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学生性心理发展十大问题

当前学生性心理发展十大问题

当前学生性心理发展十大问题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4-0186-02近年来,社会生活中各种媒体、渠道都充斥着有关于性的信息。

面对这股从欧美国家传来的“开放之风”,中国社会如今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原有的价值体系发生了巨变,多元文化代替单一文化。

国外的“性开放”、“性自由”、“性解放”已经颠覆了国人原有的性观念。

而中小学生在身体发育和思想观念方面尚不成熟,面对社会上刮过来的“性开放”“性自由”之风,很多时候无法抗拒。

但是我们的家庭性教育、学校性教育都远远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仍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尴尬境地。

目前中国孩子在性知识的获得方面多数依靠自学。

缺乏成人的正确指导,学生的性心理发展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1、对于第二性征的出现心理准备不足,或以负面态度看待自己的成熟当少女初经,少男第一次梦遗时,有相当多的青少年没有心理准备,他们感到紧张,害怕,恐惧,羞耻。

有一位小学六年级女生。

发现自己下身流血后哇哇大哭,以为自己马上要死了。

而一些男孩子在出现梦遗后。

由于缺乏心理上的足够准备,有些慌乱而羞涩。

还有一些早熟的女孩子在出现第二性征后感到害羞,出现自卑或退缩,并穿戴紧身的胸衣,把自己的胸部裹得严严实实。

而一些晚熟的男孩子也存在自卑的心理。

所以家长和教师应协助晚熟及早熟青少年,学习以正面态度看待性成熟,看待自我发展,善用晚熟及早熟发展上的优点,并把不利变为有利。

一个男孩说得特别有意思:“我正跟妹妹一起洗澡,她问:‘那是什么?’我看见自己长了一些阴毛。

我猜想,我的阴茎和睾丸一直在不断地长大。

但是直到我妹妹看到那些阴毛,我才真正意识到我正在发生变化。

我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这使我兴奋极了。

可是,不一会儿,我又感到非常害怕……”“我还没准备好”,是现代社会中的男孩和女孩们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而父母的关心和指导可以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这一人生的重要时期。

例如,家长可以为孩子举行一个小小的庆祝活动,表明他进入了青春发育期,是一个成人了。

2、关注自身形象,出现体像烦恼体像烦恼是指进入青春期的学生由于对自我体像失望所引起的烦恼。

包括形体烦恼、性别烦恼、性器官烦恼、容貌烦恼。

有人曾对3121名大、中学生作调查,有22.3%的学生存在体像烦恼。

在我所接触的学生中,有不少是存在这些心理问题的。

有的认为自己的个子太矮,有的男生因为脖子后长了一颗痔就留着长长的头发不肯剪。

女生则普存认为自己太胖,脸上有斑点,腿太粗,对于自己体貌的挑剔程度高于男生。

3、性知识的储备不足笔者在所任班级中作过一次学生性知识的调查。

发现职业高中学生已掌握一定的性知识,部分学生甚至已有过性经验。

他们已有的性知识包括:了解男女生的生殖器官的构造,知道避孕套的作用是防止怀孕,了解性交的过程,知道生命的产生,对艾滋病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不知道避孕套除了可以避免怀孕还可以防止性病、艾滋病的传播,也不知道过早的性行为对男孩和女孩有哪些伤害。

不清楚性病妇科病的原因及症状表现。

还有一些小学高年级学生、初中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性知识,但接受了成人化的性信息,这是导致少女怀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4、对自己的身体、性器官缺乏保护意识2009年网络上疯传慈溪职高的“摸奶门”视频。

这段长达3分19秒的视频中,一名女生露出胸部斜躺在课桌上,一群男生轮流揉搓女生的胸部,期间不断打趣说笑,而女生并未反抗。

在这个集体狂欢的游戏里,这个女生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目前,青少年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他们在受到猥亵、骚扰、侵害后常常选择沉默,甚至自愿将自己的性器官让异性抚摸。

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许多少年性行为的直接后果是导致怀孕,然后被迫人工流产,目前在中国经济发达开放性程度较高的地区,13岁女孩当未婚妈妈,16岁女孩堕胎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

少女意外怀孕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全球每年约有440多万少女堕胎,每天有55万次流产,每分钟有10个少女做不安全人流术。

据医生介绍,我国的一些到医院做人流手术的孩子连生殖器官都未发育完全,做人流手术容易造成子宫穿孔、宫颈裂伤等损伤,出血也往往比较多。

但是大部分少女为了掩盖真相,手术后表现得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照样上课,蹦蹦跳跳,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可想而知。

5、很多学生认为:手淫是一件羞耻的事情一位高一的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心事重重,成绩开始下降,家长十分着急。

在心理门诊这位男生介绍说,15岁的时候有一次他的下身起了皮疹。

瘙痒难受,他就去摸,结果阴茎勃起,有东西排出来觉得“特舒服”。

男孩说,自己不敢告诉爸妈,因为书上说这是手淫,对身体不好,结婚后还可能没有小孩,自己很想控制一下但有时忍不住弄一下,十分悔恨,整天想这件事就影响了学习。

不少青少年错误地认为手淫是不好的事,从而觉得自己是不好的人,在这种负罪感压力下,许多人的学习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6、对于恋爱的盲目憧憬与向往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

开始更多地关注身边的异性。

特别是处在青春期的少女,随着生殖系统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在心理上产生的影响,会随着月经的来潮逐渐由对性的朦胧状态,而发展到明显的性差别意识。

而恋爱是这一时期遇到的人生课题。

因为女孩子的性成熟比男孩子早些,所以恋爱的动机也强些。

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些女生抱着言情小说,甚至是一些口袋书一本接着一本看,她们迷恋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到了上课时,便开始做白日梦,想入非非,幻想自己也能有一场轰轰烈烈、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所以,应重视青春期少女的恋爱心理,帮助女孩树立正确恋爱观并及时给以指导。

7、失恋后陷入抑郁美国《健康和社会行为》杂志对8000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青少年之间的恋爱,很有可能使他们患上抑郁症,一些人还会因此自杀,个别人甚至走上了杀人的道路。

美国加利福尼亚山地高中学生安迪威廉姆斯枪杀两名同学后称,他就是因为失恋导致精神压抑才杀人的。

在我们中国的学校里,也有这些情况,一方面由于身体的发育,特别是性的发育成熟,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体内积蓄了大量的能量,在恋爱过程中容易兴奋过度,造成情绪上的不平衡;另一方面。

由于他们的神经系统还远未成熟,不能很好地控制和调节情绪。

所以在失恋后,情感上的巨大落差极易导致学生抑郁,有的甚至由此染上网瘾、毒瘾。

8、孩子与家长、教师互相回避谈论性问题孩子在第一次向家长提出性问题后。

家长总是糊弄孩子。

在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中,小主人公因为和一个小女孩亲了一下嘴然后睡在一起就以为要生baby了,他一直问身边的大人“小孩子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但总是得不到正确的回答。

我们的孩子也会问这个问题,但是我们看到周围的大人们是这么回答的,欺骗型的有“你是垃圾桶里捡来的”,“你是从爸爸的胳肢窝里掉下来的”,“你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你是从船上人家抱过来的”,或者是无师自通型的“等你长大了你就知道了”,或者是恐吓型的“你这个小流氓,问这种问题!”几乎没有多少家长会正面回答孩子的提问。

这就造成了孩子对家长的不信任,自然在孩子遭遇青春期的烦恼后求助的对象不是父母、教师。

而是其他途径。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精神状态低迷,个性非常孤僻。

有一天她突然走到班主任老师身边说:“明天要有大事发生”,“我要回家”,精神几近崩溃。

后来通过谈心才知道,这个女孩在初中时被其叔叔强暴,从此就生活在痛苦中,进入学校三年来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其父母竟毫不知情。

孩子在有了问题后不愿意告诉家长,这是对家长的不信任,也反映了我们家庭性教育的失败。

9、性道德、性法制意识的淡薄2009年7月北京顺义五中脱裤门事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09年7月1日,三个90后男生在教室非礼女学生,两名男生将一名戴眼镜的短发女生按坐在地,并掀开其上衣,对女生进行猥亵。

女生挣扎准备离开,被两名男生一前一后抱住,女生双手反抗。

推搡时,女生再次被推倒。

一男生坐到女生的双腿上,再次对该女生进行猥亵。

随后,一男生按住女生腿部,将女生裤子扒下,并让拍摄的男生对女生下身进行拍摄。

在此事件中,有好奇,模仿,寻求刺激,炫耀等心理因素,但这些男生已严重违背了性道德,他们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

所以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对孩子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导,掌握科学的性知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减少由于性好奇和性知识缺乏导致的性错误。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性,认识自己,培养正确的性道德观,性法制观,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尊重他人。

10、对同性恋的迷思与误解在学校里,孩子只要跟同性朋友亲密一点,或是言谈举止不符合刻板化的性别角色,或喜欢跟同性在一起,便容易给自己或被他人贴标签,而造成性取向认定上的混淆。

这些迷思及误解,对青少年的“性别认定”极易产生误导。

一般说来,“性别认定”在青少年晚期才完成。

倘若青少年同性恋倾向持续到青少年后期,则他(她)才可能是真正的同性恋。

过早对自己的性取向进行认定,不利了孩子正常的性心理发展。

有关数据表明,每过25年,全球青少年性生理、生殖成熟提前一年,一个世纪内已提前了4-5年。

我国近30年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社会观念越来越开放,青少年性成熟提前更加明显,身体的提前变化加上社会环境的开放与宽容,导致性意识的提前觉醒,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面对自己身体的发育开始在困惑和惊喜中寻求答案。

在家长和老师们的眼皮底下,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传播性知识、性文化,实施性行为。

当前的形势迫切要求全社会要对性教育引起足够重视,尽快地将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到正规的渠道中来。

所以性知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制的辅导应该早日走进课堂。

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家长更不能置身事外,应结合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某些契机自然地给予性知识教育。

只有学校、社会和家庭都来重视性健康教育,我们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