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与预算定额有什么区别
其实说白了对施工单位来说计价定额作为报价、结算的依据,预算定额作为单独或补充结算的依据,是报价基础和辅助手段
1、计价依据不同
定额计价:统一的预算定额+费用定额+调价系数(政府定价)。
清单计价:企业定额市场竞争定价。
2、计价项目划分不同
①定额计价模式中计价项目的划分以施工工序为主,内容单一(有一个工序即有一个计价项目)。
而清单计价模式中计价项目的划分分别以工程实体为对象,项目综合度较大,将形成某实体部位或构件必须的多项工序或工程内容并为一体,能直观地反映出该实体的基本价格。
如:砖砌化粪池按座综合了挖土方、作垫层、池底板、砌砖池、抹灰、回填等。
锚杆支护按㎡综合了钻孔、制浆、压浆、锚杆制作、张拉锚、喷射砂浆等工序或工程内容。
②定额计价模式中计价项目的工程实体与措施合二为一。
即该项目既有实体因素又包含措施因素在内。
而清单计价模式工程量计算方法是将实体部分与措施部分分离,有利于业主、企业视工程实际自主组价,实现了个别成本控制。
③定额计价模式的项目划分中着重考虑了施工方法因素,从而限制了企业优势的展现,而清单计价模式的项目中不再与施工方法挂钩,而是将施工方法的因素放在组价中由计价人考虑。
3、单价组成不同
定额计价模式中使用的单价为“工料单价法”,即人+材+机,将管理费、利润等在取费中考虑。
清单计价模式中使用的单价为“综合单价法”,单价组成为:人工+材料+机械+管理费+利润+风险。
使用“综合单价法”更直观的反映了各计价项目(包括构成工程实体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和措施项目、其它项目)的实际价格,但现阶段当不包括“规费和税金”。
4、工程量计算规则不同
定额计价模式按分部分项工程的实际发生量计量,而清单计价模式则按分部分项实物工程量净量计量,当分部分项子目综合多个工程内容时,以主体工程内容的单位为该项目的计量单位。
比如:挖10m底面宽为1.8m,深2m的砖基础土方,定额计价的工程量计算要考虑增及工作面及放坡因素,为:(1.8+2×0.2+2×0.33)×2×10=57.2m3,清单计价中工程量的计算不考虑增加工作面及放坡,为1.8×2×10=36m3。
又如清单计价的挖基础土方中包括破桩头的工程内容时,无论破桩头的工程量多大均以挖基础土方的工程量m3为单位计价,破桩头不再单列工程量。
5、计价程序不同
定额计价的思路与程序是: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差价+规费+税金
清单计价的思路与程序是: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它项目费+规费+税金
1采用的计价模式不同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实行投标人依据企业自己的管理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和市场行情,自主报价。
定额所报的工程造价实际上是社会平均价
2、采用的单价方法不同
工程量清单计价,采用综合单价法,综合单价是值完成规定剂量单位项目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管理费、利润,并考虑风险因素,是除规费和税金的全费用单价。
工程预算定额计价,采用工料单价法,工料单价是指分部分项工程量的单价为直接费,直接费以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量及其相应的价格确定;间接费、利润和税金按照有关规定另行计算。
3、反映的成本价不同
工程量清单计价,反映的是个别成本
工程预算定额计价,反映的是社会平均成本
4、结算的要求不同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结算时按合同中事先约定综合单价的规定执行,综合单价基本上是包死的。
工程预算定额计价,结算时按定额规定工料单价计价,往往调整内容较多容易引起纠纷。
5、风险处理的方式不同
工程量清单计价,使招标人与投标人风险合理分担,投标人对自己所报的成本、综合单价负责,还要考虑各种风险对价格的影响,综合单价一经合同确定,结算时不可以调整(除工程量有变化),且对工程量的变更或计算错误部分责任;招标人相应在计算工程量是要准确,对于这一部分风险应由招标人承担,从而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
工程预算定额计价,风险只在投资一方,所有的风险在不可预见费中考虑;结算时,按合同约定,可以调整。
可以说投标人没有风险,不利于控制工程造价。
6、项目的划分不同
工程量清单计价,项目划分以实体列项,实体和措施项目相分离,施工方法、手段不列项,不设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
这样加大了承包企业的竞争力度,鼓励企业尽量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市场竞争机制可以充分发挥。
功臣预算定额计价,项目划分按施工工序列项、实体和措施相结合,施工方法、手段单独列项,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已在定额中规定,不能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
7、工程料计算规则不同
工程量清单计价,清单项目的工程量是按实体的净值计算,这是当前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做法。
工程预算定额计价,工程量是按实物加人为规定的预留量会操作速度等因素。
8、计量单位不同
工程量清单计价,清单项目是按基本单位计量。
工程预算定额计价,计量单位可以不采用基本单位。
二、与以往的计价方式相比,工程量清单计价有以下特点:1、强制性;2、竞争性;3、通用性和实用性
强制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建设主管部门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要求批准颁布,规定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或国有资金。
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设工程应按“计价规范”规定执行。
二是明确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并规定了招标人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必须遵守的规则。
竞争性表现在“计价规范”中从政策性规定到一般内容的具体规定,充分体现了工程造价由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原则。
“计价规范”中的措施项目,在工程量清单中只列“措施项目”一栏,具体采用什么措施,由投标人根据企业的施工组织设计,视具体情况报价。
另
一方面,“计价规范”中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没有具体的消耗量,为企业保洁提供了自主的空间。
实用性表现在“计价规范”的附录中工程量清单项目及工程量计算规则的项目名称表现的是工程实体项目,项目名称明确清晰,工程量计算规则简洁明了。
三、1、工程量清单方式下,工程量上的风险由甲方承担,单价上的风险由乙方承担;传统定额方式下,量价风险都由乙方承担。
2、工程量清单,实行的是量价分离;传统定额是量价合一。
3、工程量清单,是在市场经济模式下的产物,利于施工企业见的相互竞争,优胜劣汰;定额是在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产物,带有很强的政策性。
4、工程量单价,更有利于招投标工作的开展,竣工结算的进行等;定额计价相对要灵活一些。
四、计价依据不同
这是清单计价和按定额计价的最根本区别。
按定额计价的唯一一句就是定额,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主要依据是企业定额,包括企业生产要素消耗量标准、材料价格、施工机械配备及管理状况、各项管理费支出标准等。
目前可能多数企业没有企业定额,但随着工程量清单价形式的推广和保教实践的增加,企业将逐步建立起自身的定额和相应的项目单价,当企业都能根据自身状况和市场供求关系报出综合单价时,企业自主报价/市场竞争(通过招投标)定价的计价格局也将形成,这也正是工程量清单所要促成的目标。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本质是要改变政府定价模式,建立起市场形成造价机制,只有计价依据个别化,这一目标才能实现。
工程造价都得到合理的控制,也比较顺利事先甲乙双方的双赢。
评标方式应有所改变
使用定额法计价时,关系到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的项目是按定额规定的一般情况进行计价的,使得技术标与商务标的评标联系不大,但往往是分开评分的,使用清单计价后,关系到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的措施项目,招标人不会提供工程数量,由投标人自行选择本企业认可、花费较少,具有竞争力的施工措施进行报价。
这时,就要根据投标人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其措施项目报价是否合理。
措施项目作为工程造价重要组成部分,则必须交技术标与商务标联系起来,综合考虑评分。
核心:具体工程量由招标单位负责,如有不符,其应承担责任;清单项目总价由投标单位负责,不过预算正确与否,必须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