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知识点详解大全《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

高考化学知识点详解大全《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

2010高考高三化学知识点详解大全——《物质的量_气体摩尔体积》考点一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意义是表示含有一定量数目的粒子的集体。

符号为:n ,单位为:摩尔(mol)。

(2)物质的量的基准(N A):以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

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N A,其近似值为6.02×1023 mol-12.摩尔质量(M)1摩尔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 。

1mol 任何物质均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因此,1 mol 不同物质的质量也不同;12C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而12 g 12C 所含的碳原子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1 mol 12C 的质量为12g 。

同理可推出1 mol 其他物质的质量。

3.关系式:n =A N N;n =Mm [例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1mol 食盐含有6.02×1023个分子B.Mg 的摩尔质量为24C.1mol 水中含有2mol 氢和1mol 氧D.1molNe 含有6.02×1024个电子[解析] NaCl 为离子化合物,其结构中无分子,且食盐为宏观物质,不可用mol 来描述,故A 不正确;Mg 的摩尔质量为24g/mol ,单位不对,故B不正确;C中对1mol水的组成的描述不正确,应为:1mol水中含有2mol氢原子和1mol氧原子;故答案为D。

[答案]D考点二气体摩尔体积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表示符号:V m3.单位:L/mol(或L·mol-1)4.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5.数学表达式:气体的摩尔体积=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 即nV V m [例2](2009·广州七区联考)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的大小决定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D.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解析]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有:①微粒数的多少②微粒本身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其中微粒数的多少是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

对于气体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其体积的大小主要由分子数的多少来决定,故A不正确,B正确;气体的体积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体积不同的气体,在不同的条件下,其分子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是无法确定的,故C不正确;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其大小是不确定的,会随着温度、压强的变化而变化,22.4L/mol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故D不正确。

[答案]B考点三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1.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即:T1=T2;P1=P2 ;V1=V2 n1 = n2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1)三正比: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V1/V2=n1/n2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p1/p2=n1/n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M1/M2=ρ1/ρ2(2)二反比: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V1/V2=M2/M1同温同体积时,相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压强与它们的摩尔质量的反比.p1/p2=M2/M1。

(3)一连比: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也等于它们的密度之比。

m1/m2=M1/M2=ρ1/ρ2(注:以上用到的符号:ρ为密度,p为压强,n为物质的量,M为摩尔质量,m为质量,V 为体积,T为温度;上述定律及其推论仅适用于气体,不适用于固体或液体。

)[例3](全国理综I)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p(Ne)>p(H2)>p(O2)B.p(O2)>p(Ne)>p(H2)C.p(H2)>p(O2)>p(Ne)D.p(H2)>p(Ne)>p(O2)[解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相同时,摩尔质量与压强成反比,摩尔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H2<Ne<O2[答案]D考点四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1.已知混合物质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M (混)=混)混()(n m 2.已知混合物各成分的摩尔质量和在混合体系内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M(混)=M 1×n 1%+M 2×n 2%+……=M 1×V 1%+M 2×V 2%+……3.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M (混)=22.4ρ(混)4.已知同温同压下与单一气体A 的相对密度:)混A M M ()(=)()(A ρρ混[例4](2009·山东泰安)已知NH4HCO3NH3+H2O+CO2↑,则150℃时NH4HCO3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A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倍。

A.26.3B.13.2C.19.8D.无法计算[解析]假设NH4HCO3为1 mol,则其质量为79 g ,完全分解产生的气体为3 mol ,故有:M混合气体=79g/3mol =26.3g/mol;又由“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其摩尔质量比”,故混合气体A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26.3/2 = 13.2倍。

[答案]B2010-2011学年上学期太和中学高一化学测试题(满分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命题人:段子杰审题人:孙蕾温馨提示: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填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2.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案卷上的指定区域内。

3.要处理好事情,先处理好心情!要想考得好,先要让心情变得好!做题前先调节好心态,那就是:我相信我能成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r):Ar(H)=1 Ar(C)=12 Ar(O)=16 Ar(Na)=23Ar(S)=32Ar(Cl)=35.5 Ar(Mn)=55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大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事实中,不能说明化学是具有实用性的科学的是( )A.制造化肥,提高粮食产量B.研制药物,治疗疾病C.合成食品添加剂D.提出更完善的化学理论2.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中加热,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金属钠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④燃烧后得到淡黄色固体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③④3.制备氯化物时,常用两种方法:①用金属和氯气直接化合制得;②用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

用以上两种方法都可制得的氯化物是( )A.CuCl2B.FeCl2C.FeCl3D.AlCl34.某同学在实验室内发现一瓶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根据气味判断可能是氨气,但不知是否确实是氨气,下列提供的方法中,你认为能帮他检验是否为氨气的是( )A.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B.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C.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D.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5.下列有关摩尔质量的描述或应用中,正确的是( )A.1 molOH-的质量为17 gB.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44 gC.铁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相对原子质量D.6.02×1023个氢分子的质量是1 g6.从2 L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的NaOH溶液中取出100 mL,下面关于这100 mL 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B.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C.含氢氧化钠4 gD.含氢氧化钠0.1 mol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常温常压下,11.2 LN2所含的分子数为0.5N A的数值B.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C.在常温常压下,1 mol氖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 A的数值D.71 g氯气所含原子数为N A的数值8.在标准状况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体积最大的是( )A.O2B.Cl2C.N2 D.CO29.等质量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A.所含的氧原子数比为2∶3B.所含的硫原子数比为1∶1C.所含的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5D.所含的硫元素的质量比为5∶410.欲除去小苏打溶液中少量的苏打杂质,加入的物质最适宜的是( )A.足量的盐酸B.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过量的二氧化碳D.适量的氯化钙溶液11.自来水常用氯气消毒。

某学生用这种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明显药品变质的是( )A.NaOH B.FeCl2 C.NaHCO3D.FeCl312.某同学搞清楚喷泉实验的原理后,自己有了一个创新的想法,如果改换一下烧瓶内的气体,改换一下胶头滴管和烧杯内的液体,也应该可以做喷泉实验。

该同学用教科书上所用的装置实际做了一下,果真得到了美丽的喷泉。

那么,下列组合中不可能是他所设计的组合是( )A.氯化氢和水B.氧气和水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D.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13.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Na2CO3→NaOH B.Fe→Cu C.Cu→Cu(OH)2D.CaCl2→CaCO314.将充满NO和NO2共45 mL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最后气体变为25 mL,则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是( )(已知:3NO2+H2O=2HNO3+NO)A.2∶3B.3∶2 C.1∶2 D.2∶115.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NaHCO3、KNO3、HCl(稀)、NaOH中的一种。

已知甲和丙可以发生反应,甲和丁也可以发生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NaOHB.乙一定是KNO3C.丙不可能是NaHCO3D.丁只能是NaHCO316.将m g镁、铝、铁三种金属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反应完全时共放出氢气2.8L(STP)。

则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A.等于0.125 mol B.大于0.125 mol C.小于0.125 mol D.无法确定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17.(10分)有一包粉末,可能由NaCl、Na2SO4、Na2CO3、FeCl3、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现做如下实验:①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无色透明溶液;②取①所得溶液少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看不到明显现象;③另取少量粉末滴加稀盐酸,也看不到明显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