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期中检测试卷友情提醒:书写端正,注意卷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你一定能做到!一、看拼音写词语。
10分xiào guǒ rïng qiú suí jí qīn lûâ yì wâi shýn chángzhǔ fù chuüng lián fáng zhǐmíhuî pî bú jí dài二、火眼金睛。
7分1.比一比,再组词。
5分愉()异()防()仍( ) 棉()输()议()访()扔( ) 绵()2.根据上下文选择意思,填序号。
(2分)A疑惑,不明白 B使人迷乱他总是爱谣yáo言惑()众,这种行为让人大惑()不解。
三、成语天地。
9分1. 把成语补充完整,并从中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3分)惊()拍岸()阳似火目不暇()根()叶茂兴风()浪热()非凡2.写出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2分)3.根据课文想成语(4分)(1)“九月,从开始, 北大荒的也就来了。
”你想到的成语是。
(2)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___________,小哪吒用混天绫和乾坤圈制服了三太子,从此东海龙王再也不敢_____________了。
四、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4分1.写一句与坚持有关的名言警句。
(2分)2.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用带点的词语造句)(2分)3.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改成不带问号的句子,意思不变。
)(2分)4.植物的传播方式可有趣了,“椰果”“苍耳”“葡萄”“蒲公英”“豆荚”各有各的本领,你能介绍其中的一种吗?生动一点:(3分) 5.最近你在阅读课外书时,一定有一个故事或一个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印象最深的是,因为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1分1.上半学期中,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从《山行》中的“,。
”这句诗和《枫桥夜泊》中的“,。
”这句诗,可以看出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填季节)景色的。
2.我们在课文中欣赏了不少自然风光:来到拉萨,感觉天空总是、 ,好像一样。
所以有人说“”。
有贴着的白云,湛蓝的天空显得;有拉萨河畔的,湛蓝的天空显得。
走进有“”美称的杭州,月光下的西湖,岸边的华灯,宛如。
欣赏到北大荒的秋天:,大路边,,榛树的叶子全都红了,,把人们的心。
六、阅读理解。
20分(一)夜叉从水底()出来,只见一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
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去。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就把夜叉给打死了。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是:(填序号) (1分) ()A.闪钻扔 B.钻闪扔2.先填空,再仿写。
(3分)小哪吒可机灵啦,。
可机灵啦,。
3.读了“哪吒闹海”的故事,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至少写两个(2分)4.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把故事的名称写下来,至少写两个。
(2分)(二)山村小路上一队青年人在乡村的一条小路上行进。
一条小溪横在他们面前,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小溪并不宽,第一个人略一迟疑,就腾地一跃而过,脚一着地就回头看看后面的人,眉宇间chōnɡ mǎn ()着胜利的微笑。
第二个也一跃而过。
第三个、第四个……都过去了。
他们同样回过头迎接后来者。
最后一个却不是这样,他mò mò de()从旁边搬了块大石头,稳稳地放到小溪中间,然后跨上一脚,又一步跨到了对面。
“走吧。
”他zhāo hu()大家后,又踏上了前进的道路。
还是这么几个人,来到了崎岖的山路上。
山路旁边,有一根枯树枝凌空伸到了路中间。
树枝横在眼睛前面,多不方便啊!第一个人一伸手握住树梢,拉向身后,然后走向前去;那树枝,待他一放手,然后弹回到原来的地方。
接着又是第二个人,第三个人……他们一一照例而过。
又是最后一个人,他也是一伸手,握住树梢,但他又伸出一只手,很容易地把它zhé duàn()了,轻轻地一扔,然后快走一步,跟上了大家。
1.读拼音,在括号中填上词语。
(2分)2.选出下列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2分)弹.回(tán dàn)着.地(zhuî zháo)3.理解短文并填空。
(6分)短文中设置了两处场景:一处是过小溪,大家都,只有最后一个。
另一处是一根枯树枝挡住了去路,前面的人,最后一人。
从这两处表现可以看出最后一人,其他人。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2分)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七、习作。
30分以“×××真有意思”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不管是物品,还是动物、植物,或是人物、景物,只要有意思就行。
注意要把“怎么有意思”写具体。
三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检测试卷参考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10分xi ào gu ǒ r ïng qi ú su í j í q īn l ûâ y ì w âi sh ýn ch áng zh ǔ f ù chu üng li án f áng zh ǐ mí huî p î b ú j í d ài 二、火眼金睛。
7分1.比一比,再组词。
5分愉(愉快 )异( 异同 ) 防(防备) 仍( 仍然) 棉(棉花) 输( 运输 )议(议论 ) 访( 访问 ) 扔(扔下 ) 绵( 绵羊 ) 2.根据上下文选择意思,填序号。
(2分) A 疑惑,不明白 B 使人迷乱效果绒 球 随 即 侵略 意味 深长 迫不 及待嘱咐窗帘 防止 迷惑他总是爱谣yáo言惑(B)众,这种行为让人大惑(A)不解。
三、成语天地。
9分1. 把成语补充完整,并从中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3分)惊(涛)拍岸(骄)阳似火目不暇(接)根(深)叶茂兴风(作)浪热(闹)非凡2.写出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鸡飞狗跳)(亡羊补牢)(任写2个即可)3.根据课文想成语(4分)(1)“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 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你想到的成语是一叶知秋。
(2)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小哪吒用混天绫和乾坤圈制服了三太子,从此东海龙王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四、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4分1.写一句与坚持有关的名言警句。
(任写一句即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2.只有...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用带点的词语造句)(2..黑黝黝分)如:他用手抚弄着她的那黑黝黝的不柔顺的头发。
3.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改成不带问号的句子,意思不变。
)(2分)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不可以交给你们。
4.植物的传播方式可有趣了,“椰果”“苍耳”“葡萄”“蒲公英”“豆荚”各有各的本领,你能介绍其中的一种吗?生动一点:当蒲公英成熟了时候,风一吹,一个个就乘着降落伞飞向远方,寻找他们的梦想。
(豆子熟了,太阳一晒,种子就炸裂了,跳着舞离开了妈妈。
苍耳一身长满了刺,当动物或人从它身边经过,不小心就被粘附在动物皮毛上或人的衣服上。
在阳光下,葡萄种子宛如一串串紫色的珍珠,鸟儿馋得直流口水,悄悄飞过来,一口啄一颗葡萄。
吞进肚子里的葡萄肉被消化吸收了,可那硬硬的种子却消化不了,最后随着粪便一起排出来。
椰果靠水来传播,椰子成熟以后,椰果落到海里便随海水漂到远方。
)5.最近你在阅读课外书时,一定有一个故事或一个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印象最深的是关云长,因为在三国演义中他不贪图富贵,义薄云天,打听到刘备下落后辞离曹操,过五关斩六将去寻刘备。
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1分1.上半学期中,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从《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句诗和《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句诗,可以看出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天(填季节)景色的。
2.我们在课文中欣赏了不少自然风光:来到拉萨,感觉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所以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走进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杭州,月光下的西湖,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欣赏到北大荒的秋天: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的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六、阅读理解。
20分(一)夜叉从水底()出来,只见一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
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去。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就把夜叉给打死了。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是:(填序号) (1分) (B)A.闪钻扔 B.钻闪扔2.先填空,再仿写。
(3分)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
我家的一只大花猫可机灵啦,一下逮住了想逃跑的小老鼠。
3.读了“哪吒闹海”的故事,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至少写两个(2分)称霸一方、兴风作浪、治一治。
4.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把故事的名称写下来,至少写两个。
(2分)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等(二)山村小路上一队青年人在乡村的一条小路上行进。
一条小溪横在他们面前,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小溪并不宽,第一个人略一迟疑,就腾地一跃而过,脚一着地就回头看看后面的人,眉宇间chōnɡ mǎn(充满)着胜利的微笑。
第二个也一跃而过。
第三个、第四个……都过去了。
他们同样回过头迎接后来者。
最后一个却不是这样,他mò mò de(默默地)从旁边搬了块大石头,稳稳地放到小溪中间,然后跨上一脚,又一步跨到了对面。
“走吧。
”他zhāo hu(招呼)大家后,又踏上了前进的道路。
还是这么几个人,来到了崎岖的山路上。
山路旁边,有一根枯树枝凌空伸到了路中间。
树枝横在眼睛前面,多不方便啊!第一个人一伸手握住树梢,拉向身后,然后走向前去;那树枝,待他一放手,然后弹回到原来的地方。
接着又是第二个人,第三个人……他们一一照例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