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轮复习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一轮复习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宋明理学刘田庄中学高二丁保华(设计思路:本案首先注重基础知识,梳理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观点、原话,使学生掌握“学”的层次;之后引用习题,侧重对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培养,属于“术”的范畴;第三个层次是对宋明理学的深入了解,包括其特点和对中国古代历史和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一.学习目标:1.宋明理学的地位、理学家的基本主张;2.宋明理学的意义、价值3.宋明理学的特征二.基础知识梳理(计划耗时15分钟)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有个成语叫不学无术,我的理解,学即是基础知识,术即是应用或方法。

如果我们对基础知识一无所知,那么做题也就谈不上方法了。

首先我们对宋明理学的基础知识做一个梳理,从宏观上和具体细节上把握理学。

(一)整体把握理学1.理学是儒学发展的新阶段。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儒学适应专制主义需要,在中国历史上几经发展,具体概况为:先秦: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代表人物董仲舒宋明:理学及心学,代表人物二程、朱熹、陆九渊和王守仁明清:儒学占主流,但出现对理学的反思者,代表人物明末清初三大儒:综上所述,理学和心学是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心学则是理学发展的新阶段。

2.理学的发展历程把握先声:韩愈、李翱创立:集大成者:南宋新阶段:陆王心学(二)人物、观点把握我们结合教材梳理相关人物的基本主张。

提示:尽量用教材原文,尤其是相关思想家的原文,以利于把握基础知识。

1.北宋五子的基本主张(贡献)周敦颐:建构万事万物衍生规律,为生万物提供依据邵雍:重新排列六十四卦,试图解释张载:理学唯物主义代表,严格区分天、道、性、心等概念,表达理学二程:明确理学的最高范畴。

天理的核心是仁,强调仁者的主体自由和精神满足(即儒家学者的安乐心态)2.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特征:庞大、严密基本主张:理更根本,万物之理终归为一;慎思明辨、,积累和循序渐进;仁者境界,自身的满足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三纲五常化为自身的精神支柱,儒家干预政治,“”3.心学:理学的新阶段,更注重“心”陆九渊:心即理也;注重本心体悟,“”;“发明本心”,“物欲”“意见”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主张:人是天地的心,“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学以致圣,;。

提示:总结知识点以及概括材料时,逐句分析整理,以求全面。

三.应用:在做题中深化(耗时约8分钟)1.(2012·全国课标卷·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解析】选择D。

关键信息:材料讲“四民异业而同道”,主要强调“同道”。

结合王阳明的基本主张中“学以致圣、致良知”,可知他注重自身的修养,即儒家的“道”。

A中的四民秩序是“异业”,但不是王阳明强调的主要方面;B 主张“整合社会阶层”,超出了当时的认识程度;C儒家和理学更关注自身发展,缺乏对百姓的关注。

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解析】选择C。

“决定宗教兴亡”表述过于绝对,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之后,佛教并没有走向消亡,故A项错误;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不符合“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对佛道思想的态度的变化,再结合汉代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可得出唐代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故C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广泛传播,故D项错误。

3.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

这说明陆九渊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解析】选择A。

根据“六经皆我注脚”,结合所学,陆九渊主张“心即理也”,强调内心的作用,故A正确;宋明理学本质上是儒学,B、C、D在不同程度上扭曲了陆九渊同儒学的关系。

4.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

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

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在材料中,朱熹所说的是A. 心即理也B. “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C. 一概反对人的欲望D. “私欲”是指那些超出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解析】选择D。

A是陆九渊的原话;C“一概反对”扭曲了人们合理的欲望和过度的欲望的差别;材料中第一句的“饥食渴饮”是正常欲望,第二句说“非者便是人欲”,可见他所指的是超过了人合理限度的欲望。

5.(2014·广东文综·1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解析】选择A。

明清时期,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从题干中“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的信息可以看出,“四书”更受重视,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儒学仍是官方的正统思想,孔子的权威地位不可能动摇,故B项错误;C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它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曲折反映,不是反映宋代生活,故D项错误。

四.探究、深化、提高(约18分钟)钱乘旦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理学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成果,给中国历史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

我们结合材料对理学进行进一步的深化认识。

1.理学对天人关系、世界本源的探讨材料一“以孔孟为代表的原始儒学虽然不乏深刻的哲理,但它毕竟只是一种个人道德规范和社会政治规范……它缺乏有深度的理论。

当它被“定于一尊”后,也在很大程度上建构了后世中国人重实践轻理论的精神特性。

而理学则在继承原始儒学的上述道德政治规范的大前提下,通过精微细密的思辨构造了一套包罗万象的理论框架,从而为儒学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形而上”基础。

如果以现代西方的观点来看,过去的儒学是关于如何进行道德修养和政治统治的一些充满经验智慧的教诲。

只有到理学建立起来,儒学才真正成为一种自成一体的哲学体系。

”——陈季冰在《理学的历史世界》(上)问题一孔子是否关注世界本源?请列举其原话说明孔子的态度(参考答案:孔子不关心世界本源。

例如:“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不语怪力乱神、“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等)问题二宋明理学家对世界本源做了如何的探讨?(参考答案:北宋五子力争在周易、八卦中探究宇宙起源;朱熹将宇宙的本源归结为“理”,认为理生万物;陆九渊则认为“吾心即是宇宙”)问题三宋明理学吸收了哪些外部理论?(参考答案:其一是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注重思辨,建构儒学的伦理道德形而上学,其二是借鉴佛道二家的传教谱系,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即儒学的“道统”,其三是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总结:宋明理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合理因素,对宇宙起源、人类命运等内涵做了深层次探讨,形成了博大精微的理论体系,使理学具备了钱乘旦所讲的丰富性与普遍性。

我们在研习理学时,要有敬仰的心态,而绝不是单一认为理学与八股取士相联系,只是扼杀中国文化的创造力。

2.对理学历史作用的探讨我们通过具体人物、事件来探讨理学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宋末三杰:南宋虽然覆没,但输得是这样的悲壮,这样有节烈之气,勇士们面对外族入侵和压迫,拼死抵抗,为争取民族生存、自尊、自卫而英勇献身,义无反顾。

于是,他们中的领袖:张世杰、陆秀夫与文天祥,被称为“宋末三杰”。

问题四:宋末三杰的故事,反映了他们深受儒家精神的熏陶,你认为他们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参考答案:宋末三杰体现了理学提倡的注重气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道统意识等)材料三:张之洞是清代封疆大臣,理学造诣颇深。

在兴办汉阳铁厂时,“他电驻英公使薛福成购炼钢厂机炉,英国梯赛特工厂厂主回答说:“欲办钢厂,必先将所有之铁、石、煤、焦寄厂化验,然后知煤铁之质地如何,可以炼何种之钢,即以何样之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未可冒昧从事。

”张之洞大言曰:“以中国之大,何所不有,岂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但照英国所用者购办一分可耳。

”英国厂主只得从命。

结果,机炉设在汉阳,铁用大冶的,煤用马鞍山的。

马鞍山的煤,灰矿并重,不能炼焦,不得已只好从德国购焦炭数千吨。

光绪十六年至二十二年(1890—1896年),耗资560万两,还没有炼成钢。

后改用江西萍乡的煤,制成的钢太脆易裂。

张之洞才知道他所购的机炉采用酸性配置,不能去磷,钢含磷太多,便易脆裂。

于是又向日本借款300万元,将原来的机炉改用碱性配置的机炉,才制出优质的马丁钢。

”问题五:张之洞兴办汉阳铁厂的经过,体现了理学的什么特点?你有何认识?(参考答案:理学具有博大精微的特点,张之洞在创办铁厂初期,认为中国无所不有,轻视科学实验,造成资源浪费。

这说明理学面对外部世界的新变化缺乏变通,成为近代化的阻力)五.总结程朱理学在促进人们的理论思维、教育人们知书识理、陶冶人们的情操、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历史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它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也有巨大的负面影响。

不少人把程朱理学视为猎取功名的敲门砖,他们死抱一字一义的说教,致使理学发展越来越脱离实际,成为于世无补的空言,成为束缚人们手脚的教条,成为“以理杀人”的工具,从而反映出它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附:从实际效果看,如果学生能记住理学家们说了什么话、理学仍是儒学等基本原理,做题时就能解决诸多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