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粪便检验课件优秀课件

粪便检验课件优秀课件

检查日本血吸虫卵时应取脓血、黏液部分; 检查蛲虫卵时于晚12时或清晨排便前自肛门 周围皱襞处拭取并立即镜检。
4、粪便隐血试验 应于3天前禁食动物血、肉类、肝脏,并禁 服铁剂及维生素C等药品。
粪便的一般性状检查
1、粪便量 粪便量的多少与食物种类、进食量 及消化器官的功能有直接关系。进食 粗粮及纤维素较多的食物,粪便量相 对较多。
粪便检验课件
粪便是什么?
粪便的主要成分:
1、消化后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 2、消化道分泌物; 3、肠壁脱落的上皮细胞; 4、细菌,如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等 5、无机盐 6、水
水占四分之三,固体成分约占四分之一
粪便检查的主要目的: 1、了解消化道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 感染、恶性肿瘤; 2、根据粪便的形状、组成,判断胃肠、 肝胆、胰腺等器官的功能状况; 3、分析有无致病菌及肠道正常菌群有无 失调。
2、原虫滋养体和包囊 阿米巴痢疾典型的酱红色黏液便中,可 到大滋养体,并同时可见夏科-雷登结 晶;在腹泻患者的水样便中,可查到小 滋养体;在带虫者的粪便中,只可见到 包囊。
蓝氏贾第鞭毛虫 主要见于腹泻的感染儿童和旅游者
良。
粪便显微镜检查
一、涂片镜检法 1、直接涂片镜检法:低倍镜观察全 片有无虫卵、原虫及包囊,再用高倍 镜观察细胞等病理成分的形态及结构。
2、沉淀镜检法:制备粪便混悬液、 过滤去渣、离心混悬液的纸片镜检。 原虫包囊和蠕虫卵比较大,可沉淀 浓集于容器底部,有助于提高检出 率。
3、浮聚镜检法:利用比重较大的液体, 使原虫包囊或蠕虫卵上浮,集中于液 体表面。 饱和盐水浮聚法 钩虫虫卵 硫酸锌离心浮聚法 原虫包囊、蠕虫卵、 蔗糖离心浮聚法 隐孢子虫卵囊
9、球形硬便 常见于习惯性便秘,粪便在肠道内 停留过久,水分过度吸收所致。
10、乳凝块状便 提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完全, 常见于消化不良、婴幼儿腹泻。
气味 • 粪便恶臭多因未消化蛋白质发生腐败所 致,一般见于慢性肠炎、胰腺疾病、消化 道大出血、结肠或直肠癌; • 粪便鱼腥臭味见于阿米巴性肠炎; • 粪便酸臭味见于脂肪或糖类消化吸收不
病理性况 肠道下段出血,如痔 疮、肛裂、直肠癌等。 阿米巴痢疾、肠套叠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
乳儿肠炎
胆道梗阻、阻塞性黄 疸、胰腺病 乳儿便
性状 正常人粪便为成形软便,婴儿为糊状便。 病理状态时,粪便性状可发生改变。
1、黏液便
小肠炎症时,增多的黏液均匀地混合于 粪便之中;来自大肠病变的黏液附着于粪 便表面。
粪便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1、容器和时间 采集新鲜粪便,盛于洁净、干燥、无吸பைடு நூலகம்性 的有盖容器内。 采集后于1小时内检查完毕,否则易导致有 形成分的破坏和病原菌的死亡。
2、方法 用干净竹签挑取含有血、黏液、脓等病理成 分的粪便。外观无异常的标本,需要从表面、 深部多处取材。
3、寄生虫
检查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滋养体时在排便后 立即检查,冬天送检时需保温;
夏科-雷登结晶
为无色透明的菱形结晶, 两端尖长,大小不等, 折光性强。
2、红细胞:正常粪便无红细胞。 上消化道出血—红细胞被破坏,粪便中难 以见到。 下消化道炎症或出血—可出现数量不等的 红细胞,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 直肠息肉、痔疮等。
➢消化道疾病时由于炎病损伤出血,白 细胞、红细胞同时存在。 ➢细菌性痢疾时红细胞少于白细胞,多 分散存在且形态正常; ➢阿米巴痢疾者红细胞多于白细胞,多 粘连成堆存在并有残碎现象。
2、粪便外观 颜色:正常人粪便因含粪胆素而呈黄褐色, 婴儿粪便因含胆绿素而呈黄绿色或金黄色。
颜色 鲜红色
暗红色 黑色
绿色
白色、灰白 色 淡黄色
生理性况 进食番茄、西瓜
食用大量咖啡、巧克力 服用铁剂、动物血、药 用炭或某些中药 食用大量绿色蔬菜、含 绿色色素食品 服用钡餐、金霉素、乙 钙散 服用大黄等中药
3、巨噬细胞:能吞噬较大异物的单核细胞。 常随脓细胞出现于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粪便中, 也可见于急性出血性肠炎或溃疡性结肠炎。
4、肠黏膜上皮细胞 为柱状上皮细胞。当肠道发生炎症, 如霍乱、副霍乱、坏死性肠炎等,上 皮细胞增多
5、肿瘤细胞 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患者粪便中可见成 堆的癌细胞。
病原微生物 1、寄生虫卵:粪便中检查寄生虫卵是诊断 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最常用的指标。 粪便中常见的寄生虫卵有:蛔虫卵、钩虫 卵、鞭虫卵、蛲虫卵、血吸虫卵、姜片虫卵、 肺吸虫卵、肝吸虫卵和带绦虫卵等。
黏液便常见于各种肠炎、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2、脓性及脓血便
细菌性痢疾时,以黏液及脓为主,脓 中带血;阿米巴痢疾时,以血为主, 血中带脓,呈暗红色稀果酱样。
常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 疡性结肠炎或直肠癌。
3、鲜血便 常见于直肠息肉、结肠癌、肛裂和痔疮。 痔疮时常在排便之后有鲜血滴落,其他 疾病多见鲜血附着于粪便表面。
4、胨状便 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常于腹 部绞痛后,排出黏胨状、膜状或纽 带状物。
5、柏油样便 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可达 50毫升以上,粪便呈褐色或黑色, 富有光泽,隐血试验阳性。 红细胞破坏 释放出铁 铁与肠道中 的硫化氢生成硫化铁而呈黑色 刺激
肠壁分泌过多黏液附着于粪便表面, 使之富有光泽,形成柏油样便。
6、稀糊状或稀汁样便 见于各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的腹泻,尤 其是急性胃肠炎。 小儿肠炎时,胆绿素来不及转变为粪胆 素而呈绿色稀糊样便。若遇大量黄绿色 稀汁样便并含有膜状物时应考虑到假膜 性肠炎。
7、米泔样便 多见于霍乱、副霍乱 呈乳白色淘米水样
8、白陶土样便 由于胆道阻塞,进入肠道的胆汁减少, 粪胆素生成减少,使粪便呈灰白色。 主要见于阻塞性黄疸
粪便中各有形成分的形态和意义
细胞
1、白细胞 小肠炎症—白细胞数量不多,均匀混合于粪 便中,且细胞已被部分消化难以辨认; 结肠炎症—如菌痢,白细胞大量出现,常见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呈灰白色,胞体肿胀、 坏死、破碎、结构不完整,胞质内充满细小的 颗粒,核不清楚的中性粒细胞,常成堆出现, 此时称为“脓细胞”; 过敏性肠炎、阿米巴痢疾、钩虫病—较多嗜 酸粒细胞,同时伴有夏科- 雷登结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