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再审制度

再审制度


(2)德国 取消之诉 德国民事诉讼法第579条第1款的规定,提起取消 之诉的理由包括:(1)作出判决的法院不是根据法律的 规定组成的;(2)依法不得执行法官职务的法官参与了 裁判,但主张此种回避原因而提出回避的申请或上 诉没有得到许可的除外;(3)法官因有偏颇之虞应行回 避,并且回避申请已经被宣告有理由,但该法官仍 参与裁判;(4)当事人一方在诉讼中未经合法代理,但 当事人于诉讼中己明示或默许的除外。
07修正案的规定
• 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改为第一百七十九条,修改为:“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七)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的; “(八)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九)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 加诉讼的; “(十)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十一)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 “(十二)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 “(十三)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对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情形,或者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人 民法院应当再审。”
• 3、外国民事再审事由的立法规律 • (1)大陆法系国家的再审程序多是以当事人的诉 权为基础,是由当事人提起再审之诉而引发的对 生效裁判的重新审理的程序。 • (2)提起再审的事由是非因当事人的过失而未在 上诉或其他救济程序中提起的事由。 • (3)引起再审程序的事由主要是程序性事由。如 审判法院组成不合法,依法应回避的审判人员没 有回避,当事人的代理人属于无权代理,判决本 身存在重大违法等。
2、设置民事再审事由的原则 (1)限制性 所谓民事再审事由的限制性,是指只有当 作为裁判基础的证据材料存在严重瑕疵,或 者作为裁判形成过程的诉讼程序存在严重瑕 疵,致使裁判的正当性发生动摇的时候,能 启动民事再审程序予以救济。
(2)确定性 所谓民事再审事由的确定性,是指再审事 由的设置不应笼统抽象,应当尽可能做到明 确具体,在司法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
回复原状之诉 根据德国民事诉讼法第580条的相关规定,提起此项诉讼的理由有:(l) 对方当事人作出了宣誓陈述,判决又是以其陈述为基础,而该当事人的 此项陈述违反了真实义务属于应该收处罚的行为;(2)作为裁判基础的证书 是伪造或变造的;(3)判决系以证言或鉴定结论为基础,但该证人或鉴定人 的行为违反真实义务属于应收处罚的行为;(4)当事人的代理人或对方当事 人或其代理人凡有与诉讼有关的罪行,而判决是基于这种行为作出的;(5) 参与判决的法官犯有与诉讼案件有关的、不利于当事人的、违反职务上 义务的罪行;(6)判决是以某一普通法院或特别法院的判决为基础,而这些 判决已由另一确定判决所撤销;(7)当事人发现以前就同一事件所作的确定 判决,或者发现另一种文书,依据该判决或文书,当事人就能够得到对 自己有利的判决。
• (二)、严格限制检察院提起民事抗诉的范围。 • 1、在涉及国家、集体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弱势群体等
公益案件之中应当赋予检察院抗诉权。 • 2、对于对于纯属当事人之间私权纠纷的案件, 人民检察院 不能提出抗诉。
• (三)、对于当事人提起再审制度之重构。
• 1、建立再审之诉制度。 • 2、强化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的不受理当事人再审 之诉的监督。借鉴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7 条规定来 实现有效监督:也就是说,当事人对人民法院不 受理再审之诉的,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诉,如果 人民检察院认为对于当事人的再审之诉人民法院 应当受理而不受理的,人民检察院可以责令人民 法院说明其不受理的理由,如果人民法院的理由 不符合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可以责令人民法院 受理。
第十三条 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有下列情形之一 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为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六) 项规定的“适用法律确有错误”: (一)适用的法律与案件性质明显不符的;
(二)确定民事责任明显违背当事人约定或者法律规定的;
(三)适用已经失效或尚未施行的法律的; (四)违反法律溯及力规定的;
二、人民法院作为发动民事再审程序主体的 合理性分析
• • • •
1、严当事人处分原则。 4、再审程序主体启动再审与法院判决既判 力相冲突。
三、人民检察院作为发动民事再审程序主体的合理性分析
• 1、对私法领域的干预。 • 2、违背民法的处分原则。 • 3、对于人民检察院发动的再审程序缺乏有 效监督和限制。 • 4、造成司法资源浪费,导致检法冲突 。
(3)法定性 法定性原则是指只有存在法律明文规定的 再审事由,才能启动再审程序,经法院审查 当事人是基于法律明文规定以外的事由请求 再审的,一律驳回不予审理。
二、外国民事再审事由的立法比较 1、大陆法系国家 2、英美法系国家 3、外国民事再审事由的立法规律
1、大陆法系国家 (1)法国 《法国民诉法》第595条规定了4项当事人可以申 请再审的事由:(1)为判决的法院不是依法律组成 的;(2)依法不得执行法官职务的法官参与审判,但 主张此种回避原因而提出回避申请或上诉,未经 准许的除外;(3)法官因有偏颇之虞应行回避,并且 回避申请已经宣告理由,而该法官仍参与裁判;(4) 当事人一方在诉讼中未经合法代理,但当事人对 于诉讼进行已明示或默示地承认的除外。
(五)违反法律适用规则的;
(六)明显违背立法本意的。
• 第十四条 违反专属管辖、专门管辖规定以及其他严重违 法行使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为民事诉讼法第一百 七十九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的“管辖错误”。 第十五条 原审开庭过程中审判人员不允许当事人行使辩 论权利,或者以不送达起诉状副本或上诉状副本等其他方 式,致使当事人无法行使辩论权利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 为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十)项规定的 “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但依法缺席审理,依法进行判 决、裁定的除外。
《审判监督程序解释》
• 第十条 申请再审人提交下列证据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民事 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新的证据”: • • • • (一)原审庭审结束前已客观存在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 (二)原审庭审结束前已经发现,但因客观原因无法取得或在规 定的期限内不能提供的证据; (三)原审庭审结束后原作出鉴定结论、勘验笔录者重新鉴定、 勘验,推翻原结论的证据。 当事人在原审中提供的主要证据,原审未予质证、认证,但足以 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应当视为新的证据。
四、当事人作为发动民事再审程序主体的合理性分析
• • • •
确立当事人为启动民事再审程序的主体是: 1、落实民事处分原则的要求。 2、 是司法权的性质的要求。 3、 也符合境外立法惯例。
五、启动民事再审程序主体制度之重构
• (一)、对与人民法院作为再审程序主体制度的 重构
• 1、取消法院的再审启动权 • 2、使法院真正处于中立的裁判者的地位,法院应严格遵 守中立原则,坚持做到“不告不理”。
(3)日本 《日本新民事诉讼法典》第四编第338条具体规定了再审 之诉的提起事由,它们分别是:(l)作出判决的法庭未按法律 规定组成的;(2)根据法律规定不能参与判决的法官参与判 决的;(3)对法定代理权、诉讼代理权或代理人为诉讼行为 欠缺必要授权的;(4)参与判决的法官,犯有与案件有关职 务上的犯罪的;(5)依据他人在刑事上应处罚的行为而自认 或妨碍提出可以影响判决的攻击或防御方法的;(6)作为判 决证据的文书或其他文件,是经过伪造或变造的;(7)以证 人、鉴定人、翻译或经宣誓的当事人或法定代理人的虚伪 陈述作为判决的证据的;(8)作为判决基础的民事或刑事判 决及其他的裁判或行政处分,根据其后的裁判或行政处分 而变更的;(9)对于能影响判决的重要事项遗漏判断的;(10) 声明不服的判决,与此前确定的判决相抵触的。
我国民事诉讼再审制度探析
一、再审程序启动主体之探析 二、民事再审事由之探析
一、关于民事再审程序启动的规定
• (一)、两大法系关于民事再审程序启动之规定 • 大陆法系国家的再审制度完全依赖于私权主体对 它的利用, 并且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再审之诉。如德 意志民事诉讼法 第579条规定了当事人提起再审 之诉的各种情形。 • 英美法系国家再审的理念是程序救济型, 启动再审 的主体也是当事人。如美国规定了两种类型的再 审制度: 一是重新审理制度; 另一种是再次审理制 度。 • (二)、我国关于民事再审程序启动之规定 • 再审启动主体之规定
• (4)对事实认定相关事由规定了严格的限 制,必须是裁判所依据的诉讼资料严重违 法,甚至是经刑事审判认定为犯罪,才能 成为引起再审的事由。 • (5)从表现形式上看,大陆法系国家如德 国、日本采取列举式立法形式,并且不存 在兜底条款。
我国民事再审事由的立法与完善
• 一、相关立法规定 • 二、优点与缺陷 • 三、完善建议
1991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 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 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该条第二款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 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 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 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该条可以理解为法院提起再审的理由,即再 审事由是原判决、裁定“确有错误”。但何谓“确有错误”?民事诉 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当事人申诉的场合,人民法院应当提起再 审事由有五种,即:1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2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3原判决、裁定适用法 律确有错误的;4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导致影响案件正确 判决、裁定的;5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 枉法裁判行为的。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人民检察 院提起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提起再审,因此人民检察院提起抗 诉的事由实际上也是再审的事由。检察院抗诉的事由与当事人的申诉 事由相比,除了当事人申诉事由中的第1项在检察院的抗诉事由中没 有之外,其他全部相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