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苦瓜栽培

苦瓜栽培


苦瓜霜霉病
四、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培土(盖膜则不用) 2.搭架和整枝 3.追肥与灌溉
1.中耕除草培土 (现因采用地膜覆盖栽培而省此操作)
中耕时间:从苗期开始持续进行至搭架后 中耕目的:防瓜头土壤板结。 中耕具体操作:
1)第一次中耕 定植浇过缓苗水之后,待表土稍干不发粘时 进行,遇大风天或土壤过于干旱,则可重浇一次水后再中耕; 2)第二次中耕,可在第一次中耕后10~15天进行,注意保 护新根,宜浅不宜深; 3)中耕可结合施肥,如饼肥、各类禽毛和腐熟鸡粪猪粪等; 4)终止中耕时间 搭架后,瓜蔓长50厘米以上时,根系基本 布满全行间,一般就不宜再中耕了。 除草 终止中耕后要注意及时拔除杂草,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 条件和减轻病虫为害。 补苗 第一次中耕时,若发现缺苗或弱病苗,要及时补栽。
苦瓜高效安全栽培技术
苦瓜主 要类型 和品种
苦瓜栽培管理 技术
苦瓜病虫害 的防治
苦瓜的主要类型
按果实形状可分为 3 类
短圆锥形 长圆锥形 长条形
按皮色可分为 3 种 白色 绿白色 青绿色
长15~ 20cm, 肩宽 8~11cm, 呈锥形 *
长20~30cm, 现为海南栽培 面积最大的一 类 ☼
5)嫁接步骤
①用竹签大斜面(30度)除砧木生长点及一对侧 芽; ②然后用竹签的小斜面(45度)从砧木的一片子 叶的子叶节与胚轴处以45度斜面向下入胚轴1厘 米处,以不划破砧木另一侧表皮为宜; ③从育苗盘取苦瓜苗做接穗,用剃须刀在其子叶下 1~1· 5厘米处向下斜削一楔形(长度与深度相 近); ④将接穗斜面向下插入孔内,轻轻按实。 ⑤将接穗子叶斜靠在砧木一侧子叶上,利用砧木的 子叶支撑。
嫁接育苗
目的在于减少土传病害危害
嫁接方法: 1)斜接法; 2)劈接法
嫁接流程(以斜接法为例): 1)适期播种,培育壮苗。 2)嫁接工具---竹签:10厘米左右圆柱 形(粗度与接穗切口相仿),两端分别为 30度和45度单斜面。 3)适时嫁接,切口平整。 4)砧木苗标准:苗高7~8厘米,两片 子叶展平,第一片叶展开,第二片真叶刚 刚长出。
苦瓜枯萎病
枯萎病 苦瓜枯萎病由镰刀菌属真菌引起,带菌的土壤、病残
体、未腐熟的有机肥均可传播。苦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 症状:生长缓慢,下部叶片发黄并逐渐向上发展,植株萎蔫, 开始夜间可以恢复,几天后全株枯死。潮湿时病株茎基部流 出胶汁或生出白色至粉红色霉层,病部中裂,维管束变黄褐 色。 防治方法: ①避免与瓜、豆类作物连作,最好水旱轮作,或整地前进行 土壤消毒; ②加强栽培管理及田间清洁; ③嫁接栽培 以无棱丝瓜(水瓜)做砧木进行嫁接栽培可有 效预防枯萎病。 ④药剂防治:用多菌灵按1:100配成药土,播种前撒在定植 穴,苗期用绿亨一号淋施;移苗时及开花结果前用恶霉灵水 剂、甲霜恶霉灵水剂、23%络氨铜等药液灌根防治。
苦瓜炭疽病
炭疽病
苦瓜炭疽病由真菌引起,幼苗、茎、 叶片、果实均可发病。 症状:子叶感病时边缘出现褐色半圆形或圆 形斑点,茎基部变色、倒伏。成株感病时叶 片上病斑呈水浸状,后为红褐色,圆形或椭 圆形,上轮生黑色小点,潮湿时出现粉红色 粘稠物,干燥时病斑开裂、穿孔。茎及果实 上病斑为褐色椭圆形,稍凹陷。 药剂防治:25%苯醚甲环唑800~1000倍、 或世高800~1000倍,或施保功(不能与有 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混用)2000-3000 倍。
搭架要求: 力求牢固,以避免风吹倒塌
3、植株调整
苦瓜植株调整包括:整枝、摘叶、打顶 、引蔓
苦瓜分枝力 强,主、侧蔓均可结瓜,一般不必整枝。 冬 春苦瓜由于生势强需要整枝,距离地面80厘米以下侧蔓及 过密和衰老枝叶应及时摘除。 生长中期若蔓过于疯长,则要及时摘心打顶,以抑制其生 长,促进结瓜。 在瓜苗未上棚前要勤引蔓,每隔2~3天引绑一次。引蔓方 法一般是引主蔓沿厘竹直上,侧蔓向支架左右方向横引,引 蔓时间以晴天的下午进行为宜,以免折断。
长条形苦瓜 长在30厘cm以上,最长可达100cm,海南很少栽种。
1白色苦瓜
2绿白色苦瓜
3青绿色
苦瓜主要栽培品种
1.大顶类型 2.长身类型
1.大顶类型苦瓜 产品主要供北运和出口港澳市场。 主要品种 江门大顶 翠绿大顶 黑籽大顶 黄籽大顶 农家乐大顶幻灯片 12
江门大顶1号
新选黑籽大顶苦瓜
农家乐大顶苦瓜
苦瓜栽培管理技术
一、选地整地 二、播种育苗及定植密度 三、田间管理 四、病虫害防治
一、选地整地、覆盖地膜及水肥一体化
耐肥而不耐瘠,宜选排灌方便、肥沃疏
松砂壤土或粘壤,忌与瓜类连作。 翻晒 耙碎整细 施 基肥(每亩 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磷酸钙 30~50公斤堆沤约7~10天后,再加复 合肥 25~50公斤散施或沟施)。 注意沟施时,要与沟土混匀,并在复土 后才播种或移植,切忌种子或幼苗与肥 料接触,以免灼伤种芽或幼根。
4、灌溉
前提:苦瓜喜潮湿但忌积水。 不良灌溉后果:根部受浸则叶片萎黄,果实腐烂,引起根腐以致
枯萎。 季节、天气、生育期灌溉差异 冬春: 生长前期 适当控制水分,以增强抗寒能力 开花至采收前 晴天应适当浇水,每隔2~3天浇水一次。 采收期 每天浇水1~2次。浇水应在日出后或日落前进行,浇 水不能使土壤过湿。 夏秋 气温高、蒸发量大应加强浇水或灌水。 前期 浇足淋透 瓜蔓满架后 沟灌以保持土壤湿润,但沟灌应以半沟水为宜。 雨季 及时 排水 以免积水引起烂根发病。
四、苦瓜病虫害防治
1、主要 害及其防治方法
2、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苦瓜的主要虫害为瓜实蝇、瓜绢螟及蚜虫
瓜实蝇
瓜实蝇 又名“针蜂”、瓜蛆等,在幼果内产卵,幼虫在果内蛀食,
使果实发育受影响而变畸形,后期果实腐烂变臭。
防治方法:
①及时摘除被害瓜,喷药处理落瓜、烂瓜并深埋; ②毒饵诱杀 90%敌百虫1000倍+3%白醋,或用香蕉皮或菠 萝皮40份+敌百虫晶体0.5份,加水调成糊状,于瓜架上或架 下诱杀成虫; ③性引诱剂(针蜂净)诱杀 在可乐瓶瓶壁上挖一小圆孔,用 棉花制取成诱芯滴上2ml引诱剂和数滴敌敌畏挂在瓶内,一 个月加一次引诱剂,每亩放1-2只。注意避光防风雨。 ④黄蓝板诱杀 每亩30张,每10天更换1次; ⑤保护幼瓜 在瓜实蝇严重地区为幼瓜套袋; ⑥药剂防治 在成虫盛发期选中午或傍晚喷施赛电3号1000倍 液,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 阿锐宝等防治(连土面一起喷,加适量白糖,可增加诱杀效 果),隔3~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在采收期喷药要特 别注意农药的残留期,确保无公害产品上市。
翠绿3号大顶苦瓜
黑籽大顶苦瓜
“农家乐” 大顶苦瓜
2.长身类型苦瓜 产品主要供岛内消费及北运,部分出口港澳。 主要品种: 槟城苦瓜 琼2号苦瓜 丰胜苦瓜 丰绿苦瓜 广西1号大肉 金韩严选槟城 玉丰苦瓜
丰胜苦瓜(广东农科院蔬菜所)
琼2号苦瓜
广西大肉2号
(海口院部试验田2002.4)
“佳美”苦瓜(三亚流行)
南滨农场苦瓜栽培现状
2.搭架和整枝
搭架时间: 苗长20厘米左右时 搭架方式: 平棚架(连栋或分栋 )、人字架
平棚架通风透光好,结瓜多,产量高。
连栋平棚架 在瓜行中,每隔3~4米竖一木桩,上面用小 竹子、小木棍或尼龙网等将整块田的木桩连成一片,棚顶离 地面约2米左右; 分栋平棚架 以每两行瓜为一个棚,棚高1.5~2米。
③光照:嫁接后需遮光。嫁接3~4天要全部遮
光,以后逐渐加强光照至愈合时全光照。
④愈合后剥除未成活的嫁接苗、剔除假活 苗。
三、定植
冬春苦瓜亩植800~1000株 密度过大中后期生长不好; 密度太疏(如琼海和万宁等地部分瓜农每亩 仅植250~300株),虽开花结果期有所延长, 但前期产量很低、效益较低 冬春苦瓜的种植规格 平棚架行距120~130厘米,株距50~60厘米; 人字架畦宽200~240厘米(包沟),双行植, 株距60~70厘米。 夏秋季栽培,由于生育期短,株距宜密些,一般 株距40~50厘米,每亩约植1200株左右。
6)嫁接后管理 接后9~10天才能愈合 ①温度 白天25℃~30℃,夜间20℃左右; ②湿度 95%以上
用小拱棚、塑料薄膜和遮阳网密闭保温遮光。 前5~6天不通风,7天后,在温、湿度较高时,清晨或 傍晚通风:每天1~2次,以后逐渐揭开塑料薄膜,增加通 风量和时间,但仍要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每天中午喷水 1~2次。

瓜绢螟
瓜绢螟
又收瓜螟、瓜野螟 幼虫啃食叶背,呈灰白斑状, 3龄后吐丝将叶或嫩梢缀合,匿居其中取食,致使叶片穿孔 或缺刻,严重时仅留叶脉。幼虫常蛀入瓜内,影响产量和质 量。
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理瓜地,消灭虫蛹。 ②在幼虫发生初期及时摘除卷叶,消灭部分幼虫。 ③药剂防治:可用青虫菌(每克含孢子100亿)或甲维毒死蜱、 锐劲特等,喷药要 “早” 且应对植株、沟面同时喷药。
二、覆盖地膜及安装水肥一体化
三、育苗
育苗时间
育苗方式
种子处理、嫁接 苗期管理
海南南部冬春苦瓜于9月下旬至翌年
2月育苗
海南北部地区多在11月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年2月育

育苗方式:
1)实生苗(苗床、营养钵或穴盘直播) 2)嫁接苗(现多采用)

直播育苗(实生苗)
1)采用保温措施与否及苗龄长短因季节而异 冬春季应注意防寒保温,待苗3~4片真叶时定植。 夏秋季播种,一般采取催芽后直播。 2)种子处理 因种壳厚、表皮有蜡质、吸水较慢,须催芽 催芽方法:50~60℃温水浸种10~15分钟,边浸边搅 拌,待水温降至室温后继续浸10~12小时,然后置于 25~30℃催芽约48小时后即可发芽。 注意事项: 未发芽前种子须每天用清水擦洗一次,以除去种子表 面粘液,防止种子发霉腐烂,促进利子早发芽。 3)播种及苗期管理 发芽后播于苗床或育苗钵或穴盘,注意淋水至苗出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