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电线电缆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电线电缆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电线电缆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第一篇国内外电线电缆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国内电线电缆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电线电缆产品按照国内行业习惯可分为五大类:裸线、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电力电缆、通信电缆与光缆、绕组线。

现有电线电缆品种已超过2000种,规格10多万个。

自从1939年昆明电缆厂制造出我国第一根电缆起,我国电线电缆行业逐步发展,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突飞猛进后,至今已超越美、日、欧,成为世界第一大电线电缆生产国。

(一)国内电线电缆行业概况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2009年初,我国电线电缆行业有规模以上企业4290家。

2008年工业产值(现价)6904亿元,年用铜量396万吨(占全国铜用量的60%以上)、用铝量138万吨。

从1990~2008年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CAGR)23%,近三年的CAGR为33%(含铜价上涨因素)。

电线电缆行业的特征是“料重工轻”,相同实物产出量的情况下,原材料价格变动对产值、销售收入等价值量的影响非常大。

判断实物产出的增长状况业内又常以导体当量(注:导体当量= 1X铜用量+ 2X铝用量)来综合计算。

对“八五”以来行业导体当量产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的五年期平均增长速度对比表明,自“八五”以来,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实物产出增长在四个“五年”期间(注:“十一五”为估算值)中均保持了11%以上的高速增长,工业总产值保持了13%以上的增长、工业增加值保持了18%以上的增长。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实物产出增长达到12%,总产值和增加值增长均超过20%,中国电线电缆制造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

(二)国内电线电缆行业经济效益情况总体而言,在市场普遍供过于求的格局下,我国电线电缆企业之间的竞争突出表现为以价格战为主要特征的恶性竞争,行业的利润空间不断压缩。

同时面对强势和垄断的用户,分散或过度竞争的线缆企业失去了讨价还价的话语权。

电线电缆企业受到上游材料价格上升、下游产品价格一低再低的双重挤压,使利润率一直徘徊于很低的水平。

近年来,铜等有色金属原材料价格的急剧上涨,起初阶段企业因难以承受已签订、正在执行的合同的损失以及流动资金规模增大的压力而普遍感到经营困难。

客观环境逼迫企业重视提高运营的效率和风险管理,同时随着铜价上升周期的延长,原先十分透明的产品价格体系和不断走低的产品价格开始重新进入一个比较混沌的状态。

频繁波动的铜价,不仅使生产厂商不断变更报价、缩短报价有效期,用户难以适从,而且这样使原先在与用户讨价还价博弈中一直处于劣势的生产厂商在铜价频繁波动中获得了产品价格变动的“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及好处,获利空间增大,因此,近几年电线电缆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总体呈现了回升的态势。

(三)国内电线电缆行业布局及集中度情况以区域划分,我国电线电缆制造的主要地区集中在华东、中南以及华北地区。

而华东地区电缆产业更为突出,占据行业的半壁江山,相对而言也是企业发展比较迅速,竞争比较集中、激烈的地区。

其自然形成的分布状况与地理区位、交通、经济、人才以及政策等优势密切相关。

从企业数量看,华东地区2008 年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30 家,以上海市和浙江省的企业数量最多。

2008年上海市拥有规模以上电线电缆制造企业642家,浙江省拥有规模以上电线电缆制造企业625 家,同时也是国内企业最为集中的两个省份。

而中南地区的广东省辖区内企业单位数在国内排在第三位,华北地区的河北省、华东地区的江苏省、山东省企业数量紧随其后。

从行业的资产规模来看,近年来华东地区电线电缆制造企业的资产规模扩张较快,说明中国电线电缆制造行业在华东地区保持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从市县区域经济范围看,在华东、中南、华北区域内已形成了若干个产业集群和产品生产基地:江苏宜兴、河北宁晋的电力电缆企业群;江苏吴江和浙江富阳的通信光电线缆企业群;浙江临安的射频电缆企业群;安徽无为的特种电缆企业群;广东东莞的电子线缆企业群以及相对集中的浙江、广东的绕组线企业群体。

按企业规模来看,一些重要产品制造规模居行业领先的企业也主要集中在华东。

如以生产中高压电力电缆为主的江苏宝胜、江苏远东、江苏上上、青岛汉缆、无锡江南等;生产通信光缆的江苏亨通、江苏永鼎、浙江富春江、浙江富通;生产绕组线的安徽铜陵精达、福州大通集团等。

目前,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前二十位的企业占了全行业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的近20%,利润总额的22%左右。

近几年在行业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产业的集中度并没有提高。

但在一些专业化产品方面产业的集中度已较高,如光缆、漆包线等产品制造领域前20位厂商的产值约占行业总体的60%。

(四)我国电线电缆行业进出口情况近年来我国电线电缆进出口保持高速、持续增长,贸易顺差还在继续扩大。

据统计,2008年1~12月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624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3%;占行业工业销售产值的9%;同比前几年增长趋缓。

从进出口综合情况看,我国电缆产品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各个电压等级的电缆、布线和绕组线这类产品。

在出口产品中,布线所占比例最高为20.6%,其次是各个电压等级的电缆18.2%,两者之和接近40%的比例。

在进口产品中各个电压等级的电缆比例最高,为34.8%,其次是绕组线15.9%。

从我国进出口单价(重量价格比)来看,我国电线电缆的出口总体单价为6.19美元/千克,而进口单价为11.73美元/千克。

出口总体单价只有进口的52%,表明我国的出口依旧属于低附加值的产品。

我国电线电缆产品主要输往邻近的日本、韩国、台湾地区、东南亚以及北美、西欧,还有部分通过香港进行转口贸易。

其中输往亚洲的电线电缆贸易额约占58%、北美洲约占19%、欧洲约占16%。

产品主要以低附加值的产品为主,与欧美日国家同类产品相比,我国线缆产品更具有价格优势。

由于普通的线缆进口产品在中国国内市场不具有竞争优势,因此电线电缆进口贸易一般集中于国内制造难以满足的产品,且主要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及东南亚等产业转移接受国以及欧美等国,我国电线电缆进口贸易主要来自于亚洲(贸易额占77%)、欧洲(贸易额占12%)和北美洲(贸易额占9%)。

对比进出口额及国内销售额可以发现,我国电线电缆产品自给率达到85~90%。

随着我国电线电缆产品制造技术、研发能力以及质量水平的提高,我国电线电缆产品在全球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出口贸易在未来将有广阔的前景。

(五)国内电线电缆产业产品构成情况电线电缆产品主要分为五大类:裸电线及裸导体制品、电力电缆、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通讯电缆及光纤光缆、电磁线(绕组线)。

此外,还有电线电缆的衍生/新产品:电线电缆的衍生/新产品主要是因应用场合、应用要求不同及装备的方便性和降低装备成本等的要求,而采用新材料、特殊材料、或改变产品结构、或提高工艺要求、或将不同品种的产品进行组合而产生。

采用不同材料如阻燃线缆、低烟无卤/低烟低卤线缆、防白蚁、防老鼠线缆、耐油/耐寒/耐温线缆等;改变产品结构如:耐火电缆等;提高工艺要求如:医用线缆等;组合产品如:OPGW、海底综合电缆等;方便安装和降低装备成本如:预制分支电缆等。

中国五类产品生产量(价值量)大体上分别占电线电缆总产量的比重如下:裸电线15%、绕组线18%、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24%、电力电缆32%和通信电缆11%。

现阶段中国电线电缆的产品结构比较落后,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比重过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比重过小。

而发达国家上述五类产品所占比例分别为9%、18%、44%、14%和21%,产品结构明显优于中国。

这种产品结构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基本国情相吻合。

一般来说,电线电缆单位长度用铜量大的产品,其价值量也相应较高,如生产电力电缆为主的企业,其年产值规模一般要高于生产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为主的企业。

(六)国内电线电缆配套产业(材料、设备及附件)的发展状况1、电线电缆材料材料是电线电缆产品发展的关键元素,电线电缆技术的发展、产品的更新都必须以材料为基础。

电缆材料的品种很多,其中塑料和橡胶是电线电缆绝缘、护套用的主要材料。

目前,塑料材料用量占电缆材料总用量的65%,橡胶材料占25%,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开发,橡塑共混技术的应用已非常广泛,其用量约占10%。

目前,国内专业生产电线电缆材料的生产厂家超过300家,一般的都为中小企业,生产规模较小,主要以一种材料加工为主,产品比较单一,品种齐全的材料加工企业很少。

近年来,电线电缆新材料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电线电缆新产品的研发与制造,电线电缆材料的国产化,降低了我国电线电缆产品的制造成本。

目前国产电线电缆材料的品种达到国外品种的85%以上,如35KV以下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料已完全国产化,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保证,配套的内外半导体屏蔽料也实现了国产化。

硅烷交联电缆绝缘料不但实现了两步法产品的工业化生产,还开发了一步法新工艺的硅烷交联电缆绝缘料。

低烟无卤阻燃电缆料国内生产已经普及,各项指标和工艺性能都达到或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

各种辐照电线电缆的材料国内大多数都已能正常生产。

总体来说我国电线电缆材料发展水平与先进国家之间差距有所缩短,基本满足了国内电线电缆产品制造的需要。

同时,为满足健康、安全的目的,国内电线电缆产品开始注重应用生态设计技术(无卤、不含铅等重金属、低烟、阻燃、燃烧时不产生腐蚀性气体、可再利用),电线电缆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趋势明显。

如无卤低烟绝缘和护套料的推广应用,符合欧盟Rohs指令的电缆材料的推广应用等。

但国内还有一部分电缆材料难以满足产品高技术、高性能的要求,需要从国外进口。

例如高压和超高压电缆用的可交联聚乙烯电缆料以及与之配套的半导电内外屏蔽料和生产电缆附件用的有些材料等国内目前还无法生产。

除国内生产电缆材料的工艺装备不能满足要求的原因外,电缆材料研发的投入低、研发能力薄弱也是重要因素。

2、电线电缆专用设备电线电缆专用设备的发展将大大地推动电线电缆行业的技术进步、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近年来,我国电线电缆专用设备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开发了新型国产专用设备,改进、完善了原有设备。

新工艺、新技术在行业中普遍推广使用;设备成套能力增强;设备的技术水平、性能和可靠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设备制造厂的专业特点也比较明显,一批知名企业凸显,其主导产品达到或接近八十年代或九十年代初进口设备的水平,国产电线电缆专用设备已能基本满足我国常规电线电缆生产的需求。

由于国产专用设备所采用的工艺是先进的,设备功能是齐全适用的,且价格仅为先进工业国家同类设备的1/3~1/5,甚至更低,有着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因此不仅在国内市场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设备出口到一些发展中国家。

尽管如此,我国电线电缆专用设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明显。

首先,自主开发能力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