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成果报告

提高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成果报告

《提高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策略研究》成果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里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可以说,培养学生评改作文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写作是个体的言语行为,所表达的也是学生个体对事物的独有认识。

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作文评改是学生作文素养的体现,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据此言之,作文评改是学生个体对自己作文的一种再认识,所以,作文批改修改的主人应该是学生自己,学生才是最具有权利的作文评改者。

实际的作文评改中,往往是教师费神地精心评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结果是学生消极地被动地接受,没有认真阅读教师的批注和点评。

“精批细改”的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虽然发挥了教师在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主导作用,误区是忽视了学生在作文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因此,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作文评改,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来说具有一点的现实意义。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1、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2、研究的设想着眼作文修改方法的指导,落实修改能力的培养。

一是让学生明确作文修改的一般步骤和要求,二是在教师修改示范的基础上进行作文修改训练,三是培养学生养成作文修改习惯。

在作文修改的一般环节中指导学生:一看文章构思立意,主题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切题。

二看文章结构,是否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过渡自然。

三看文章语句,是否流畅、生动,用词是否确切,富有文采。

四看行文,格式是否正确,书写是否工整,文面是否整洁。

3、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开题报告通过后,课题组就学生作文修改习惯和修改能力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召开了专题的讨论会,确定了调查问卷的思路。

根据调查发现:教师注重了学生作文评改能力的训练,但对学生要求不高,坚持不够,以至于学生的评改练习很少;教师评改学生作文墨守成规,以教师的精批细改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题地位意识,也助长了学生的惰性思想;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作文修改能力,能自觉进行作文的检查和评改,还没有养成作文修改的良好习惯。

通过调查和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制定了“教师批改示范——学生互评互改——学生自主评改”的训练思路。

(2)实验阶段:课题组认为教师的评改示范要体现“符号批注”、“文字点评”和“赋分点评”三种形式,以便于学生自主发现作文评改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讨论,按照这一思路,在九年级(3)班进行相关的教学实验。

课题组设计了《“作文互评互改”教学设计》,按照“教师批改示范——学生互评互改——学生自主评改”思路上了一节作文探索课。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评改示范,让学生总结出作文评改的一般步骤是:(1)看文章的主题与选材(2)看文章的结构与详略(3)看文章的语言与表达(4)看文的书写与文面。

总结出作文批改的方法三种途径:(1)“符号批注”(2)“文字点评”(3)“赋分点评”。

然后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一起按照上述思路进行作文的批改练习,标出错别字、病句及标点运用不当之处,再按照评改文章的环节要求,找出优缺点,写出评语,并依据相关标准,逐项打分。

课后,课题组及时召开了“作文修改训练”教学评课及结论分析会,认为“本节课基本实现了既定教学目标,完成了作文评改环节的总结,让学生明白了作文修改的基本环节和要求。

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能够当堂完成小组批改任务。

很不错。

不足之处是学生互评的措辞不规范。

”(3)尝试验证阶段为了有效提升学生自主评改作文能力,将“教师评改示范——学生小组互评——学生自主进评改”的训练思路落到实处,选择八年级(3)班作为推广成果实验班级,开展作文自评训练。

采用“教师示范——小组评改——自主评改”的方法,对八年级(3)班的学生进行作文评改改方法引导。

通过教师的示范,大部分学生能够迅速进入状态,按照既定思路进行自主评改,少部分学生也能够在同学和老师的指导下进入状态,当堂完成自主评改的有30余人。

三、主要研究成果1、调查报告:《“提高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策略研究”学生问卷调查报告》报告指出:(1)教师注重了学生作文评改能力的训练,但对学生要求不高,坚持不够,以至于学生的评改练习很少。

(2)教师评改学生作文墨守成规,以教师的精批细改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题地位意识,也助长了学生的惰性思想。

(3)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作文修改能力,能自觉进行作文的检查和评改,还没有养成作文修改的良好习惯。

(4)部分学生没有在意老师的评语,不是太在意老师的赋分,部分作文水平太差的学生,更是不懂得作文修改的方法。

(5)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明白一篇优秀作文的基本特征。

鉴于作文教学的需求和我校作文教学的实际,课题组教师一直认为:必须注重学生作文批改能力的培养,要进行学生作文互评互改尝试性练习。

先要让学生明确作文评改的一般步骤和要求,再通过教师的评改示范和学生的小组互评练习,引导让学生自主进行作文评改,从而提高作文修改的能力。

2、研究论文:《初中阶段学生作文“互评互改”尝试》综合课题研究实验情况,总结了进行了学生作文互评互改的一些基本做法。

首先,总结作文评改的一般步骤是:(1)看文章的主题与选材;(2)看文章的结构与详略;(3)看文章的语言与表达;(4)看文的书写与文面。

其次,总结作文“三步评改法”进行小组评改训练。

①符号批注:符号批注示范,就是运用统一的修改符号,如替换、增补、删除、调序、连接、还原等标示以及佳句和问题句子的提示等符号,对文章的优点和不足或需要斟酌的地方做出标记,以指导学生评改或反思自己的作文。

②文字点评:要紧扣每次作文训练重点作为点评的焦点,有的放矢,发现优点和不足,抓住作文的一两个闪光点、突出的地方进行评说即可,不必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评语应多给予奖励,多给以信心。

即便是一个优美的语段,一个恰到好处的成语,都应慷慨得体予以表扬;对于不足,就应和风细雨,娓娓道来,含蓄指出。

③赋分点评:参照教师提示的评分标准客观地对作文进行赋分。

3、教育叙事:《培养修改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陈述八年级(3)班推广成果实验情况。

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掌握了作文评改的基本方法。

教师要坚持尝试,按照既定的思路和方法假以时日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一定是可以完成“互评互改”和“自主评改”任务的。

四、研究的成效与反思1、研究的成效(1)学生基本掌握了作文修改的环节(看文章的主题与选材;看文章的结构与详略;看文章的语言与表达;看文的书写与文面)。

(2)学生能尝试用“符号批注”、“文字点评”和“赋分点评”点评自己或他人的习作。

(3)合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把评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创造力,让学生感到了作文的快乐。

(4)教给学生作文评改的基本方法,提高了作文教学的课堂效果。

课题组教师的执教理念有了改变。

(5)设计了别具一格的作文用纸(表格式)。

让学生的作文修改环节具体化,增强了作文修改的可操作性。

2、课题研究的反思(1)农村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对于差生来说批改作文是个难以完成的任务,导致课题研究在试验阶段和验证阶段课堂整体效果不明显,学生需要花费相当的课外时间来完成任务。

(2)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和开展教学实验能力不足,课题组研究人员教学经验不够,自身教育教学理论相对缺乏,很多时候我们总感到困难重重。

(3)作文自主批改是一种可能,只是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培养,教师要贵在坚持,学校领导在教学管理上也要给予支持和鼓励。

附件1:调查报告《“提高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策略研究”学生问卷》调查报告课题组成员一、基本情况1、调查时间:2012年6月2、调查方式:问卷调查3、调查对象:随机构扒初中七八九年部分学生4、调查目的:了解我校学生对于作文修改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了解他们的作文修改习惯和能力,从而改进教师的作文课堂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5、调查问卷的内容(1)你是否看得懂老师批改作文所用的修改符号?(2)知道给自己或他人的作文写评语的方法吗?(3)给自己或他人的作文写过评语吗?(4)你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吗?(5)你的语文老师评价你的作文的主要方式是什么?(6)你对老师批改后的作文的态度是?(7)在意老师对你的习作的赋分吗?(8)你希望自己的作文得到什么样的修改方式?(9)你喜欢什么样的作文批语?(10)你愿意自己的作文在班上公开交流吗?(11)作文完成后是否请别人提出建议或评价?(12)自己写完作文后?(13)你的习作中有多少错别字和病句的情形吗?(14)你的习作中,描写性文字是否有不实际的情形?(15)一般情况下,你写完作文后会有一种怎样的心情?(16)你喜欢作文的原因是?(17)你不喜欢作文的原因是? (18)通常作文课给你的感觉是(20)老师批改后的作文,你有过重新构思和写作的经历吗?(21)你认为一篇好的文章一般有哪些特点?二、调查统计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 60 份,有关数据如下:有80%的学生能看得懂老师批改作文所用的修改符号,20%的看不明白,或基本不看。

有80%的学生知道如何写评语,50%的学生给自己或他人的作文写过评语,20%的学生完全不会写评语。

有80%的学生在作文完成之后,有自主修改或请他人批改的行为,80%的学生很少出现错别字, 80%的学生没有出现描写不符合实际的情形,70%的学生很少出现语病。

有95%的学生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通过学生集体批改的方式去批改。

对好的文章一般特点的认识,均不够全面,有20%的学生提到“主题健康,中心突出”,有20%的学生提到“标题的要求”,有50%的学生提到“选材与详略处理”,有50%的学生提到“语言表述”。

三、数据分析及存在问题1、教师方面注重了学生作文评改能力的训练,但对学生要求不高,坚持不够,以至于学生的评改练习很少。

教师的作文修改还是墨守成规,以教师的精批细改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题地位意识,也助长了学生的惰性思想。

2、学生方面具备了一定的作文修改能力,能自觉进行作文的检查和评改,还没有养成作文修改的良好习惯。

部分学生没有在意老师的评语,不是太在意老师的赋分,部分作文水平太差的学生,更是不懂得作文修改的方法。

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明白一篇优秀作文的基本特征。

四、对策分析很多情况下,学生不会修改的原因是没有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看不出自己文章的优缺点,看不出文章哪里需要修改。

也有可能和他的阅读量小、缺乏见识有关,也可能是学生对文章修改一无所知,又没得到相关的示范,缺少相应的指导。

对于教师来说,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甚至比指导学生写作文难以操作,原因是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学习习惯千差万别,对作文的修改效果难以把握。

再则,学校对于语文教师的教学业务常规要求一般也局限在对学生作文精批细改的层面上,无法从作文修改能力层面上去督导检查。

鉴于作文教学的需求和我校作文教学的实际,课题组教师一直认为:必须注重学生作文批改能力的培养,要进行学生作文互评互改尝试性练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