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配网继电保护技术管理规范上海市电力公司2007年6月目录1继电保护装置及自动装置配置规范2继电保护整定值管理规定3继电保护保护整定原则与计算4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管理规范5继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范6继电保护技术监督规范7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规范8直流电源系统技术标准9直流电源系统技术监督规定10直流电源系统设备运行维护管理规范11直流电源系统运行规范12预防直流电源系统事故措施继电保护装置及自动装置配置规范目次1 范围 (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3 10-35千伏线路保护 (5)3.1 35千伏线路保护配置原则 (5)3.2 10千伏线路保护配置原则 (7)4 35千伏主变保护 (8)4.1 35千伏主变保护配置原则 (8)5 10-35千伏母线保护 (8)5.1 220千伏变电站35千伏母线 (8)5.2 110千伏变电站35千伏母线 (9)5.3 110千伏变电站10千伏母线 (9)5.4 35千伏变电站10千伏母线 (9)6 10-35千伏电容器器组保护 (9)6.1 35千伏并联电容器保护配置原则 (9)6.2 10千伏并联电容器保护配置原则 (10)7 10-35千伏并联电抗器保护 (10)8 10-35千伏接地变保护 (11)9 站用变保护配置原则 (12)10 备用电源自动切换装置 (12)11 分布式电源保护配置原则 (12)继电保护装置及自动装置配置规范1 范围本规范对10kV~35kV电力系统中电力设备和线路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提出了相应的配置原则。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方式要满足电力网结构和厂站主接线的要求,并考虑电力网和厂站运行方式的灵活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电安生[1994]191 号)《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管理规定》(试行)(调网[1994] 143 号)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继电保护实施细则(国电调[2002] 138 号)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14285-1993)《3-110kV 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DL/T584-1995)《上海电网继电保护配置和选型原则》【上海电力局】《上海电网若干技术原则的规定》【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电网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技术原则》【上海电力公司2003年9月颁发】《上海电网小电阻接地系统继电保护配置和整定运行规定》【上海市电力工业局】3 10-35千伏线路保护3.1 35千伏线路保护配置原则3.1.1 终端线:对相间故障,应配置三段式电流电压保护;小电阻接地系统中,对单相接地故障,应配置两段式零流保护;还应配置按频率及三相一次重合闸。
35kV终端线路保护配置3.1.2 互馈线:线路两侧均应配置纵差保护作为线路的主保护;配置电流电压保护作为相间故障的后备保护,配置两段式零流保护作为小电阻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的后备保护;还应配置按频率及三相一次重合闸。
35kV互馈线路保护配置(两侧)3.1.3 开关站线路:线路两侧均应配置纵差保护作为线路的主保护。
电源侧应配置电流电压保护作为相间故障的后备保护,配置两段式零流保护作为小电阻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的后备保护;还应配置按频率及三相一次重合闸。
开关站侧仅配置纵差保护即可。
35kV开关站线路保护配置(电源侧)35kV开关站线路保护配置(开关站侧)3.1.4 联络线(地区电源并网线路):线路两侧均应配置纵差保护作为线路的主保护;配置距离保护(或带方向的电流电压保护)作为相间故障的后备保护,配置两段式零流保护作为小电阻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的后备保护;还应配置按频率及三相一次重合闸。
35kV联络线保护配置(电源侧)3.2 10千伏线路保护配置原则3.2.1 架空线路:对相间故障,应配置前加速过流1及反时限过流3保护(当线路与主变过流及线路熔丝上下级配合裕度不足时,增加过流2);小电阻接地系统中,对单相接地故障,应配置两段式零流保护;还应配置三相一次重合闸。
10kV架空线路保护配置3.2.2 电缆专线(开关站出线):对相间故障,应配置定时限过流1及反时限过流2(或定时限过流2)保护;小电阻接地系统中,对单相接地故障,应配置两段式零流保护。
10kV电缆专线保护配置3.2.3 开关站线路(仅在电源侧配置保护):对相间故障,应配置定时限过流1及定时限过流2保护(当开关站为架空线路支接时,应增加反时限过流3);小电阻接地系统中,对单相接地故障,应配置两段式零流保护。
10kV开关站线路保护配置(电源侧)3.2.4 电缆环网:对相间故障,应配置定时限过流1及反时限过流2保护;小电阻接地系统中,对单相接地故障,应配置两段式零流保护。
10kV电缆环网保护配置3.2.5 开关站出线:对相间故障,应配置定时限过流1及反时限过流2(或定时限过流2)保护;小电阻接地系统中,对单相接地故障,应配置两段式零流保护。
10kV开关站出线保护配置4 35千伏主变保护4.1 35千伏主变保护配置原则4.1.1 双圈变(35/10KV):应配置差动保护及瓦斯保护作为主保护;配置35kV低压过流保护作为相间故障后备保护;配置35KV零流保护、两段式10kV零流保护作为小电阻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的后备保护;还应配置过负荷保护。
35kV双圈变压器保护配置(35/10KV)5 10-35千伏母线保护5.1 220千伏变电站35千伏母线5.1.1 双母线单分段:配置1套母线差动保护(大差动启动,低电压选择故障母线)作为母线相间故障的主保护;配置母线充电保护(包括相间过流及零流)作为母线充电时相间故障及单相接地故障主保护。
5.1.2 三分段:每段母线配置1套母线差动保护作为母线相间故障的主保护;配置母线充电保护(包括相间过流及零流)作为母线充电时相间故障及单相接地故障主保护。
5.1.3 六分段:每段母线配置1套母线差动保护或分段两侧的两段母线组成1套母线差动保护(大差动启动,低电压选择故障母线)作为母线相间故障的主保护;配置母线充电保护(包括相间过流及零流)作为母线充电时相间故障及单相接地故障主保护。
分段或母联充电保护配置5.2 110千伏变电站35千伏母线5.2.1 一般由主变保护中的35KV低压过流保护作为母线相间故障的主保护,若该保护整定时间≥2.5秒,则应配置35KV母线专用保护(采用低压过流)。
5.3 110千伏变电站10千伏母线5.3.1 一般由主变保护中的10KV低压过流保护作为母线相间故障的主保护,若该保护整定时间≥2.5秒,则应配置10KV母线专用保护(采用低压过流)。
5.4 35千伏变电站10千伏母线5.4.1一般由主变保护中的35KV低压过流保护作为10KV母线相间故障的主保护,该保护整定时间<2.5秒,不需配置10KV母线专用保护。
6 10-35千伏电容器器组保护6.1 35千伏并联电容器保护配置原则6.1.1 单星型接线:配置电流速断保护、过流保护作为电容器组和断路器间相间故障的保护;配置两段式零流保护作为小电阻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的保护;配置过电压保护作为电容器组过电压保护;配置低电压保护作为母线失压保护;配置电压差动保护作为故障电容器切除后引起电容器端电压过电压的保护。
单星形接线电容器保护配置(35kV)6.1.2 双星型接线:配置电流速断保护、过流保护作为电容器组和断路器间相间故障的保护;配置两段式零流保护作为小电阻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的保护;配置过电压保护作为电容器组过电压保护;配置低电压保护作为母线失压保护;配置中性横差保护作为故障电容器切除后引起电容器端电压过电压的保护。
双星形接线电容器保护配置(35kV)6.2 10千伏并联电容器保护配置原则6.2.1 双星型接线:配置过流保护作为电容器组和断路器间相间故障的保护;配置两段式零流保护作为小电阻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的保护;配置过电压保护作为电容器组过电压保护;配置中性横差保护作为故障电容器切除后引起电容器端电压过电压的保护。
双星形接线电容器保护配置(10kV)7 10-35千伏并联电抗器保护7.1 干式电抗器:配置电流速断保护、过流保护作为电抗器组和断路器间相间故障的保护;配置两段式零流保护作为小电阻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的保护。
干式电抗器保护配置7.2 油浸式电抗器:配置差动保护及瓦斯保护电抗器本体主保护;配置过流保护作为电抗器组和断路器间相间故障的保护;配置两段式零流保护作为小电阻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的保护。
油浸式电抗器保护配置8 10-35千伏接地变保护8.1 消弧线圈接地系统:配置电流速断保护、过流保护作为接地变和断路器间相间故障的保护;配置瓦斯保护作为接地变内部故障的保护;配置消弧线圈接地电流保护作为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保护,作用于信号。
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接地变保护配置8.2 小电阻接地系统:配置电流速断保护、过电流保护作为接地变和断路器间相间故障的保护;配置瓦斯保护作为接地变内部故障的保护;配置两段式零流保护作为小电阻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的保护。
接地变保护配置9 站用变保护配置原则9.1 对相间故障,应配置三段式电流电压保护(电流速断、电流电压速断、过流);小电阻10 备用电源自动切换装置10.1 为保证对中、低压电力用户供电的可靠性和连续性,应在各电压等级变电站的中、低压侧各母线之间的开关上配置备用电源自切装置。
备用电源自切装置保护配置11 分布式电源保护配置原则11.1 自发自用接入系统由于小电源发电为自发自用,不向电网输送电量,故可考虑简化保护配置,仅在并网线路电源侧配置逆功率保护,动作后将小电厂解列,以确保电源侧发电不向电网输送电量,在此前提下,电业站内保护仅需按原有保护配置,无需改造。
同时可在线路两侧配置低周低压解列装置,在大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将小电厂解列。
11.2 上网送电接入系统以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目的,尽量简化保护配置。
在小电厂并网线路两侧均宜配置纵差保护作为线路的主保护,并配置方向过流保护或距离保护作为后备保护,并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重合闸功能是否投运。
电网接入点,在并网线路所在母线的主变进线断路器跳开时应联跳该线路,在主变低压侧配置一套复合电源闭锁方向过流保护作为主变进线故障时的后备保护,延时动作切除该并网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