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算“24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并在游戏中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激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算“24点”的规则和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4张牌算“24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手持扑克牌,谈话:认识它吗?它有几种花色?几个数字?是的,这是一副小小的扑克牌,用它能玩几十种游戏,同学们,你会用扑克牌玩哪些游戏?
学生自由发言。
揭题: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种和数学有关的扑克游戏——算“24点”。
提问:你会玩算“24点”吗?能否说说怎么玩?结合学生的介绍,教师出示游戏规则:(1)每人准备扑克牌A~10各一张(A表示1);(2)在我们准备的扑克牌中拿出几张牌,利用学过的加、减、乘、除进行计算,使最后的结果是24。
但要注意:每张牌只能用一次。
二、交流共享
1.新手教程。
(1)课件出示扑克牌3。
谈话:加入不限定你出几张牌,我的手上有一张“3”的扑克牌,你手上的牌出几,就能和我的这张牌计算得出24。
方法一:出8,三八二十四。
方法二:出3和7,三七二十一,加3就是24。
方法三:出3和9,三九二十七,27减3就是24。
……
(2)课件依次出示扑克牌2、4、6、8、10、12,让学生说出如何算出24。
归纳并提问:刚才同学们除了用上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还想到了其他的一些方法,看来凑成24的方法还是很多的。
你知道哪些数比较容易算出24吗?
2.闯关。
第一关:基础闯关。
(1)课件出示3张牌:7、6、3。
谈话:联系这3个数,哪些数能让你直接想到24。
(6,因为四六二十四;3,因为三八二十四)
引导:根据6去找4,能通过另外两张牌找到4吗?怎么找?根据3去找8,能通过另外两张牌找到8吗?(不能)那么,这3张牌应该怎样才能得到24?
学生思考后得出:7-3=4,4×6=24。
(2)课件出示3张牌:7、8、9。
学生互相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引导:这里有8,如果去找3,行吗?(不行)那该怎么办?
提示:如果乘不行,就用加法试一试。
学生试算出汇报,教师板书:
7+8=15 15+9=24
小结:我们在算“24点”时,当一种方法行不通时,可以换其他方法再进行试算。
(3)组织活动:分小组,用下面各组牌上的3个数算出24。
课件出示以下三组牌:
第一组:2、3、4
第二组:3、8、9
第三组:3、5、9
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把各自的想法写出来,最后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2、3、4: 2×3×4
3、8、9:9÷3×8
3、5、9: 3×5+9
(4)教师任意摸3张扑克牌,让学生比赛算“24点”,对算得又快又准的学生予以表扬,并明确:有些是算不出“24点”的。
第二关:挑战自我。
谈话:下面加大游戏难度,刚才我们用的是3张牌,现在我们用4张牌,游
戏规则还是一样,注意:每张牌只能计算一次。
课件出示4张牌:A、2、5、8
提示:这里的A代表数字1。
先和同桌交流想法,然后写在本子上。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①5+1=6 8÷2=4 6×4=24
②5-2=3 8÷1=8 3×8=24
③1+5=6 6÷2=3 3×8=24
学生还可能得出不同的算式,如:(5-1)×(8-2)、2×(5+8-1)、(5-2)×8×1等,教师应给予鼓励。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3页“试一试”:
你能用下面每组4张扑克牌上的数算得24吗?
让学生说方法,教师适时指导。
第一组:8-7=1 1+5=6 6×4=24
第二组:9-7=2 2×4=8 3×8=24或9-7=2 3×4=12 2×12=24或3×9=27 27-7=20 20+4=24
第三组:6÷2=3 3+1=4 4×6=24或6+6=12 12×1×2=24
2.比一比。
教师讲解比赛规则:四人一组,各人从自己的扑克牌中任意拿出一张,谁先算得24,谁就获胜。
如果计算的结果得不到24,就换牌再算。
学生进行游戏,教师巡视。
收集学生算不出的加以展示,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计算。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
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
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
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
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规范而全面地展开。
“校本研修”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