出的参考方向U ab 应该是:A :U ab =-U 1+U 2+I 1R 1-I 2R 2-I 3R 3;B :U ab =U 1-U 2+I 1R 1-I 2R 2-I 3R 3;C :U ab =-U 1+U 2-I 1R 1+I 2R 2+I 3R 3;D :U ab =U 1-U 2-I 1R 1+I 2R 2+I 3R 3;8、如图1.4,单口网络的开路电压AB U 为:A :20V ;B :12V ;C :8V ;D :10V 。
4A B图1.5ZZAB CAA A图1.4–B9、在上右图所示的电路中,A 、B 两端的电压U 为: A :4V ; B :5V ; C :10V ; D :15V 。
10、某电压源外接100Ω电阻时输出电压是20V ;外接200Ω电阻时输出电压是30V ;则该电源的内阻是:A :50Ω;B :100Ω;C :200Ω;D :无法确定。
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第一节:支路电流法 : 支路电流分析法的思路及方程列写 第二节:弥尔曼定理 :结点电压分析法的思路及弥尔曼定理的应用 第三节:叠加定理 :叠加定理的内容及应用第四节:戴维宁定理及诺顿定理 :戴维宁定理的内容及应用,最大功率传输1、某电路有4个节点和7条支路,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各支路电流时,应列出独立的KCL 方程和KVL 方程的数目分别为:A :2个和3个;B :3个和3个;C :3个和4个;D :4个和7个。
2、如图1.3所示,N 为无源网络,当2A, 4V S S i u ==时,6V O u =;4A, 2V S S i u ==时,3V O u =;则6A, 6V S S i u ==时,O u 为:A :3V ;B :9V ;C :6V ;D :12V 。
第三章: 电路的瞬态分析第一节:概述 :换路;瞬态过程;时域分析法的思路第二节:初始值和稳态值的确定 :初始值的计算;换路定则;稳态值的计算 第三节:一阶电路的瞬态分析:零输入、零状态、全响应的概念及分析 第四节: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一阶直流激励下的三要素分析法第五节:瞬态过程的应用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电路结构、条件及输入输出波形 1、下图所示的电路已处于稳态,则流过电感的电流I L 等于: A :0A ; B :-4A ; C :4A ; D :-6A 。
2、下图所示的电路已处于稳态,则电容两端的电压U 等于:A :12V ;B :-12V ;C :10V ;D :-10V 。
+–3、在某RC 串联电路中,电容电压的变化规律如下式所示:5()5(1)t C u t e -=+,则电容的初始电压为:A :-5V ;B :0V ;C :5V ;D :10V 。
4、在某RC 串联电路中,电容电压的变化规律如下式所示:5()5(1)t C u t e -=+,如果R =100K Ω,则电容值为:A :2μF ;B :5μF ;C :20μF ;D :50μF 。
5、RC 串联电路,τ=RC 。
当输入信号为方波,T 为周期,则电路构成微分电路的条件是: A :τ>>2T ,输出0u 取自于电阻; B :τ<<2T ,输出0u 取自于电阻; C :τ>>2T ,输出0u 取自于电容; D :τ<<2T,输出0u 取自于电容。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路第一节: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正弦量的三要素;瞬时值、有效值和最大值;同频率的正弦量的相位差第二节: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有效值相量及向量图第三节:R 、L 、C 的交流电路:电阻、电感、电容的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关系、有效值关系和相位关系第四节: RLC 串联的交流电路分析第五节:阻抗的串并联 :阻抗的串并联及分压、分流公式第六节:功率因数的提高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符号、计算及单位;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的提高问题第七节: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1、正弦电压V t u )45314sin(1000--=, 则描述错误的是:A :Hz f 50=;B :V U m 100=;C :V U 7.70=;D :045-=ψ。
2、已知正弦电压的频率为50Hz ,有效值相量表示为2=∙U ,则其时间表达式为:A :)30314sin(2)( +=t t u V ;B :)3050sin(2)( +=t t u V ;C :)30314sin(22)( +=t t u V ;D :)3050sin(22)( +=t t u V 3、已知U=-10∠30O V ,f =50Hz ,下列表达式错误的是:A :ω=314rad/S ;B :U m=-14.1V ;C :U =10V ;D :ψ=-150O 。
4、 正弦交流电路中,理想电容元件容抗X C =2Ω,流过的电流I=6A ,其有功功率为: A :-12w ; B :-24w ; C :0 w ; D :-72 w 。
5、电压V t u 100sin 10=和电流A t i 100cos 2=为某一元件的电压与电流(关联方向),则该元件可能是:A :纯电阻元件;B :纯电感元件;C :纯电容元件;D :感性负载。
6、在某个R 、C 、L 串联交流电路中,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A :L C R X X Z =++; B :L C U RI X I X I =++; C :R L C U U U U =++; D :I Z U =。
7、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 V )6(sin 2100πω+=t u ,电流A )6(sin 210πω+=t i ,s rad /1000=ω,H L 1=,则R ,C 分别为:A :10Ω,1μF ;B :0.1 Ω,1000μF ;C :10Ω,1000μF ;D :0.1 Ω,100μF 。
8、在上图所示的电路中,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A :C L X X R U I -+= ; B :LC X X R UI -+= ;C :222CLX X R U I -+=; D :22)(C L X X R U I -+=。
9、 R 、L 元件串联后接入交流电源,其R 、L 元件两端电压分别为6V 和8V ,则电源端电压是:A :-2V ;B :2V ;C :10V ;D :14V 。
10、在正弦交流电路中,某负载的有功功率P=1000W ,无功功率Q=577var ,则该负载的功率因数为:A :0.5;B :0.577;C :0.707;D :0.866。
11、在R ,L 并联的正弦交流电路中,R=40Ω,X L =30Ω,电路的无功功率Q=480var ,则视在功率S 为:A :A V ⋅866;B :A V ⋅800;C :A V ⋅600;D :A V ⋅700。
12、日光灯电路采用并联电容器的方法提高其功率因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日光灯的功率因数得到提高; B :日光灯的工作状态将被改变; C :日光灯的工作状态将不变; D :总电路的功率因数将不变。
第五章: 三相电路 第一节:三相电路第二节:负载星形联结的三相电路:负载对称和不对称的电压、电流关系 第三节:负载三角形联结的三相电路:负载对称和不对称的电压、电流关系 第四节:三相电路的功率1、负载三角形连接的对称三相电路,相序C B A →→,若线电流A )30sin(35A ︒+=t i ω,则相电流AB i 为:A :A sin 5t ω;B :A sin 35t ω;C :A )60sin(35︒+t ω;D :A )60sin(5︒+t ω。
2、图1.5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源线电压U L =220V ,各电流表的读数均为3.8A 。
当BC 相负载断开时,图中各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A :A 1 = A 2 = A 3 = 3.8 A ;B :A 2 = A 3 = 3.8 A ;C :A 2 = A 3 = 2.2 A ;D :A 1 = A 2 = A 3 = 2.2 A 。
A+_12VA B图1.5A图1.43、对于△形联接负载对称的三相电路,下列表达式错误的是: A :U L =U P ; B :I L =I P ; C :P =3U P I P cosψ; D :S =3U P I P 。
第六章: 铁心线圈与变压器第一节:交、直流铁心线圈电路:第二节:变压器 :变压器的电压变换、电流变换和阻抗变换1、一台单相变压器I 1=0.368A ,N 1=1000匝,N 2=100匝,变压器二次绕组的输出电流I 2为: A :0.368A ; B :3.68A ; C 、0.0368A D :36.8A 。
2、一台变压器U 1=220V ,N 1=100匝,N 2=50匝,则U 2为: A :110 V ; B :440 V ; C :220 V ; D :50 V 。
3、一理想变压器,二次侧接阻抗为10Ω的负载,要求归算到一次侧的等效负载为1K Ω,则变压器的变比为:A :10;B :100;C :10;D :100二、考试题目类型:一:单项选择: 二:分析计算:电阻电路分析、瞬态分析、正弦交流电路基础分析、三相电路分析、变压器工作原理 1、在图示电路中已知:R 1=1Ω,R 2=R 3=2Ω,I s=4A ,U s 1=20V ,U s 2=12V ,计算通过电压源U s 2的电流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