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战争故事:明朝抗倭之战

战争故事:明朝抗倭之战

战争故事:明朝抗倭之战
大家好,我们在这个站中来看一看明朝时的抗倭战争。

元朝时期,日
本分裂为南北两朝,两朝间相互攻伐。

溃败的士兵经常与商人勾结到
中国沿海掠抢。

明朝时期倭患更为严重,此次战役就是明军为抵抗倭
寇而实行的。

元朝时,日本流亡海上的散兵便与冒险的商人勾结,到中国沿海
走私、掠夺。

明太祖朱元璋时以前三次派使者与日本交涉,都没有结果。

为此,洪武、永乐年间,明朝廷持续增强海上防御工事,并增大
的海军在海上巡查。

1547年七月,明廷以朱纨为提督负责浙闽海防军务。

第二年,朱
纨派兵击败倭寇,占领双屿。

但朱纨却因为斩杀太多与倭寇勾结的豪绅,而被以“擅杀”罪赐死。

倭寇复而又盛。

1553年、1554年两年中,倭寇不但骚扰江浙地区,攻取了昌国卫、上海、乍浦等地,而且以海
岛为基地向陆地推动。

柘林(今上海奉贤南)、川沙就是倭寇的两个
据点。

明廷为了改变被动局面,调整海防部署把沿海卫所,划分区域,派重臣统一指挥。

同时,征调兵力,作为机动部队。

明廷又任命张经
为总督。

他到任后集中兵力于1555年一举歼灭了深入松、杭腹地的倭
寇2000多人。

但他因“养寇失机”的罪名被杀。

因为各地兵力不统一,且军纪败坏,得不到当地居民的协助,士兵又对沿海水土不服,战绩
不佳。

刚刚出现转机的战局,又陷入困境。

1556年,浙江、南直隶
(今江苏)等地就有近50处遭倭寇侵扰。

胡宗宪继任总督后,采用离间计分化敌人,在1556、1557两年间,先后消灭了陈东、徐海等地的倭寇。

1559年,刘显等人又于庙湾歼灭
侵入江淮的倭寇。

江浙一带的倭患,逐渐转轻。

海防策略上,明军采
用了水陆协作,陆地歼敌为主的方针。

同时,招募新军,加以训练。

其中有名的有俞大猷的俞家军以及戚继光的戚家军。

戚继光不但结合
地形指挥作战,还改进了火器装备,提升了部队整体的战斗力。

此外
他还根据倭寇作战的特点创造了“鸳鸯阵”“三才阵”等战斗队形。

此后,戚家军成为有效抵御倭寇的主要力量。

1561年,倭寇分多路侵
入台州。

戚继光灵活指挥,采用伏击、包围、突袭等战法,连续歼灭
倭寇数千人。

同时,卢镗也歼灭侵扰温州、宁波的倭寇。

浙江倭患基
本得到了平定。

为了支援福建地区,戚继光又于1562年入闽,先后在
横屿、林墩、牛田等地歼灭倭寇。

十月,戚继光率军返回浙江。

当月,倭寇攻入兴化府城及平海卫,明廷震怒。

戚继光奉命再次入闽。

1563年,戚家军、俞家军及刘显所率部在谭纶的统一指挥下,全歼平海卫
的倭寇。

当年冬天,倭寇集中兵力包围仙游。

1564年初,戚继光采用
各个击破的战术,击败倭寇,解开仙游之围。

福建倭寇被平定。

同时,俞大猷等又歼灭侵扰广东的倭寇。

至此,延续多年的倭患,终于得以
平定。

洪武、永乐年间,明廷怎样防御倭寇?
明廷首先建立了强大的水军,增强海上巡查,针对倭寇的活动规律,在春季派舰队出海分路巡查,相机歼敌,秋季返回。

并且在沿海
各地建立卫所,修筑防御工事派兵驻守。

根据地形,在倭寇可能登岸
的位置,修筑营垒炮台。

从辽宁一直到广东的沿海,设置了50多处卫,100多所,1000多座营垒,50多座水寨以及200多处巡检司。

嘉靖年间,为什么倭患又复严重?
嘉靖年间,明廷国势衰微,海防松懈,屯卫制度也遭到严重破坏。

舰船只剩下原来的十分之一左右。

卫所也所少新的兵员,驻守人员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