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缆线路安装工艺标准

电缆线路安装工艺标准

2-7 电缆线路安装工艺标准本工艺标准适用于10及以下电力电缆、控制电缆线路安装工程的施工。

1 施工准备1.1 施工材料及机具1.1.1材料砂子,红砖:240×115×53,混凝土保护板:300×150×30—300×250×30,混凝土标桩:100×100×1200,镀锌精制带帽螺栓:M8×100—M10×100,裸铜线:162内,铜接地端子带螺栓,镀锌扁钢,镀锌电缆卡子:2×35,标志牌,封铅,硬脂酸:一级,电缆吊挂:3×50—3×100,铜铝过渡接线端子,铜接线端子,铝接线端子,铜压接管,铝压接管,自粘性橡胶带,塑料手套:型,塑料带20×40m,电力复合酯:一级,石英粉,环氧树脂,苯二甲酸二丁酯,乙二胺,聚酰胺树脂:651#,硬脂酸:一级,丙酮,丁腈橡胶管,相色带20×20m,双面半导体布带20×5m,铸铁终端盒,铸铁中间头盒,环氧树脂终端头盒,环氧树脂中间头盒,铅皮中间头盒,镀锌铁终端头盒(自制),热型终端头手套,硝胺炸药,雷管,导火索,乙炔气,氧气,普通硅酸盐水泥,电焊条:结422 φ3.2,汽油,镀锌铁丝:8#—12#,钢板:δ4-10,石棉绒,镀锌管卡子100—150,钢套管,沥青枕木,沥青清漆,砂轮片:φ100—400,防锈漆,棉纱,膨胀螺栓:M8—M16,冲击钻头:φ8—16,塑料胀塞:φ6—8,尼龙扎带300,木螺钉M4.5—6×15—100,油毛毡,石棉扭绳,石油沥青10#,沥青绝缘漆,橡胶垫,焊锡丝,焊锡膏,锯条:300。

1.1.2机具载重汽车:5T,汽车吊:5T,交流电焊机:21,液压千斤顶,直流弧焊机,台式砂轮机,潜水泵,电动空气压缩机103,电缆盘托架,转向导轮,电缆滑托,三角架,倒链钢丝绳,手持扩音器,无线对讲机,绝缘摇表,耐压试验设备,手持放电器。

1.2作业条件1.2.1施工所涉及到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建工程已基本结束,电缆敷设后不能再进行的土建施工工作已全部结束。

1.2.2 电缆层、电缆竖井等没有渗漏现象,影响电缆线路施工的装饰、粉刷、油漆等工作已全部结束。

1.2.3预留孔洞、预埋铁件、预埋保护管符合设计要求且无遗漏,预埋铁件能满足安装要求。

1.2.4影响电缆线路安装的临时设施、模板及建筑废料等已清理干净,运输通道畅通无阻。

1.2.5 电缆沟排水畅通无积水。

1.2.6施工用主、辅料已备足,并有厂家或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合格证书、产品合格证、材质检验合格证书(三证有一证即可)。

2 操作工艺2.1 工艺流程2.2 装卸、运输2.2.1电缆敷设所用材料品种较多,数量较大,因此尽量减少二次搬运。

2.2.2 按施工计划有序地将电缆及其它主、辅料运到指定地点,尤其是砖(或盖板)、沙应按需要堆放,不应集中堆放。

(可事先绘制砖、沙沿电缆沟堆放示意图)2.2.3装卸电缆盘时,应立放,不得平放,且电缆端头要固定牢靠。

由于电缆盘易滚动,装车后应采取好防滚动措施,卸电缆盘时禁止直接向下推放,可采用搭设木板滑道缓慢下放。

2.2.4在装卸电缆盘时,应注意保护电缆盘本体不受损坏、变形。

2.2.5短距离运输可采用滚动电缆盘方法。

滚动时,应按电缆盘上标注的箭头方向,如未标注箭头时,可按电缆的缠绕方向滚动,切不可反缠绕方向滚动,以免电缆松弛。

长距离运输应采用载重汽车或其它运输工具,并将电缆盘固定牢靠,防止相互撞击。

2.2.6设计上采用的电缆保护管若是混凝土管、陶土管、石棉水泥管、硬塑料管,装卸、运输时应注意防止受强烈的震动和机械撞击,受到的挤压强度不应超过保护管的承受能力。

2.2.7根据施工的先后顺序、不同时间使用的主、辅料应分批运至施工现场指定地点,不宜一次性全部运至施工现场。

2.3 开盘、开箱检查2.3.1 成盘电缆运至施工现场后,应会同建设单位或供货单位共同对电缆的盘数、每盘电缆的名称、型号、规格、电压等级、实际长度、出厂日期、生产单位与装箱清单核对清楚,并如实做好记录。

2.3.2根据装箱技术文件核对电缆的性能应相符并满足设计要求。

2.3.3电缆及附件无机械损伤,表面防腐层、铠装层完整无松散、断残现象。

2.3.4油浸电缆封端完好,无渗油现象。

2.3.5附件不受损、不短缺,型号、规格能满足电缆施工的需要。

2.4 保管2.4.1电缆应集中分类存放,存放场地应无积水,通风应良好,运输通道畅通无阻。

2.4.2盘上电缆禁止平放。

散装无盘较短电缆,应事先理顺盘,整好后用绳子多处捆扎,再平放至适合存放的地放,无盘电缆不宜叠放。

2.4.3 为防止电缆绝缘层老化,应有防潮、防晒措施。

2.4.4陶土管、混凝土管、石棉水泥管、硬塑料管堆放应注意管子自身承受能力。

2.4.5 金属管材尽量置于库房内存放,必须露天存放时,应采取分层叠放(用方木或板材隔开)。

有条件还可搭设防雨雪的遮盖棚。

2.4.6 电缆附件置于干燥室内存放。

2.5 电缆保护管敷设2.5.1 钢管、铸铁管、陶土管、混凝土管、石棉水泥管、硬塑料管,均可作为电缆保护管,具体采用哪种管则由设计定。

2.5.2电缆保护管与热力管道之间的净距,平行时,不应小于1m,交叉时,不应小于0.5m。

当受到条件限制时,应采取隔热保护措施。

2.5.3 埋入地下的钢管或铸铁管,管内外均应涂沥青防腐漆。

2.5.4 埋入混凝土中的钢管,管外壁不涂刷防锈漆,管内壁涂刷防锈漆。

2.5.5明敷钢管管内、外壁应涂一道防锈漆和一道调合漆。

2.5.6 保护管埋入地下的深度应符合电缆穿管埋设深度的要求。

一般埋入深度不小于0.7m,冻土层大于0.7m时应埋于冻土层以下(一般约为-0.9m)。

2.5.7 保护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作规定,但如有引出的管口时,宜将弯曲部分埋入混凝土中。

2.5.8 引至设备的保护管,管口位置应便于电缆与设备进线口接线端子的连接。

2.5.9 引至落地配电盘(柜)的保护管,管口露出盘(柜)基础不宜超过20~30,引至墙挂式、嵌入式配电箱的保护管,管口距箱壁不宜超过10。

2.5.10 保护管伸出建筑物散水坡的长度不应小于250。

2.6 电缆沟开挖2.6.1根据设计图纸测量放线,核对电缆线路上地下设施和地面建筑设施情况,确定电缆实际走向。

2.6.2 根据施工现场的自然标高,通过测量确定每段电缆沟的实际开挖深度。

2.6.3开挖时应根据电缆沟的实际开挖深度和土质情况适当放坡,以防塌方。

2.6.4开挖电缆沟时,在沟的两端应挖存线坑,存线坑直径的大小,应视电缆规格而定,一般按5m的存线余度放线。

2.6.5电缆沟的开挖深度,一般在土0.00以下-0.7m,冻土层超过-0.7m时,一般在土0.000以下-0.9m,(具体因地区定),应考虑铺设的100砂层的厚度。

2.6.6电缆沟的开挖宽度应决定于同一沟内电缆敷设的根数。

2.6.7电缆沟的开挖宽度,一般由设计给定尺寸。

2.7 电缆支架制安2.7.1 电缆支架如果未予设计可根据电缆型号、规格、同一层的根数、走向来选择支架的形式和材质。

2.7.2 电缆支架一般宜选用型钢制作(基本以角钢为主)。

2.7.3电缆支架除锈后涂刷防锈漆一道,调合漆一道。

当位于湿热、烟雾及有化学腐蚀环境时,应作相应的防腐处理或热镀锌,所有焊接处均应作防腐处理。

2.7.4电缆支架分为单支架、带斜撑支架、T型支架、Π型支架、多层支架、组合支架、大型支架、桥式支架。

2.7.5组合支架:各横撑净距允许偏差±2,层间净距不应小于两倍电缆外径加10,充油电缆不应小于两倍电缆外径加50。

当设计无要求时,可参见表2.7.5。

2.7.6 电缆支架横担至沟顶、沟底、楼板、沟盖板的距离当无设计要求时不宜小于表2.7.6的规定。

2.7.7电缆支架间距当无设计要求时,可参见表2.7.7的规定。

电缆支架层间最小允许垂直净距表2.7.52.8 电缆桥架安装2.8.1 在施工电缆桥架之前最好由空调专业、管道专业、电气专业共同绘制安装工程综合平衡图,以避免出现打架现象。

支架横档与相应部位的最小距离表2.7.6电缆支持点间距离表2.7.72.8.2根据设计图纸给定的标高、走向再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放线定位。

2.8.3电缆桥架安装应横平竖直,安装牢固可靠。

2.8.4 电缆桥架水平安装时,托架间距不宜大于2m。

2.8.5电缆桥架层间距离不应小于0.20m,防干扰的电缆桥架层间距离不应小于0.50m (加屏蔽盖板时可减少为0.20m)。

2.8.6电缆桥架底边距地面距离不应小于2.00m,无人行走处不应小于1.80m。

2.8.7电缆桥架与其它设施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2.8.7的规定。

电缆槽与其它设施间的最小净距表2.8.72.8.8电缆托架的横撑的长度应比所托附的电缆桥架的宽度长出10~30,电缆托架横撑的固定端不应低于固定端。

2.8.9室外和尘埃较多的场所安装的电缆桥架应加装防雨(防尘)盖,防雨(防尘)盖应与电缆桥架相匹配。

2.8.10当工程设计无规定时,从电缆桥架起端至电缆桥架末端可采用φ8镀锌圆钢或―20×3镀锌扁钢作为接地线。

通长敷设在电缆桥架内,并确保全长能形成电气通路。

2.8.11对于大跨距的电缆桥架(6m),安装时要考虑好吊装方案,既要保证桥架不变形,又要保证不因桥架本体较重或绑扎不牢靠而滑脱。

2.9 电缆施放前的准备工作2.9.1根据设计图纸绘制电缆实际敷设线路图,将每根电缆的敷设顺序、起端位置、末端位置、电缆走向、电缆实际需用长度(含存线)、型号、规格、电缆敷设方式、电缆保护管的材质、规格、长度、具体位置在图上标注清楚。

2.9.2选择架设电缆盘的位置,一般应选择电缆集中的始端或末端,地面平整压实。

2.9.3架盘时电缆盘离地面的高度宜在50-100之间,电缆应从盘的上方引出。

因吊装工具架盘有困难时,可先使电缆盘托架置于电缆盘中心轴横撑上,然后开挖电缆盘底部,直至电缆盘离地面50—100为止。

2.9.4检查到货的电缆,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缆应满足每根电缆敷设长度的需要,尽量减少中间接头。

2.9.5沿电缆敷设的路径,应清除掉影响施工的障碍物,使电缆敷设通道畅通无阻。

2.9.6影响电缆敷设的工程项目应全部结束。

2.9.7敷设电缆所需要的吊运机具、电缆施放机具、人力、附属材料等应满足施工需要。

2.9.8 具体的安全措施已准备完善。

2.9.9 与电缆敷设相关的电缆保护管、电缆支架、电缆桥架、电缆沟等应满足施工需要,并经工程监理验收合格。

2.9.10 电缆经耐压试验或摇测绝缘其绝缘强度符合规范或设计要求。

2.9.11电缆经外观检查无异常现象。

2.10 电缆管内敷设2.10.1通入交流电的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内,通入交流电的多芯电缆必须单独穿入钢管内,不允许多芯电缆两根或两根以上穿入同一钢管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