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桩基进入持力层的深度

桩基进入持力层的深度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8.5.3-3 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宜为桩身直径的1倍~3倍。

在确定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时,尚应考虑特殊土、岩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响。

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5m。

——适用于预制桩和灌注桩。

较为笼统,但给出了嵌岩灌注桩进入持力层最小深度。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3.3-5 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于黏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砂土不宜小于1.5d,碎石类土不宜小于1d。

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3d。

——同样适用于预制桩和灌注桩,与地基规范相比较为详细,另给出存在软弱下卧层时的要求。

广东省《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2008: 5.1.9 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对于黏性土、粉土、砂土、全风化岩等,不宜下雨2d;对卵石、碎石土、强风化岩等,不宜小于1.5d。

——适用于锤击式预制管桩。

广东省《静压预制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4.1.8 桩端持力层应按本规程1.0.5条的规定进行选择。

桩端全断
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于黏性土、粉土、全风化岩等,不宜小于2d(b),砂土不宜小于1.5d(b),卵石类土、碎石类土、强风化岩等,不宜小于1.0d(b)。

——适用于静压式预制管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