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视音乐鉴赏与分析

影视音乐鉴赏与分析

“我们的歌”新年合唱音乐会
­­­合唱团带给我们的视听盛宴
“我们的歌”新年合唱音乐会
--合唱团带给我们的视听盛宴
汪老师早在一个星期前就告诉了一件事情,而为了这件事情,我一直期盼着等待着,而这个日子总算到了,2011年12月22日晚上,我在大连海事大学礼堂听了一场音乐会——来自校合唱团的天籁之音:“我们的歌”新年合唱音乐会。

对于合唱,我是久而向往的。

而对于合唱的认识,我也是自己在歌唱的吸引下不顾羞涩参加了一些学校和班级的演出,经历过一些不专业的训练,由一个严重跑调的业余爱好者转化成为逐渐有些乐感的歌者。

当然,回忆起来,那个从张不开口,甚至严重跑调的被音乐老师婉转的驱逐的学生成长成今天热爱音乐,喜欢歌声表达的人,站在今天回望历史,我还是时时回忆因为紧张痉挛的心理不敢开口的童年的那个可怜的孩子,甚至不敢用声音表述自己的感觉,这使我每逢在唱歌的时候,脑子里面总是浮现出音乐老师郁闷的眼神和表情。

而随着年龄的成长,我每每一开口,就想起我可怜的老师给我音乐上的驱逐,他不知道,他的驱逐导致我今天热爱音乐,热爱音乐的一切知识,包括熟知音乐史的发展,对学科知识的丰富有时候甚于专业音乐学的学生。

可是在掌握这么多的同时,却让我至今没有基本的乐理知识,甚至于不会简谱。

而这,对于一个热爱音乐的学生是多么致命的伤害,每每想起这件事,我又忍不住回顾青春的那头,看到那个失意的那还踯躅在夕阳下的孤独身影。

带着这种伤害,我总是小心翼翼的在以后积极的参与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以弥补我童年压抑封闭的那一部分阴影,而每每在参加这种合唱活动的排练时,手里拿着简谱时,总是做贼心虚的倾听别人的音律,直到熟悉,然后才开始舒展自己真诚的嗓音。

就这样靠记谱和乐感的敏锐,我常常以这样那样的演出中逐渐找到自己发声的位置,掌握节奏的变化,和音律的转折。

对于合唱团来讲,我绝对是个不折不扣地机会主义者,我常常在唱的得意的时候想起东郭先生的故事,我属于哪一个,南郭还是西郭?而偏偏就是这样的一种练习,让我真正体会了合唱的美妙,体会到人体器官这种乐器的可塑性。

随后的日子,我便爱上了合唱,爱上了合唱带给我的震撼。

星期四五点半,我便早早来到了礼堂。

六点半,随着灯光暗下,可舞台上却一个人都不见,明亮的灯光照在空旷的舞台,只有空的台驾兀立在上面,还有一台庞大的三角钢琴。

观众们正在疑惑的时候,低沉而不浑浊的声音持续在身后响起,红色的帷幕被拉开,穿着白色长裙的女生,穿着白衬衣的或胖或瘦的一个个男生列队哼鸣着,伴随着观众热情的掌声,一个面容可亲的女士手里合着节拍轻轻挥动,跟随着走进来,她是指挥,也是乐团的创建者汪美菲老师,合唱团的孩子都亲切地称她汪妈妈。

顿时,现场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这种掌声来自对新颖开幕的喝彩,对合唱团的同学采用这样平易近人而充满敬畏感的开场的尊重和欢迎。

礼堂从此刻起就陷入了绝对的安静,即使有人轻轻走动一下,也能清晰可闻,所以演出开始,我所担心的现场混乱,今晚似乎没有征兆。

而那些沉静清澈的歌声轻轻巧巧从舞台流传出来,我的心就被紧紧地抓住,因为那些声音,太干净通透,太呈现性灵,太舒适悦耳,太美。

以至于我摒住呼吸控制心跳,唯恐打破了这片美好。

那些声音是低沉而轻灵的,没有摇滚歌曲那种气势磅礴的轻若变化和节奏的爆发力,我想,听惯了狂轰乱杂信号的耳朵和高声嘶喊的心灵是不是能够接受这种来自于天际的回声,心灵的语言?那些起伏在大厅的声音,没有狂热激烈的高声呐喊,全部是江南水乡的孱孱溪语,低调而回旋不绝,空灵而又质感鲜明,沉着却鲜艳明亮,清淡却余音不绝,这些来自天籁的歌声,宛如低风的山谷,出岫的白
云,幽回的溪流,月夜的河波,汩汩,徐徐、娓娓。

男声和女声在这场音乐会上融合的这样巧妙,相互辉映灼灼生辉。

难忘那段《南屏晚钟》里面清丽婉转的男高音,似冰崖的纯洁和遥远,让我想起守在雪山上的白色翅膀的精灵。

而唱《茉莉花》的白裙女孩们,却用夜莺般的清脆和空灵传递着层层山脊的回声。

明明是这一百多人的声音,却一时间让我恍惚中在眼前在耳际建立了一个广阔无垠的天远地长。

谁说听觉没有空间?是我的错觉还是艺术家的成功?我问自己。

14首曲目,恍惚间进行完毕,观众在享受着歌者带来的美好也给予演出热情的掌声。

在合唱团忧伤而深沉的音调中,我分明看见了汪老师的泪光,我分明听见了合唱团同学的低声啜泣。

她们被自己的天籁之音感动了,而我,也激动的流下了热泪。

今天晚上,我们收获了美好和轻松,在海事大学的礼堂里,释放出了一朵纯洁的的友谊之花。

音乐会结束,观众离场。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当合唱团同学的天籁之音响起,我不知道自己身在哪里,也许我是在那个永远的梦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