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大桥临展区大纲一海湾大桥1 概况青岛海湾大桥又称胶州湾跨海大桥,它是国家高速公路网G22青岛/url到兰州高速公路的起点段,是山东省“五纵四横一环”公路网上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岛市规划的胶州湾东西两岸跨海通道“一路、一桥、一隧”中的“一桥”。
起自青岛主城区海尔路经红岛到黄岛,大桥全长41.58千米,投资100亿,历时4年,全长超过我国杭州湾跨海大桥与美国切萨皮克跨海大桥,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大桥于2011年6月30日全线通车。
是我国建桥者自行设计、施工、建造,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特大跨海大桥。
中国与世界建桥史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 建筑结构a大沽河航道桥整个海湾大桥工程包括沧口、红岛和大沽河航道桥、海上非通航孔桥和路上引桥、黄岛两岸接线工程和红岛连接线工程,李村河互通、红岛互通以及青岛、红岛和黄岛三个主线收费站及管理设施。
大沽河航道桥的主塔为独塔,高达149米,是海湾大桥上的最高塔。
航道桥建成后,主塔将成为大沽河航道桥的主要标志物,而大沽河航道桥也会因此成为海湾大桥的标志性建筑物。
据测算,大沽河航道桥箱梁由22种55个钢箱梁装焊组成,每个标准梁段长12米、宽47米、高3.6米,其中最大梁段重达1000余吨,这在国内跨海大桥上是首次采用。
b自锚式悬索桥悬索桥指的是以通过索塔悬挂并锚固于两岸(或桥两端)的缆索(或钢链)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现代悬索桥的悬索一般均支承在两个塔柱上。
塔顶设有支承悬索的鞍形支座。
承受很大拉力的悬索的端部通过锚碇固定在地基中,个别也有固定在刚性梁的端部者,称为自锚式悬索桥。
c大桥2010年底建成2011年通车沿线设立三座主通航孔桥建成后可节省时间20分钟2011年6月30日整个大桥工程全线贯通。
一座气势磅礴、壮丽雄伟的现代化标志性桥梁屹立于美丽的胶州湾上。
海湾大桥建成后将给省内济南青岛两大城市间的交通带来更为密切便捷的联系。
由于济青南线的北端起点与建设中的海湾大桥相连,大桥建成后车辆沿济青南线、海湾大桥就可一路“直通”青岛。
大桥还将进一步促进青岛与半岛城市群城市间的交通联系,对发挥青岛在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促进胶东半岛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青岛来说,海湾大桥还是该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
大桥建成后,青岛至黄岛缩短路程近30公里,按设计时速计算,可节省时间20分钟,大大缓解青岛胶州湾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进一步完善青岛市东西跨海交通联系,扩大青岛市城市骨架,缩小青岛、红岛、黄岛的时空距离,加强主城区与两翼副城区的联系,塑造拥抱胶州湾的大青岛城市框架,为青岛城市的深度发展拓展出崭新的空间。
d双向八车道快速路市区接线工程为双向八车道,是通往市区的一条东西快速通道。
海湾大桥接线工程延续了海湾大桥的桥面宽度,设计采用双向八车道,“本市在建及已建快速路中,车道数都没有超过双向六车道,市区接线工程将成为青岛首条具有八车道的城市快速路。
”海湾大桥市区接线工程是青岛海湾大桥的主要疏解道路,市区接线工程沿李村河至张村河河道北岸走向,在保证快速路标准的同时,避免沿河道反复穿插,减少桥墩对河道泄洪的影响。
海湾大桥接线工程途经李沧、四方、市北及崂山四区,作为岛城“三纵四横”快速路网中重要一“横”,将承载交通动脉功能。
e四座立交桥在大桥接线工程中,规划设计单位沿线共设计了四座立交桥,分别是四流路立交桥、重庆路立交桥、黑龙江路立交桥和海尔路立交桥。
据设计人员介绍,立交桥在选型上充分考虑了相交道路的功能定位,在交通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交通节点采用不同的立交形式。
其中,四流路立交设计采用两层半菱形立交形式,在充分利用胜利桥现状的基础上,跨郑州路及四流中支路,保证了两条主线直行方向的行车顺畅;重庆路立交桥位于两条快速路的交叉枢纽,设计采用五层全定向互通枢纽立交,两条主线之间均采用定向匝道相接,充分保证立交整体交通功能。
而黑龙江路及海尔路立交间距约1.7公里,立交节点设计与北侧现状海尔路至万年泉路立交结合,实现了功能互补,降低了立交高度。
“在海上建设这样的桥是非常困难的,这样的难度在世界上也很罕见。
”青岛海湾大桥总工程师邵新鹏介绍说。
2009年12月10日,伴随着最后一段桥梁的浇注成功,中国首座海上立交桥——海湾大桥红岛海上互通立交桥主体建设全部完工。
桥面是这座海上立交桥里距离水面最高、弯度最大、施工最难的一段,代表了我国海上桥梁建设的最先进水平。
据介绍,因为海上施工难度大,海湾大桥建设指挥部特地设计了移动滑移模架,在世界上也属于首创,获得了多项专利。
同时,海湾大桥红岛海上互通立交桥还采用了国内最大跨径、最小半径曲线滑移模架浇注箱梁,浇注工作历时15小时,共浇注混凝土520.54立方米。
据介绍,红岛海上互通立交桥是国内首座海上互通立交,浇注的跨主线60米滑移模架箱梁位于B匝道,采用的350米小半径、60米大跨径曲线滑移模架施工设计工艺属国内之最。
f设计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孟凡超,曾亲自率领项目设计主创人员一行,先后到大桥工程勘察项目部,查看代表性钻孔的岩芯大样,听取了关于整个桥址区地质的情况介绍。
设计人员表示,对于尚未出炉的大桥基础设计等,在桩型、桩长设计方面要听取勘察专家的意见。
g交通青岛和黄岛间,目前靠轮渡和环胶州湾高速公路相连。
轮渡受运输能力、气候条件制约较大,每天仅能有千余辆客货车通行;而环胶州湾高速公路设计标准为2.5万标准车/日,但通车以来交通量逐年猛增,目前标准路段交通量最高峰已达46万辆!项目建设将青、红、黄三岛便捷地联系在一起,除使青岛至黄岛陆路距离缩短30公里,缓解交通压力外;同时在红岛建设的桥体部分,还可兼顾红岛的交通。
h道路大桥在老城区李村河口沿东西方向,以城市快速干道的形式连接了两条主通道:重庆路和308国道,将城市由内向外的交通流量直接引入快速通道,减少了城区内各方向胶州湾高速公路几个出入口汇集和疏散的交通流量,有效地降低了老城区对外交往部分的交通拥堵,改善了城区交通状况。
i港口青岛海湾大桥建成后,能够有效地增加前湾港、黄岛油港和薛家岛港的业务量,使青岛老港、油港、前湾港连为一个整体,加强三港间的协作,更好地发挥港口的整体效益,尤其是解决了青岛港陆路集疏运能力的问题,更好地发挥港口整体效益。
j产业产业布局情况看,以老市区为中心的东海岸地区空间范围狭小,城市空间向东部已几乎没有拓展的余地。
伴随港口西移的经济中心西移已势在必行。
青岛海湾大桥的建设将“青—红—黄”三岛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极大促进了我市“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
k旅游在琅琊台风景区的网站里,早已把“海湾大桥建成后,30分钟到市区”的“招牌”挂了起来。
据了解,周边像琅琊台这样等着海湾大桥带来“实惠”的风景区不在少数。
项目建成后,既有利于释放东部旅游及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也能将老城区连片的海滨度假区和黄岛区的薛家岛省级旅游度假区连为一体,将大大推进青岛市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一个青岛旅游的“包围圈”。
l市民在“青青岛”网上社区,网友们对青岛海湾大桥一直热议不减。
其中一位资深网友留言,“黄岛开发区和青岛城区被胶州湾分隔,可谓‘青黄不接’,因此建设跨海大桥,成为青岛多年来一直挥之不去的情结。
天堑变通途,已经时不我待。
”出口货物报关地在对岸的黄岛,而多数贸易公司都在青岛市区。
企业在通关时完税,则只能让报关行代理缴纳。
显然已经给他们的业务操作及资金融通带来不便。
一名私营企业主表示,“盼大桥,已经要望眼欲穿了。
”m全线通车2011年6月28日,山东高速胶州湾大桥通过了相关部门的交工验收。
山东高速胶州湾大桥全长36.48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长的跨海大桥,是国道主干线——青兰高速的起点段。
[1]历时四年建设的青岛胶州湾大桥,已于2011年6月30日全线通车。
n 2011年6月30日,正式通车!大桥通车后将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及青岛市城市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交通枢纽,将缩短青岛至黄岛间路程近30公里,大大缓解超负荷运转多年的环胶州湾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进一步完善青岛市东西跨海交通联系,扩大青岛市城市骨架,缩小青岛、红岛、黄岛的时空距离。
青岛胶州湾大桥将进一步奠定青岛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地位,为该区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内外联动的促进作用。
大桥的建设通车不仅影响了青岛,也影响了山东的经济,作为全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青岛的发展向世界展示山东乃至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城市发展水平。
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区域布局上,构建以青岛为龙头,烟台、潍坊、威海等沿海城市为骨干的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宏伟蓝图,青岛具有国际竞争力,物流方面也是山东经济的重头戏,形成了以青岛港为核心的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
青岛胶州湾大桥能够有效增加前湾港、黄岛油港和薛家岛港的业务量,使青岛老港、油港、前湾港连为一个整体,加强三港间的协作,更好地发挥港口的整体效益,尤其是解决了青岛港陆路集疏运能力的问题,更好地发挥港口整体作用,提高经济效益。
青岛胶州湾大桥的通车,给青岛、山东带来巨大的改变,当巨量的人流、物流突破目前单纯依靠胶州湾高速以及海上轮渡时,流通量由原来的涓涓细流变成江河之水时,必将迎来质变的历史时刻。
青岛胶州湾大桥项目,是由青岛市政府采取特许经营权模式,面向世界公开招标的。
山东高速集团凭借良好的信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以及丰富的建设管理经验一举中标,成为项目法人,获得青岛胶州湾大桥25年特许经营权。
特许经营期内,青岛胶州湾大桥与已建成的胶州湾高速公路捆绑经营。
大桥从1993年4月开始规划研究,经历了规划、预可、工可、初设、施工图设计和招投标等阶段,至开工历时13年零8个月,包括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在内的数百名中外专家、学者为大桥付出了智慧和汗水。
二海即跨海大桥a青岛第二座跨海大桥即将贯通,海阳成为青岛卫星城2009年10月2日,备受关注的山东省滨海公路海阳至即墨跨海大桥正式动工建设,举行了盛大的奠基仪式。
跨海大桥的建设,将带来众多利好,最直接的影响是将成为连接烟台、青岛两地便捷通道。
“海阳即墨跨海大桥建成后,从青岛方向到海阳旅游观光的国内外游客可以跨桥来了,再也不用绕海,以前一个半小时的行程届时只要40分钟就可以了!” 目前青岛境内280公里的滨海公路已全部规划完毕,其中北段已建成通车,南段部分路段已建、部分路段即将建成。
威海境内滨海公路也即将进入实施阶段,可以说,尽早建设海阳到即墨的跨海大桥,对于山东半岛沿海大通道的早日形成势在必行。
建设中除此以外,跨海大桥及山东沿海滨海公路的建设,将沿海港口有机串联起来,提高综合运输效益,也将完善路网结构体系,构筑观光旅游大通道,促进旅游开发和旅游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