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技术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36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杜晓辉(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山东烟台 265500)摘 要:目前,我国的道路建设、汽车的生产和大众化已基本实现,在此基础上,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有国家倡导和发展的趋势,利用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实现除了能实现节能减排、提高汽车运行安全性之外,建立一个容纳各种车辆的大交通网,便民惠民、交通安全保障,越来越成为现代化社会的必然要求。
应以研发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为契机,打造新型汽车种类,综合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技术等,以高速化、全面性和交叉性为标准,最终促进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普及,惠及大众。
关键词: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应用 发展 大众化中图分类号:U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 (2013)03(b)-0036-02现代社会,汽车保有量剧增,人们对于汽车控制的及时性、准确性及方便性的要求更严格,旧有的手动操作方式已不符合时代要求。
随着汽车技术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汽车为提高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以及减少尾气排放污染而广泛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
而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壮大,它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电子应用中的重要一种。
电子控制技术是现代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与标志,从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点火控制、进气控制、排放控制、故障自诊断到底盘的传动系统、转向与制动系统,以及车身、辅助装置等都普遍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
如何利用新技术完善汽车电子控制,增加其综合业务的开展,并向社会大众普及,使之真正成为便民利民的有效方式,是目前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概念从90年代中期到2010年,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作为工程技术已经成熟。
在这一阶段中,电子工业为汽车工业提供了大量更先进灵巧的稳定电源、传感器和具有大容量内存的8位或16位微处理器,在此基础上,汽车的总体设计将在机电系统协调的基础上进行,并注重汽车机电一体化的整体设计,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重点将由解决汽车部件或总成的自动控制问题,开始向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发展使汽车更加自动化、智能化,并向解决汽车与社会融为一体等问题转移。
随着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在汽车的各个系统竞相采用电子控制装置。
汽车的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不只是开发应用本身,而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工程。
有生产要素的合开利用、制度的完善、人员管理、汽车生产过程的高效性,通过先进的管理方式与手段,达到实现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应用的目的。
笔者认为,具体应该有以下几点:目前比较多见的成熟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主要有:发动机电子控制、底盘电子控制、车身电子控制、信息传递等、控制系统的组成与部件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故障的诊断与维修等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发动机电子控制包括燃油喷射控制、点火时间控制(ESA)、怠速控(ISC)、排气再循环(E GR)、发动机爆震控制和其他相应的控制以及自诊断系统、后备系统等。
发动机电子控制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改善发动机运转的经济性,同时尽可能降低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它是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应用的主要部分。
怠速控制系统ISC,这是当今汽油机集中控制系统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怠速控制方式,由ECU根据从各传感器传来的输入信号对怠速转速实现闭环控制。
排气再循环控制系统E GR,是将一部分废气引入到进气管与新鲜混合气混合后返回气缸进行再循环,以达到通过降低缸内温度来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的目的。
底盘电子控制主要包括以改善驾驶操作难度的自动变速器、提高汽车运行安全性能的防抱死系统(ABS)和电子稳定系统(ESP)、动力转向系统(EPS),以及为提高驾驶舒适性和操作稳定性而设计的电控悬架系统。
作为国家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进步明显,其规划设计思路、标准、指标、工艺等方面都有很大程度提高,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原有的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每个小区都自成体系,属于独立、封闭的的系统,具有接收信号的前端、分配线路和传输外线。
随着技术的发展,前端不再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必要组成部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正向只能双向传输方向发展,力争达到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总体技术要求。
2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大众化目前全国各个开始普及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省(市)已有29个。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私家汽车的数目剧增,以年千万户的速度增长,截至目前,配备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约占全国汽车视用户的1/3。
而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应用,我国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使用率正不断提高,可以预见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能够像网络一样大众化,一个崭新的控制方式将呈现在世人面前,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也会逐步普及。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在各个城市普及程度差异很大,北京、上海几个直辖市城区普及率较大,大部分省会城市和深圳等发达城市主城也开始推广普及。
二线城市发展不理想,使用率依然较低。
3 发展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感想(1)从绩效着手,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对研发单位和相关企业的能力与基本经营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
根据汽车企业的生产水平,详细考量能够达到的电子控制技术,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汽车企业的领导要有大局观,组织制定合乎企业自身发展规划和相关规定,给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研发供应资金、人才、技术支持。
汽车审查企业也要脚踏实地,结合各部门员工的实际工作需要来进行技术研发。
对于在研发工作中有贡献的员工,企业要根据贡献大小给员工合适的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将其作为考评升职的参考依据,同时积极学习吸收其他企业的优秀做法,促进收益与技术发展的双提高,并根据新技术的使用效果不断完善修改。
(2)人员管理上,提高人员能力,尤其是领导队伍建设。
首先是进行培训,让员工真正理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意义与方式;其次是体现竞争,采取优胜劣汰的办法;在此时强化纪律监督,避免各种规划目标流于形式,要及时对工程成本进行审计和财务监督;最后是生产单位对于能力不足和素质低下的各级管理人员要及时调岗或更新,避免出现更大的浪费,致使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研发成本一涨再涨。
优化内部机构、科学配置各环节员工、减少间接成本。
优化内部机构,可以避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节约许多隐性的工资性成本,科学配置各个环节人员,可以提高整体效率,避免重复劳动,重复投入。
(3)从硬件技术设施更新换代着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汽车生产企业要发展新技术,就要充分配置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开发所需要的硬件技术设施,条件允许的话,企业可以聘请研究所、高校等的专业人才来考量自身情况,规划符合自身需要的硬件设备,促进生产技术的提高。
DOI:10.16660/ki.1674-098x.2013.08.064创新技术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37图4 学生的部分设计制作成果6 测控技术综合实训教学探索与实践的几点体会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测控技术综合实训从具有工程背景的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出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与同学和老师充分交流解决问题的良好状态,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把业余时间进行了充分利用,把零散的各学科的知识联系了起来,更清楚了各课程在实际使用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大的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际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写作协作能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充分体现了南阳理工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1] 王代华.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125-128.[2] 郭槐,唐国兴.机电测控技术综合教学实训平台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4):140-142.[3] 李湘伟,周文玲.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综合实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2008(2):4-9.[4] 向欣,王永骥.测控与自动化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实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8):119-122.[5] 娄小平,董明利.“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综合实践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7):29-30.[6] 赵敏,王敬东.测试工程教学实践环节改造的构想[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79-82.[7] 祝学军.测控技术综合实验的设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5):46-48.(4)详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看、研发项目,必要时进行修改优化。
笔者认为,研发单位要预先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的、高效的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研发方案。
有条件的话可以制作两个或多个方案,可以进行成本收益比较,优中选优。
需要注意的是,方案中要质量关、成本开支、收支比例控制详细列入其中。
在实际施工适多方分析各类成本支出,及时采用新设备、新方法、新材料等,以此减少成本、提高收益。
(5)实施具体到人的责任制。
为了保证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质量,给予客户合乎要求的成品,这是研发、生产单位的第一责任与应尽义务,同时过硬质量可以为单位赢得口碑、赢得市场,继而为单位的持续性发展打下良好的铺垫。
而好的工程质量取决于人,人的工作效率取决于制度,因此,实施具体到人的责任制,用明确的标准与责任来促使参与人员的思想意识与工作状态,并将成本支出与他们的报酬、提升相挂钩,是发挥人员能动性、自觉性的必要保障。
4 结语总而言之,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推广工作是一项长期战役,社会普及面广,如何做好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研发,使之能够在大众中普及、服务人民,并在此基础上保障收益的持续增长,需要科学工作者与研发企业的共同努力,完善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用户首先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思维,即避免因循守旧,参与新技术的应用,只有能够利用新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与设备,才会享受新时代新技术的便利,而且企业的定价必须从“被动”过渡到“主动”,能够随着市场需求而动,同时鼓励客户的使用主动性,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增长。
参考文献[1] 肖来利,毛进勤,刘同银.快速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应用概述[J ].中国矿业,2012(S1).[2] 王雪莹.电子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及前景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26).[3] 完美打印,科技演绎—技术革新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J].计算机与网络,2004(5).[4] 李晓燕,伍咏晖,张曙.三维打成像机理及其试验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2006(13).[5] 王遂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原理与检修[D].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1).[6] 王军生.高科技企业定价的影响因素和定价策略选择[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1(7).[7] 杨先明.国际直接投资、技术转移与中国技术发展[M].科学出版社,2008-12-13.(上接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