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泵血)血液循环
第五章 血液循环
主 要 内 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五节 心 肌 生 理 血 管 生 理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心 衰
血液循环系统 解剖
血液循环系统
• 组成:心脏+血管+血液 • 心脏:左半心+右半心 • 左半心=左心室+左心房+左房室瓣 (二尖瓣) • 右半心=右心室+右心房+右房室瓣 (三尖瓣)
心房活动:房缩 0.1s 房舒 0.7s
0.1s
心室活动:室缩 0.3s 室舒 0.5s
0.2s 0.3s 0.4s 0.5s 0.6s 0.7s 0.8s
心房
心室
收缩
舒张
特点:
①舒张期 > 收缩期,心率快慢主要影响?期
舒张期
心率 心动周期 1.5 室缩期 0.35 室舒期 1.15
40
75 150
放几率↑+开放时间↑→ [Ca2+]i ↑→心缩力↑。
收缩能力↓: ACh→M受体→抑 Ca2+通道 + 激活 K+ 通
道 →AP的2、3期缩短→Ca2+内流↓→心缩力↓。
2.心率
40~150次/分:↑→心输出量↑ >150次/分 →心动周期缩短(尤其心舒期) →充盈量↓→每搏出量↓→心输出量↓。 <40次/分 →心动周期延长(尤其心舒期) →充盈量达极限而心率太慢→心输出量↓。
心 指 数:空腹和安静状态下, 每平方米体表面
积的心输出量。 =3.0~3.5L/min.m2
3.心脏作功量
搏 功=搏出量×1/103 ×(平均动脉压- 平均心房压) ×13.6
(cm3) (mmHg) (g/cm3)
= 83.1(g.m) 每分功=搏 功 × 心 率 × 1/103 = 6.23(Kg.m/min)
(四)心泵功能自身调节
心输出量 = 搏出量 × 心率
↓
前负荷、 后负荷、 心缩力 异长自身调节 等长自身调节
‖
‖
1.搏出量的调节
(1)前负荷(异长自身调节)
概念:心肌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相当于心室舒张
末期容积。
前负荷的大小与心肌初长度呈正相关。 前负荷↑→心肌初长度↑→肌缩力↑→搏出量↑
前负荷= 心舒末期容积
一、心脏泵血
(一)心动周期
1.概念:心脏每次收缩舒张就完成一次跳动,每次跳 动就是一个活动周期,即心动周期。 2.与心率的关系
心率(f):每分钟心跳次数
若f=75次/60s,则心动周期(c)等于? 60s/75次=0.8s
心动周期与心率有何关系?
3.心动周期内房、室活动
以心率为75次/分,心动周期为0.8s为例:
(五)心音的产生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 第三心音 第四心音
特 音调低沉(勒) 音调高清(哒) 音调低浊 音调低沉 点 持续较长 持续较短 持续短 持续较长 心室肌收缩和 动脉瓣关闭; 心室充盈减 心房强烈 成 房室瓣关闭的 射血突停导致 慢,流速突 收缩,挤 因 振动;射血大A 大A和心室壁 变导致室壁 血击撞室 扩张及产生旋 振动。 及瓣膜振动。壁。 涡。 标 心室开始收缩 心室开始舒张 快速充盈期 房缩强烈 志 (心尖区) (动脉瓣区) 末(心尖) 意 心室收缩力与 义 房室瓣功能状 态 动脉瓣功能状 部分健康青 部分老年 态 年 和心舒末 期压力高
• 血管:动脉与心室相连;静脉与心房相连, 毛细血管联系动脉静脉。 • 左心室 主动脉,之间有主动脉瓣; • 右心室 肺动脉,之间有肺动脉瓣。 • 左心房 肺静脉; • 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
9 11 2 12 1 9 7 11 5 4 12
1右心室 2右心房 3三尖瓣 4左心室 5左心房 6二尖瓣 7肺动脉
关闭 房>室<动脉压 进一步充盈心室
心房收缩期
开放
(三)心泵功能评定(自学)
1.搏出量及射血分数
搏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出的血量(70ml)。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舒张末期容积
=60~80ml/120~130ml
=50~60%
2.心输出量与心指数
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每搏输出量×心率=5~6L/min
0.15s
关闭
开放 房<室>动脉压
开放
室内压达最高
房<室<动脉压 心室容积最小
心 0.06~0.08s 室 开放 舒 快速充盈期 0.11s 张 期 减慢充盈期 开放
0.22s
等容舒张期
关闭
关闭 房<室<动脉压 室内压急剧下降 关闭 房>室<动脉压
血液被“抽吸”入心室
关闭 房>室<动脉压 血液被“抽吸”入心室
2.心室舒张期
(1)等容舒张期:
心室开始舒张 ↓ 房内压< 室内压迅速↓ <动脉压 ↓ 房室瓣仍关闭 动脉瓣关闭 ↓ 心室容积不变 无血液流入流出
(2)充盈期:
心室继续舒张 ↓ 房内压> 室内压↓↓<动脉压 ↓ 房室瓣开放 动脉瓣仍关闭 ↓ 心房和大V内的血液快速入室 (占充盈量2/3) ↓ 心室容积迅速↑ ↓ 减慢充盈期
7 8 6 3
13 10
13
8肺动脉瓣
13肺静脉
9主动脉 10主动脉瓣 11上腔静脉
12下腔静脉
右心:泵血入肺循环;左心: 泵血入体循环。
体循环:
左心室 主动脉
微动脉 全身毛细 微静脉 血管网 各级动脉 各级静脉 上下腔 静脉 右心房
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毛细 血管网
肺动脉
右心室
肺循环:
血液循环
• 血液循环过程中,心脏---动力器官 血管---血流通道 血液---流动,运输
临床:A-Bp持续 ↑→心肌肥厚→泵血 功能↓
异长自身调节↑
搏出量恢复正常
(3)心肌收缩能力=等长自身调节
•概念:指心肌在前、后负荷不变(心肌初长度不
变) , 而改变力学活动 , 实现调节搏出量的内在特性。
意义:能对持续的、剧烈的循环变化有强大的调
节作用。
收缩能力↑ : NE→β受体→ cAMP↑→Ca2+ 通道开
心肌收缩性
前负荷
神 经 体 液 调 节
等长自身调节
异长自身调节
充盈时程 静脉血回流速 剩余量
后负荷
搏出量
心
率
心输出量
血
压↑
心力贮备
概念: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 的能力。 意义:反映心脏的健康程度、心脏泵血功能。 心率贮备 组成 搏出量贮备:
舒张期贮备量:15ml(∵不能无限扩张) ∧ 收缩期贮备量:55~60ml(射血分数↑)
(3)心房收缩期
心房收缩 ↓ 房内压↑ ↓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 房室瓣开放 动脉瓣仍关闭 ↓ 心房挤血入心室 (占充盈量1/4)
心动周期中压力、容积等变化
分期
瓣膜状态
房室瓣 动脉瓣
压力梯度 房<室<动脉压
特点
室内压急剧升高
心 等容收缩期 关闭 0.05s 室 收 快速射血期 关闭 0.1s 缩 期 减慢射血期 关闭
=V回心血量+射血后剩余血量
V回心血量的变化:
大V压-房压差↑→V回流速度、V回心血量↑ →
→前负荷↑→心肌初长度↑→肌缩力↑→搏出量↑
(2)后负荷
概念:心肌开始收缩后才遇到的负荷(或阻力)。 心室肌的后负荷相当于动脉血压。
后负荷↑(一定范围内) 等容收缩期↑+心肌缩速↓ 射血期↓+射血速↓ 搏出量↓ 剩余量↑+回流量不变 前负荷↑
0.8
0.4
0.30
0.25 0.15
0.50
②全心舒张期0.4s
心率加快,对心脏的持久跳动有何影响?
(二)心脏泵血过程
1.心室收缩期
(1)等容收缩期:
心室开始收缩 ↓ 房内压< 室内压 <动脉压
↓
房室瓣关闭 动脉瓣未开 ↓ 心室容积不变 无血液流入流出
(2)射血期:
心室继续收缩 ↓ 房内压< 室内压 >动脉压 ↓ 房室瓣仍关闭 动脉瓣开放 ↓ 迅速射血入动脉 (占射血量70%) ↓ 心室容积迅速↓ ↓ 减慢射血期
本章主要内容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五节 心脏生理 血管生理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心衰
第一节 心肌生理
• 主要内容:
• 一、心脏泵血功能 • 二、心肌生物电及生理特性
• 学习目标:
• 掌握---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 • 熟悉---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 了解---房、室舒缩与瓣膜启闭相配合造成心房、 心室与大动脉间压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