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与创新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研究与创新实验课程代码:04165517
适用专业:化学、应化、材料实验类别:专业基础
总课时数:36学分:1
适合层次:本科课程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一、实验教学目的
研究创新性实验是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在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或导师选定的研究方向,针对某一或某些选定研究目标所进行的具有研究、探索性质的实验,是学生早期参加科学研究、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
《研究创新型实验》是一门高层次的化学实验课程,是为全校化学类、应用化学类等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的实验,除了培养学生掌握高水平的实验技能外,还具有实验内容新颖、实用、多学科性、前沿性等特点,把《研究创新型实验》课程开设成“开放式、设计性”这一教学模式,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很好地构架从实验到科研的桥梁。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研究创新型实验》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创新型实验应当体现实验内容的自主性、实验结果的未知性、实验方法和手段的探索性。
选题突出当前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前沿课题。
1. 在综合所学过的化学理论和掌握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选定实验题目,或者由老师提供实验项目。
2. 学生针对选定的题目,先查阅相关资料10篇以上,设计实验路线,并写出文献综述。
根据文献资料确定实验研究的内容。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拟定实验方案。
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开题。
3. 提交实验方案及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由实验人员准备。
4. 针对所选定的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性实验(包括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
5. 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适时调整实验方案和方法。
6. 课题研究完成后,写出实验研究论文或实验报告。
答辩完成后由答辩组成员给出相应成绩,结题。
7. 学生进实验室要签到,要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注意安全。
8. 对所选实验注重掌握实验过程,记录要完整,实验允许失败,直至成功。
三、选题范围
1. 利用所学过的制备化合物的方法和基本操作,自行设计实验题目。
2. 讨论化学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和对如何做好某个实验以及实验条件进行探索等。
3. 化学实验中废液或废弃物的回收、处理。
4. 对新的实验技术和新开设的实验进行教学实践。
5. 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6. 教师的科研项目。
四、选题参考
1. 槐米中黄酮类成分的超声提取及RP-HPLC色谱分析
2.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黑果小檗中原花青素的研究
3. 分光光度法测定天然产物中还原糖含量
4. 蜂蜜中微量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5. 天然植物材料作为吸附剂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染料
6. 荧光粉的合成与发光性能检测
7. 可充电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8. 催化材料的合成与性能检测
9. 吸附材料的合成与性能检测
10. 三丁酸甘油酯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11. 酸性氧化电位水的制备工艺及杀菌效果研究
12. 环保型铁系磷化液的研究
13. 钙离子对α-淀粉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14. 从提钒废渣中浸取银的研究
15. 废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
16. 酸性体系Zn-Fe合金电镀工艺的研究
17. 微波法合成蛋氨酸锌的研究
18. 超声波法提取啤酒废酵母中葡聚多糖的研究
19. 啤酒废酵母中甘露聚糖的提取及改性研究
五、教学说明
(1)提前安排一次文献查阅指导课。
首先让学生明确开设《研究创新型实验》的意义、目的和要求,然后由学生分别到图书馆学习查阅文献的方法。
(2)研究创新型实验安排36学时,对学生实行“开放实验室”制度。
(3)实验室对学生开出的药品和仪器进行审核后,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
六、考核办法
根据学生所做的实验结果、研究报告或撰写论文质量,采取答辩考评,综合评定成绩,合格者记1.0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