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川古羌族风土人情

北川古羌族风土人情

北川古羌族风土人情
北川古羌族是一个以养羊为主的畜牧民族,由于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北川羌族逐渐形成了对羊的崇拜。

据动物学家研究,早在1万多年前,羊就生活在甘、青草原上。

由于羊性情温顺,易于驯服,肉食鲜美,皮毛又是御寒的最佳物品,具有多种实用价值,羌族先民们很早就开始驯化和饲养羊,从羊身上获取生活的必需品,并从中获得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力量。

当时的羌人认为羊除了能提供日常生活的需要外,还具有灵魂能保护自己部族的成员,因此在众多的自然物中,羌族先民选出了与自己生存最密切、最亲近、最重要、影响最大的羊,将它放置在特殊的位置上,采用一定的专门仪式,经常对之崇拜,期望能得到它的庇护和好处。

由此产生出羊崇拜。

北川羌族先民在对羊崇拜过程中,逐渐将羊注入了人类特有的血缘和亲族的观念,羊开始显示出它从来没有过的神圣性,羊伴随着羌族人部落集团自身来源的传说、种的繁衍活动以及人们的社会组织和制度而发展起来,羊逐渐成为羌人氏族的标志和符号,继而演进到了一个独特的崇拜时期——羊图腾崇拜阶段。

北川羌族自古以来对羊就有着特殊的感情。

以羊祭山是古羌人的重大典礼,在一些羌人活动地区,羌民所供奉的神全是“羊身人面”,视羊为祖先。

现在的羌族地区,
仍然存在许多视羊为血缘关系形式的崇拜。

在羌人的日常生活中,羌人喜欢养羊、穿羊皮褂、用羊毛织线,祭祀活动中常用羊作祭品,羌族少年成年礼时,羌族巫师用白羊毛线拴在被祝福者的颈项上,以求羊神保佑。

羌族巫师所戴的帽子有两个角,是用羊皮制成的,巫师所持法器,也全是用羊角、羊皮、羊骨等制成。

传说羌族在向岷江上游迁徙途中,羌族巫师劳累过度,昏昏入睡,他们的经书掉落在地上被羊吞吃,后羊托梦给羌人说:“我死后,可将皮做成鼓,敲三下,经书就会道出来。

”由此可以看出,羊被羌人赋予了高于巫师的地位,甚至成为了羌族文化的神圣传承者。

羌人死后,要杀一头羊为死者引路,俗称为引路羊子。

羌人认为,死者的病都可以在羊身上反映出来,杀死羊子后要寻找死者病根,并认为羊为人的一半,他们将羊血洒在死者手掌上,意为人骑羊归西。

在一些羌族地区,还有用羊骨和羊毛线作占卜的习惯,以预测吉凶。

羊图腾崇拜是羌族先民较普遍的一种崇拜形式,至今仍然在羌族聚居地存在有许多遗存,是羌族原始宗教信仰的一个重要内容。

民俗:搜山求雨羌族信仰习俗。

若遇天旱,人们便举行搜山仪式,祈求降雨。

届时,禁止人们上山进行打猎、砍柴、挖药等活动,违者将受谴责或遭痛打。

若仍不降雨,再到高山之巅举持祈雨仪式。

神林羌族信仰习俗。

羌族每个村寨的山后都有一片神树林,被视为山神之所在。

神林禁止砍伐,
也不能在其中放牧和割草,村寨定期进行化祭。

跳盔甲羌族信仰习俗。

又叫大葬舞。

在为有功将士举行葬礼时跳。

参加者一般为几人到十几人,头戴皮铠甲,手持兵器,先围成圈跳,接着形成两排对阵,兵器飞舞,铜钤叮当,吼声震天,表现死者作战时的威武气概。

化翳子羌族信仰习俗。

眼睛被植物枝叶擦伤或由其他原因引起不适、流泪,以及眼球内出现白色障碍物,俗称翳子,可请端公化解。

打油火羌首长信仰习俗。

当家中经常出现怪影或怪事时,须请端公举行此仪式驱邪。

届时,端公将清油烧沸装于碗内,碗中放一把汤匙。

同时,点燃火把,盛一碗冷水备用。

舀一匙热油浇在火把上,然后向上面洒冷水,火把猛烈爆旺并劈啪作响,然后向上面洒冷水,火把猛烈爆旺并劈啪作响。

端公手持火把在各间屋子里走一遍,最后来到门外。

这样,邪魔便被驱逐出家门了。

踩铧头羌族信仰习俗。

当患肚痛、腹胀等疾病时,须请端公举行此仪式冶病。

一般情况下,端公将一铧头放在火塘中烧红,取出后淬一碗水给病人喝即可。

遇病情严重者,须将病人平睡在床上或火塘旁,端公将烧红的铧头取出,赤脚踩上去跳舞,然后把脚踩在患者腹部,由下而上轻轻抚擦三次。

羊髀骨卜羌族信仰习俗。

由端公主持仪式,用以占卜运气、病因、行人祸福、一年吉凶、战争胜负等,
所用羊髀骨须取自于用以祭祀的羊身上,一般在羊宰杀后烧煮前取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