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版】2020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新版】2020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学资料范本【新版】2020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第一课形的魅力课时:1课时1 / 19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

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

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欣赏各种平面形状师问: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他们归类吗?为什么?生答:略2.导入课题:《形的魅力》二.发展阶段: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展示各种形状。

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生答:略师小结: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

(点、线、形状、色彩等)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有规则--无规则—三.拓展阶段:1.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2.制作步骤(教师示范)四.学生作业:2 / 19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幅画。

2.学生练习,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3.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思考:用各种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方面。

第二课形体的组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

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欣赏几何石膏形体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生答:是立体的2.导入课题:《形体的组合》二.发展阶段:1.形体的特点: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它可分为“自然形体”“几何形体”。

3 / 192、《形体的组合》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展示各种建筑、雕塑形体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生答:略师小结:形体是建筑、雕塑基本结构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几何形体(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自由形体(自然界存在的)三.拓展阶段:1.怎样运用各种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四.学生作业: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立体作品。

2.学生练习,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思考:用立体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

第三课抽象雕塑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书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

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4 / 19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欣赏抽象雕塑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生答:略2.导入课题:《抽象雕塑》二.发展阶段: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学生讨论)生答:略师小结:想象空间很大抽象雕塑基本结构。

由几何形体构成(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三.拓展阶段: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四.学生作业: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2.学生练习,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5 / 19七.教学延伸与拓展:思考: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那些地方、环境中。

观察、收集××市有那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第四课多样与统一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

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并利用多样与统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

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一.导入阶段:1.欣赏一组静物的变化师问:看了这些变化,有什么想法吗?为什么?生答:2.导入课题:《多样与统一》二.发展阶段:1.学习知识窗内容:三个苹果的例子2、学生活动:把自己准备的实物进行组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才比较好看3、欣赏范画实例6 / 19画家是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三.拓展阶段:1.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完成一幅静物写生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取景框,把要写生的对象观察下来。

3.绘画步骤(教师示范)(1)、摆好静物(2)、用取景框观察静物(3)、找出最高点、最底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4)、用水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四.学生作业:1.作业要求:完成一组静物写生2.学生练习,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3.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思考:多进行观察和静物写生,锻炼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还可以进行风景写生。

第五课静物写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写生的意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及重要性。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掌握写生的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

体会写生的乐趣。

教学重点:写生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学会用线描的方法表现静物教学过程:第一课时7 / 19一.导入阶段:1.欣赏一组照片(感受照相取景)师问:哪一张好看的,为什么?生答:略2.导入课题:《静物写生》二.发展阶段:1.什么是静物画静物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门类。

它指以日常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也就是说从概念的意义上,西方的静物画与动物画只在极小的范围内有一定的重合现象。

2.欣赏一组静物写生画师问:哪一幅好看,为什么?生答:略3、学生实践:派学生代表(小组组长)选择静物4、观察静物的组成结构:高、低、大、小前、后、左、右等(学生讨论)三.拓展阶段:1.写生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师小结:写生对象的真实性2、如何用线条表现静物?(学生讨论)师小结: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特点,来描绘写生对象(师示范)3.制作步骤:(1)、用取景框构图(2)、在画纸上定好写生对象位置(高和宽)(3)、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描绘(4)、仔细描绘,做到统一有序四.学生作业:1.作业要求: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8 / 19思考:多练习线描,在静物写生的基础上,可进行风景写生。

锻炼自己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

讲一个科学家认真观察生活的故事。

第二课时继续进行静物写生,并巩固静物写生知识。

第六课喜怒哀乐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学会喜、怒、哀、乐不同表情的特征及美术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心情与表情的关系,并掌握美术语言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人文关怀之情,提高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喜、怒、哀、乐表情特征进行大胆想象表现。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准备:师:教具、影象资料、电脑多媒体设备。

生:颜色、油画棒、橡皮泥。

教学过程:【激情导入,体验色彩】⒈创设情景。

(教师以谈话的形式与同学交流上课时的心情感受。

)⒉体验色彩情感性。

⑴请学生在色卡中选出分别能体现出自己喜悦、愤怒、悲伤、欢乐心情的色彩。

⑵请学生把选出的色卡按类分别粘贴到黑板上。

(很多同学早已按捺不住,争先恐后地把自己所选的色卡展示在黑板前。

)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选择色卡的理由。

⑷出示课题。

(喜怒哀乐)【观察表情,感受特征】⒈做游戏,展示不同的表情。

9 / 19⒉请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到黑板前根据对应的表情色卡用不同的形状在上面摆放出不同的表情,并对特征加以说明。

⒊请学生根据不同的表情进行成语交流。

第七课夸张的脸: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特点,同时观察中国京剧脸谱中人物脸谱的变化特点。

2、让学生收集各种身边的物品,运用于人物表现之中。

3、指导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同时模仿运用大师的表现方法和脸谱表现的特点,设计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作品表现方法,设计有特点的作品。

教学难点: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富有创意和夸张的形象。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毕加索大师的作品,和相关的京剧脸谱的资料,制作课件供学生欣赏。

收集身边各种现成品用于人物的表现之中,并带好相关的绘画工具。

教学目标一、导入游戏;(形状的改变)1、大家已经看到朱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小朋友,她呀还会变了!(电脑多媒体课件)如果你在这些(头发、眼睛、鼻子、嘴、脸型)小按纽上面点击一下,她就会变成另外一幅模样,你想玩一玩吗?看她是怎么变的?2、学生玩游戏,分别点头发、眼睛、鼻子、嘴、脸型,感受造型的变化。

(两个同学玩)3、她什么变了?(头发、眼睛、鼻子、嘴、脸型)她是怎么变的?(五官的造型变了)揭题:变二、新授(一)造型变1、看朱老师又给同学们变了(欣赏)10 / 19(1)你喜欢这张作品中的什么地方?(鼻子有趣,用人物来替代的)(2)这张作品你喜欢它的哪儿啊?(眼睛是用人来表示的,鼻子是用温度计来表示的,头上还有云彩呢)(3)这张人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仔细观察它的嘴是什么?他的头发?他的眼睛?这是什么地方?(用房间的摆设巧妙地构成了一张人脸,作者的想法可真大胆,有创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