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标准练三
7.生活离不开化学。
某种金属制成的器皿,放置于空气中,其表面会逐渐变黑,如将表面变黑的上述器皿放入盛有食盐水的铝制容器中浸泡,一段时间后,黑色完全褪去。
下列成语与该金属有关的是()
A.衣紫腰银B.点石成金
C.铜驼荆棘D.铁杵成针
答案 A
解析某种金属制成的器皿,放置于空气中,其表面会逐渐变黑,如将表面变黑的上述器皿放入盛有食盐水的铝制容器中浸泡,一段时间后,黑色完全褪去,该金属是银,表面会逐渐变黑是生成了Ag2S。
银器放在铝制容器中,由于铝的活泼性大于银,故铝为负极,失电子,银为正极,银表面的Ag2S得电子,析出单质银。
衣紫腰银涉及金属银,故A正确;点石成金涉及金属金,故B错误;铜驼荆棘涉及金属铜,故C错误;铁杵成针涉及金属铁,故D 错误。
8.自然界中的许多植物中含有醛,其中有些具有特殊香味,可作为植物香料使用,例如桂皮
含肉桂醛(),杏仁含苯甲醛()。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肉桂醛和苯甲醛都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聚合反应
B.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肉桂醛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团
C.肉桂醛和苯甲醛互为同系物
D.苯甲醛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位于同一平面内
答案 C
解析肉桂醛含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加聚反应,含醛基可发生加成反应,苯环上H可发生取代反应;苯甲醛含醛基可发生加成反应,苯环上H可发生取代反应,苯甲醛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聚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故A正确;含—CHO的物质可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则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肉桂醛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团,故B正确;肉桂醛含碳碳双键,而苯甲醛不含,结构不相似,则不互为同系物,故C错误;苯甲醛分子中含有苯环和醛基,无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可能位于同一平面内,故D正确。
9.下列有关实验装置、操作,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甲可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FeSO4溶液
B.用装置乙进行实验时若逐滴滴加AgNO3溶液,先出现黄色沉淀,可说明K sp(AgCl)>K sp(AgI) C.装置丙可用于收集氢气
D.装置丁可用于NaOH溶液除去溴苯中单质溴
答案 A
解析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应该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不应放在碱式滴定管中,它能腐蚀橡胶管,A错误;同浓度的氯化钠和碘化钠溶液,滴加硝酸银,先出现黄色沉淀,说明碘化银先沉淀,因为碘化银和氯化银组成相似,可以说明K sp(AgCl)>K sp(AgI),B正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反应,装置丙可以用于收集氢气,C正确;溴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盐,与溴苯互不相溶,分层,可以采取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提纯,D正确。
10.近日,我国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蓝藻人造叶片系统,其核心是一种可以向细胞外分泌蔗糖的蓝藻,其工作原理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系统利用了蓝藻的光合作用
B .理论上,系统出水量小于进水量
C .可用银氨溶液检验产物中是否含蔗糖
D .该系统有望为人类探索太空时解决生存难题提供新思路
答案 C
解析 光合作用的反应是:CO 2+H 2O ――→光能碳水化合物+O 2,该系统利用了蓝藻的光合作用,反应消耗水,理论上系统出水量小于进水量,故A 、B 正确;蔗糖不含醛基,属于非还原性糖,银氨溶液不能检验蔗糖,故C 错误;该系统在太空环境下有望把二氧化碳和水制成人类必需的碳水化合物和氧气,有望为人类探索太空时解决生存难题提供新思路,故D 正确。
11.25 ℃时,向10 mL 0.1 mol·L
-1一元弱碱XOH 溶液中逐滴滴加0.1 mol·L -1的HCl 溶液,溶液的AG[AG =lg c (H +)c (OH -)
]变化如图所示(溶液混合时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a =-8,则K b (XOH)≈10-5
B .M 点表示盐酸和XOH 恰好完全反应
C .R 点溶液中可能存在c (X +)+c (XOH)=c (Cl -)
D .M 点到N 点,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 B
解析 a 点表示0.1 mol·L
-1一元弱碱XOH ,若a =-8,则c (OH -)=10-3mol·L -1,所以K b (XOH)≈c (X +)·c (OH -)c (XOH )
=10-
3×10-30.1=10-5,故A 正确;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
M 点AG =0,则溶液中c (H +)=c (OH -),溶液呈中性,所以溶质为XOH 和XCl ,两者不是恰好完全反应,故B 错误;若R 点恰好为XCl 溶液时,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 (X +)+c (XOH)=c (Cl -),故C 正确;M 点的溶质为XOH 和XCl ,继续加入盐酸,直至溶质全部为XCl 时,该过程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然后XCl 溶液中再加入盐酸,水的电离程度减小,所以从M 点到N 点,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故D 正确。
12.我国科学家开发设计一种天然气脱硫装置,利用如图装置可实现:H 2S +O 2===H 2O 2 +S ↓。
已知甲池中有如下的转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装置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和化学能
B.该装置工作时,溶液中的H+从甲池经过全氟磺酸膜进入乙池
C.甲池碳棒上发生电极反应:AQ+2H++2e-===H2AQ
D.乙池①处发生反应:H2S+I-3===3I-+S↓+2H+
答案 B
解析装置是原电池装置,根据图中信息知道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和化学能的装置,A正确;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甲池中碳棒是正极,所以氢离子从乙池移向甲池,B错误;甲池中碳棒是正极,该电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AQ+2H++2e-===H2AQ,C正确;在乙池中,硫化氢失电子生成硫单质,I-3得电子生成I-,发生的反应为H2S+I-3===3I-+S↓+2H+,D正确。
13.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
一些文物的年代,B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C为金属元素且有两种常见含氧化合物(都含两种元素);若往D单质的水溶液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溶液,可观察到先变红后褪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的两种含氧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都为1∶2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B>D
C.B的氢化物的沸点一定高于A的氢化物
D.原子半径:D>A>B>C
答案 A
解析A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常用的是14C鉴定文物的年代,故A为C,B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该氢化物为NH3,即B为N,C为金属元素且有两种常见氧化物,符合要求的是Na2O和Na2O2,即C为Na,D单质的水溶液滴加少量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说明水溶液显酸性,后褪色说明溶液中含强氧化性物质,即D为Cl。
C的两种含氧化合物分别是Na2O和Na2O2,其电子式分别是、
,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故A正确;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NO3,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ClO4,HClO4酸性最强,故B错误;N的氢化物可以是NH3,也可以是N2H4等,C的氢化物是一类物质,即烃,烃的状态有气态、液态和固态,因此N的氢化物的沸点不一定高于C的氢化物,故C错误;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Na>Cl>C>N,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