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灌注化疗技术
膀胱灌注化疗技术
概念
膀胱灌注是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主要治 疗手段,其目的在于消除或控制术后残余 病变、原位癌和癌前病变,防止肿瘤细胞 的深层浸润,降低或延缓术后复发 。
灌注方法
嘱患者排空膀胱,按无菌导尿术操作规程 插入一次性10~12号或更细的导尿管,放掉 残余尿液,用无菌止血钳钳夹尿管末端, 将备好药的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在钳夹 尿管近端1cm处斜行刺入,使空气浮于药面 之上。缓慢将药液通过尿管注入膀胱,在 药物注完时把注射器内的空气一同推进尿 管后拔出导尿管,嘱患者取平卧、左侧、 右侧、俯卧,每15min更换体位1次,保留 1h,使膀胱各部位用药均匀。
②适当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③加强营养,进优质高蛋白、高热量及高维 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饮食,忌烟、酒、咖啡 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
④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 ⑤教会患者自行观察排尿情况及尿液颜色、 性状,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来院诊治。
2.告知患者及家属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嘱患 者定期到医院复查膀胱镜,开始每3个月1 次,半年后每6个月1次,2年后每年1次, 同时定期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发 现可疑病变或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药物准备
药物准备按医嘱备药,使药物充分溶解, 现配现用,工作人员注意做好自身防护。
灌注中护理
患者取仰卧位或膀胱截石位,严格执行无 菌导尿术操作规程,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充 分润滑,嘱患者做深呼吸使全身放松,插 管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插入 膀胱后排尽残余尿液,缓慢注入药物,连 同10mL空气一并注入,最后拔出尿管。
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常见不良反应有局部膀胱刺激征,尿道灼 痛,药外渗所致的会阴部不适,与药物刺 激及操作不当有关;全身反应有骨髓抑制、 恶心、呕吐、发热、脱发等,与药物副作 用有关。
健康教育
1. 加强灌注前的心理护理及灌注化疗的知识 宣教,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其了 解定期灌注的重要性。 2.在灌注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及操作 规范,动作轻柔,以避免感染及尿道损伤 。
3.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自我保健知识, 养成多饮水、多排尿的习惯,以降低膀胱 内诱癌物质的浓度,减少其与膀胱黏膜接 触的时间。 4.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 系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保证按疗程坚 持灌注,以预防或延缓复发,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
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详细交 流,说明术后膀胱灌注的重要性,做好膀 胱灌注化疗的知识宣教,介绍灌注的方法、 疗程、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 灌注前后的注意事项,使患者对灌注治疗 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环境准备
操作间定期消毒,保持温度适宜,环境 隐蔽,使患者放心接受治疗。灌注前护士 应充分了解患者有无排尿不畅、尿频、尿 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灌注前2h嘱患 者少饮水,以免影响灌注药物在膀胱内的 保留时间,灌注前排空膀胱。
注入空气不仅能避免药物残留在尿管中, 还有利于膀胱壁扩张,使药物与膀胱黏膜 充分接触,以更好地发挥疗效。
嘱患者卧床,指导和协助患者变换体位, 保留1h后排空膀胱。观察患者一般情况,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灌注后护理
1.做好健康教育 ①待药物排出后鼓励患者多饮水,饮水量 每天不少于3000mL,其目的是加速尿液生 成,起到生理性膀胱冲洗作用,以保护膀 胱黏膜,避免造成化学性膀胱炎、尿道炎
护理措施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认识,有 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通过手术,患者 对自己所患疾病已有所了解,而术后定期 灌注化疗,疗程长,费用高,加之担心肿 瘤复发及化疗出现副作用,因而对继续治 疗信心不足。
解除其思想顾虑,注意沟通技巧,鼓励家 属陪伴和督促患者接受治疗,及时给予物 质上和经济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给予心 理和情感上的支持,从而使患者保持良好 的心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