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word版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word版

随着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认识不断深入,"教育即交往"逐渐成为一个时髦且深刻的命题。

师生之间的交往与沟以下是我能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以供大家参考!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心理沟通技巧:因“心”施教
在与学生沟通时,老师要能够同各种气质、不同性格的学生打交道,要能够因“心”施教。

2500年前,有两个学生同时问老师一个相同的问题,老师根据其中一个学生为人懦弱的特点给予肯定回答,以激励他的勇气,给另外一名学生否定回答以中和他的暴性,这就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典故。

社会发展到今天,气质的四种类型学说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依据,也为我们与学生沟通指引了方向。

在教育那些任性倔强而冲动的学生时,我们老师一定要保持一份职业性的克制与冷静,采用“冷处理”方能“以柔克刚”;对于那些活泼好动但常常有始无终的学生,批评时要有耐心,循循善诱;对于那些文静内向的学生,教育时要特别注意动之以情。

师生心理沟通技巧:恰当地运用沟通语言
在与学生沟通时,我们老师要注意恰当地运用沟通语言。

“请、谢谢、对不起”,这是社会服务行业的专业用语,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专业用语。

在与学生沟通时,老师的语言要亲切、自然、风趣、幽默,这样不仅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而且有助于形成轻松愉快的谈话气氛,消除学生不必要的顾虑,从而更好地敞开心扉,说出他们的心里话。

遗憾的是,在教育实践中有些教师使用了尖酸嘲讽的语言,尽管含有"恨铁不成钢"的爱意,但师生之间的隔膜就在这不经意中产生。

这样不适当的表达,不仅会降低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相反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激起学生的怨恨心理和报复幻想,甚至闭锁心灵、厌学、逃学、自杀等严重后果。

师生心理沟通技巧:注意情绪、情感的心理效能
在与学生沟通时,我们要注意情绪、情感的心理效能。

有的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太注重讲道理,似乎只要把道理讲清楚了,学生就会自然按照老师的意愿做出某种改变。

其实,被忽视的情绪、情感因素恰恰正是师生沟通成败的关键。

教师良好的情绪会增进师生间彼此的亲近和依赖,使教师的思想感情被学生所感知和理解。

所以,在进行个别沟通时,教师要表现出耐心和韧劲、爱心与期望,只有感情真诚和情绪良好的双向交流,才能产生师生"共振"效应,才会得到学生的情感回报。

师生心理沟通技巧:避免空洞的说教与劝诫
在与学生沟通时,我们要避免空洞的说教与劝诫。

作为德育工作者,有时我们会急着想改变学生,“你不要、不应该、不可以……”,这些话在师生沟通中使用,训诫的成分难免太浓了,况且空洞的说教与劝诫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是苍白无力的。

我们老师要通过真诚的分析与思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不是别人要他改变,而是他自己需要做出这样的改变,这才是师生沟通的较高境界。

师生心理沟通技巧:转变教育观念
在与学生沟通时要讲求方法,但转变教育观念更加重要。

按照心理学中abc 理论的解释,老师如果能把学生看作天使,那么他便是生活在天堂里;反过来,如果老师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是生活在地狱里。

其实,这只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变。

在平常工作中,一些老师十分强调与学生的沟通方法,于是很喜欢向别人讨教与学生沟通的方法,似乎方法就是优化师生关系的灵丹妙药,其实不然。

当他们采用这些方法与学生沟通时,学生往往并不领情,究其原因并不是方法不好,而是教育理念没有跟上。

与沟通方法相比较,我觉得教育理念更加重要。

如果教育理念跟不上,即使你拥有了好的沟通方法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为任何方法的实施都离不开理念的支撑,师生沟通也不例外。

师生沟通并不抽象,它是随时随地随事都可能发生的,是伴随着教育行为始终的师生互动过程。

师生沟通是你每天早上来到学校对学生的那一丝微笑,是你在下课之前多看学生的那一眼,是你在学生考试不够理想时对他(她)所说的一句
鼓励的话语,是你不经意间对学生发出的一句赞美,也是你写在作业本上的那一行充满人性化的批语……
哲人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良好的师生沟通,不是教师单方面的付出,而是与学生双向的交流;师生沟通也不仅是给学生帮助的过程,在给的同时,作为回馈,教师也会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快乐。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教师教育生涯中最大的事莫过于培养学生成长、成人、成才,使自己所教的学生能素质良好、人格健全,有真才实学,为祖国建设事业作贡献。

目标明确,愿望美好,然而,育人的事业是极其复杂、极其艰巨的事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实现目标。

实现愿望,不仅须尽力,而且要尽心,不仅要讲科学,而且要讲艺术和方法技巧。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到底怎样的师生关系才能既使教师实现培育下一代的目标,又能使学生学得自主和愉快呢? 很明显,这就需要一种既能尊重学生的“成人感”,又能使教师实现目标的新的师生关系了。

因为有了师生的沟通,学生才感觉到被尊重,觉得自己可以与成年人平等交流;有了师生沟通,教师才能更了解学生,才更明白学生的需要。

人际沟通对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由此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是不言而喻的。

沟通是师生间双向的心灵活动。

其中谈话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主要方式。

教师如能掌握以下谈话沟通技巧,可以取得很好的沟通效果,不妨一试:
1、学会了解
师生沟通的首要前提是,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

如果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沟通时,完全按教师的“设计”进行,只谈自己感兴趣的事,那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只会使谈话变为单通道的“你打我通”,难有成效。

惟一能使谈话顺利进行的方法,是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开始,那正是他最需要、体会最深,也是话最多的, 教师可以较为容易地得到想要得到的情况。

所以,留心注意学生的喜好和厌恶,就可采取“投其所好“的沟通策略,从这点开始,满足心理需要,从而使沟通顺利进行,教师便可有效地融进自己的教育意图,了解到许多未知的情况。

2、专心倾听
人们往往对自己的事更感兴趣,对自己的问题更关注,更喜欢自我表现。

所以,一旦有人专心倾听谈论自己时,就会感到自己被重视,备受鼓舞。

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人,在一个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倾听者面前,常常会被“软化”而变得通情达理。

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需要认真、专心地谛听学生的心声,表示出自己的诚意。

如果时间不充裕,可另约时间,一定要真心诚意,集中注意地听;坚持耐心听完,不要随意打断,鼓励学生把话说完,这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要辅以眼神、动作,如点头、微笑等,插以“是”这样的短语加以呼应。

这样,学生会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而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