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议论性散文的写法

高考议论性散文的写法

议论若得法,华彩铸文章——高考议论性散文写作指导一、考点聚焦有这样一种文体,它不像议论文那样步步为营,循规蹈矩,也不像散文那样含蓄蕴藉,文采飞扬,它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能在形象中传达道理,在抒情中渗透观点。

这种文体因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更便于阅卷者快速领会作文的内容和目的而成为近年高考考场作文新宠,深受考生喜爱,深受阅卷者青睐。

这是一种怎样的文体呢?它叫做议论性散文。

这是一种介于典范性议论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

它具有议论性,所以观点明朗,态度鲜明;它具有散文性,所以选材广泛,写作自由。

在近五年高考中,那些题干中写有“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文体不限”字样要求的作文题目,大都可以写成议论性散文,如2019年江苏卷材料作文“水与盐”、2018年北京卷“青山绿水图”、2017年全国卷Ⅱ材料作文“合理引用名句”、2016年上海卷材料作文“柔软与坚硬”、2015年山东卷材料作文“丝瓜藤,肉豆须”等,考生都可以写成议论性散文。

这种文体不仅容易成文,而且容易征服阅卷老师,获得高分!二、考点精讲考生如果能够驾驭这种文体,考场作文就可以大获丰收。

那么议论性散文与典范议论文的具体区别有哪些?为了便于考生理解议论性散文与典范议论文的具体区别,我们运用比较分析法讲解。

比较一:在结构和语言方面,议论性散文与议论文有明显不同。

先看一组来自2015年天津考场的例子。

高考议论文《将纸质阅读进行到底》片段:开头部分: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有人喜欢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有人喜欢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而我则主张将纸质阅读进行到底。

其理由有三:中间部分:首先,纸质书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烙刻着许多文化记忆。

……其次,电子阅读时代,人们的阅读效率低,喜贪多却不求深,仅是进行浅阅读,收益甚微。

……再次,纸质书本更容易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交情。

……结尾部分:纸质书本是传统文化的载体,电子产品是现代科技的体现。

将纸质阅读进行到底,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放弃电子阅读方式。

毕竟,在数字化的今天,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抵制这时代浪潮的汹涌冲击。

只是,我们每一人都可以放慢脚步,认真阅读几本散发着墨香的纸质书本,感受书本的气息,为这个浮躁的社会增添一份诗意。

高考议论性散文《手捧墨香,悦读青春》片段:开头部分: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有的人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有的人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我却喜欢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中间部分:纸质书本,犹如一个有温度有灵魂的恋人,相处久了,你就会对她产生情愫,恋恋不舍。

……纸质书本,犹如一位温柔亲切的母亲,包容你所有的任性。

……纸质书本,如一个敦厚耐心的师长,循循善诱。

……纸质书本,就像一个倾心倾知的朋友,伴随你一起成长。

……结尾部分:夏日的午后,坐在藤椅上,慢慢翻阅一本古色古香的书,轻轻吟诵木心先生的《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手捧墨香,悦读青春,真是一件格外惬意的事情。

从上述对比中,我们可知,议论文开头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结尾旗帜鲜明地解决问题,行文过程着眼于概念的阐释和问题的分析,语言理性、冷静、严密;而“议论性散文不管是开头的入题,还是结尾的总结,似乎把理性的目的收在身后,而在身前举出感性的大旗,摇动大旗鼓动人心,语言鲜活,充满感情甚至是激情,指引人走向既定的目标”(胡家曙语)。

比较二:在内容的展开方面,议论性散文、议论文、一般性散文,也各有不同。

再看一组来自2009年四川高考考场的例子:高考议论文《熟悉》片段:“一个崇高的目标,经过不懈的努力,就会成为壮举”,主观能动性使我们积极地改造熟悉的世界。

瓦特面对熟悉的部件,改造出工业革命的龙头——蒸汽机;居里夫人面对熟悉的反应堆,提炼出放射性元素——镭;富兰克林面对熟悉的风筝,证实了雷电的本质;西门子面对熟悉的电磁理论,制造出实际可用的发电机。

面对熟悉的事物,人类需要动手实践,给它带来新的动力。

高考一般性散文《熟悉》片段:熟悉的家乡,有清凌凌的水与蓝盈盈的天。

爷爷的渔网在这长歌短诗般的山水之中,日复一日地收缩。

我时常怀念那一场景:爷爷站在小木船船头,划动着双桨,哼着小曲儿“清凌凌的水啊,蓝盈盈的天……”我将小手放进清凉的河水中,随着船的前行在河面划出优美的曲线……我熟悉的家乡,我多想投入你的怀抱,回到熟悉的山水中,洗涤我心灵的尘埃。

高考议论性散文《熟悉》片段:我们所熟悉的,只是天才的成功。

“八金”的荣耀环抱了菲尔普斯,我们以为凭他的体质和条件,这是自然而然,甚至是理所当然的,却忽略了他从小每天被母亲逼入泳池进行训练的辛苦,忽略了他大学每天近10个小时高强度训练的艰辛。

而正是这些不为人知的苦痛,才成就了游泳史上的奇迹!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知三种文体在内容展开上使用的方式是不相同的:第一个片段由理及事再及理,第二个片段颇有画面感、情感性,而第三个片段则有事,有理,有情,三者浑然一体。

议论文的内容展开,从整体看,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环节;从局部看,主体部分的每一个单元内容也要分为“说理——举例——再说理”三个层次,开头的说理提出观点,接着进行举例论证,其后再进行议论,深化主旨。

一般性散文的内容展开,首先是带着感情寻找相应的对象,然后在叙写对象时重视画面感、情境感,让人如临其境,产生共鸣。

议论性散文的内容展开,重目的而不拘泥于形式。

它首先有说理的内在目的,然后或在叙事中寄托这种目的,或在抒情中点化这种目的。

有时候,还可以直截了当地直奔主题,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考点攻关那么,议论性散文写作捷径又有哪些呢?笔者认为除了要注意安排结构、锤炼语言外,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开头要先声夺人。

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惊目,不愿弃去”。

讲的就是文章要先声夺人。

为此,必须做到“两要”:1.要照应标题,围绕中心,叙议抒写,融为一体。

应试议论性散文,最好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或者论题,并照应标题。

议论性散文还可以将叙述、议论、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以突出文章的重点。

如2017年全国卷Ⅱ满分作文《兀自花开兀自芳》的开头:深谷幽兰,静静绽放,不羡牡丹之华贵,花香自赏;明月昙花,不慕玫瑰之绝色,清香诱人。

无羡无慕,不仰望,不自弃,兀自花开,自然绝伦。

诚如李清照所咏:“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2.要短小精悍,麟凤其采,先声夺人,事半功倍。

除了以故事开篇以外,引论一般要把持在150字以内。

要注意文字的精巧,少用长句,多用短句、排比句和对偶句。

如2019年浙江卷议论性散文《你若不伤,岁月无恙》的开头:似荷,只能远观;如茶,可以细品;像风,不必在意;是树,值得依靠。

任何人都不是你的复制与想象,你要记得,不拘一格;你还要记得,没有人是你的全集。

做最好的自己,我们要认清自我,坚持心中那份信念。

(二)论据选用要得法。

近年高考议论性散文佳作,选用常见论据的技法有:1.名句串联法。

根据表达需要,将一些名言名句镶嵌在文段中,串联成文,造成一种前呼后应、排山倒海的气势。

如2017年卷高考作文《诵便捷之诗,歌发展之章》现实生活中,距离是人与人之间的千山万水,是你我遥遥相望却不可及的无奈。

古时的许多文人墨客因为距离的无法逾越,写出了多少感人泪下的诗篇。

因为距离,王维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落寞;因为距离,李清照有“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辛酸;因为距离,马致远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叹息。

而高铁的出现,让“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无奈少了几分,让“日日思君不见君”的愁绪也消解了些许,让日行千里甚至日行万里的梦想也成为可能。

作者拈来王维、李清照、马致远等人有代表性的诗句,串联成文,化繁为简,形成了文章本身的张力和质感,给人以内容的厚重感和更多的诗意回味。

2.素描列举。

即用概括、凝练的语言把所引事例讲明白就可以了,而不必具体展开进行叙述。

如2015年山东卷高考作文《素履之往,独行愿也》:邓小平三起三落,却咬紧牙关投身改革春潮,终谱写了壮丽的诗歌;爱因斯坦逃离纳粹封锁的西欧,失去家园,他未顾及痛苦就夜以继日的钻研,终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霍金染病从此失去行动能力,可他的双眼却洞穿了古今,思维贯穿了宇宙……作者对邓小平三起三落、爱因斯钻研科学、霍金战胜疾病这三件事情,没有展开过多的铺写,而是千方百计地加以浓缩,以素描的形式出现,较好地证明了宽容的重要性,收到了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艺术效果。

3.正反展示。

即正反列举,使所论述的内容正误分明,是非显豁。

如2017年全国卷Ⅰ《科技之光,照耀神州》科技之光带来的“大速度”,是飞驰的高铁。

高铁,对世界、对中国而言都是新面孔。

然而在中国,你看到的是世界上最多最发达的高铁网。

你也许无法想象,早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铁路上火车慢如马拉的场景,而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高铁所展现的“中国速度”让世界眼前一亮。

改革开放以来,你们或许以为中国只是“制造大国”,可今天我们已奋力跨向“制造强国”,更是由“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智造”,向世界交出了一张漂亮的名片。

文段选用了中国交通运输今昔巨变两个论据,反正结合,对照鲜明,充分说明了高铁带来当今我国交通的改变,从而有力地证明了“科技之光带来‘大速度’是飞驰的高铁”的论点。

(三)分论点要合理。

高考议论性散文成功的关键在于学会拟写分论点。

分论点拟写的常见方法有:1.分解法。

用间接的语句对中心论点进行展开与说明。

如《无用之用》中心论点“无用之用方是大用”。

考生分解为三个分论点:①“无用之用”妙在微;②“无用之用”妙在深;③“无用之用”妙在远。

2.阐述法。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揭示与阐发。

如,优秀议论性散文《担当》在“提高全社会的担当意识,已刻不容缓”这一中心论点后,从“担当需要一个人有良好的品德”“担当需要一个人有果敢的勇气”“担当需要一个人有过硬的实力”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3.分类法。

即分门别类地提炼分论点。

如以《人之固本,修心为上》为题作文,在提出“修心是何等重要”的论点后,将“修心”分为四类①嫉妒之心不可有;②轻狂之心不可存;③宽容之心须常养;④自省之心须常修。

4.利弊法。

即从“谈作用说危害”的角度提炼分论点。

如200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学我者死,似我者生》在提出论点后,分为两个分论点:①善于模仿,才会成就辉煌;②拙于模仿,则会自毁前程。

此外,还要用鲜活的语言和灵活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意图。

佳作展示:心有所重,不忧蔓绕日熏空蒙,落花所重绽香于心,临东而去,于溪流的怀抱下历游;细雨微酿,缓浪所重闲逸于心,予谷冽然清碧,汩汩绕青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