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清洁生产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摘要:清洁生产是一种实行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的技术。
本文论述了清洁生产技术在我国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清洁生产,工业应用,现状,发展前景1 引言清洁生产是指对产品和生产过程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是在工业污染末端治理之后污染防治方面的一次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其核心是从源头抓起,预防为主,全过程控制,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开始出现了有关清洁生产的提法。
其后,各国相继出台了有关清洁生产及其实施的相关政策。
清洁生产称得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产业革命,它的出现,使工业污染控制战略出现了根本性的变革。
1992年8月,中国积极响应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号召,将推行清洁生产列入《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由此正式拉开了中国实施清洁生产的序幕。
如今,清洁生产已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国际环境保护的一个潮流和趋势。
2 清洁生产技术概述2.1 清洁生产技术的本质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污染防治战略,它是一种工业与环保相结合的生产方式,着眼于利用源削减和再循环手段将先前的污染末端治理转向把污染降低或消除在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它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
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清洁生产技术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过程:在产品设计时,选择无污染的替代产品;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选择无毒无害的原材料,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这样可使清洁生产即可以满足人类要求,又可以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
但是清洁生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清洁的工艺和清洁的产品,以致清洁的能源是和现有的工艺、产品、能源比较而言的。
它本身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适时的提出更新的目标,争取达到更高的水平但它最终目的是从生态一经济大系统的整体优化出发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不断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以提高物料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以及消除废物的生产和排放,降低生产活动对资源的过度使用以及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风险,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 清洁生产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必要性目前在我国尤其在西部的整个工业生产体系中,发展模式依然是传统的,大量消耗能源和粗放型的生产,这是造成工业污染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人们只是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而疏忽了生产过程中污染的防治。
虽然对污染防治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其付出的代价也很大,而且存在着许多无法避免的缺点,有时甚至得不偿失。
首先,末端治理需要较多的投资,且建设周期长,运行费用高,经济效益低,直接影响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其次,生产过程中本来可以回收利用的原材料没有得到回收利用,而是随着”三废”排入环境或被废弃掉,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极大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再次末端处理废物有一定的风险性,如废物填埋和贮存过程中可能造成泄漏等;最后,采用落后的工艺和设备进行生产,可能使工人处于有毒、有害的工作环境中,生产的产品可能使用户的健康受到损害。
由此可见,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存在着很多弊端,这种末端治理方式是短视行为,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由于末端治理的污染防治策略存在着许多无法避免的缺陷,因此,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采取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来改变这种状况。
而清洁生产恰恰适应这种需求,它的起点就在于防止污染的产生,强调在污染发生前就削减它。
由于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了预防性的集体战略,从生产的选料、能源及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分析,因而会减少甚至避免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害及后期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麻烦和浪费。
从目前相关报道看,清洁生产不仅可以降低产品成本费用,减少末端治理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其再生产过程中对人的危害。
尤其对于经济不太发达没有能力支付后期治理所需大量资金的发展中国家来讲,清洁生产方式更显出其巨大的优越性。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源量少。
许多地方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有的地方已经恶化。
环境质量问题令人担忧,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明显地影响了我国公民的身体健康和经济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我国经济虽然持续增长,但主要是以一种建立在耗费大量优质资源的粗放型工业生产模式上的。
如果不加快采取措施,必然会在短时间内造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使产品成本上升,最终导致产品失去市场竞争力。
在加入WTO以前,有的产品只能依靠关税保护措施与国外产品争夺市场。
但如今,我国已成为wTO中的一员,随着关税的降低和时间的推移,国际产品会大量涌入,这些企业如不加紧改革,必然穷途末路,最后只能倒闭破产。
因此清洁生产技术的实施已刻不容缓,必要时政府部门应实行强制手段,以确保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否则,随着资源的耗竭,我们的资源优势会逐渐丧失,本来就没有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的我们会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造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2.3 清洁生产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重要意义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清洁生产改变了过去被动、滞后的污染控制手段,强调在污染发生之前就进行削减。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减小末端治理的负担,而且有效避免了末端治理的弊端,是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
清洁生产对于企业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提高市场竞争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清洁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工艺改造、设备更新、废弃物回收利用等途径,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另一方面,它也强调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操作工人等员工在经济观念、环境意识、参与管理意识、技术水平、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
同时,清洁生产还可有效改善操作工人的劳动环境和操作条件,减轻生产过程对员工健康的影响。
3国内外清洁生产技术在工业生产应用中的现状经过20多年的发展,清洁生产逐渐趋于成熟,并为各国企业和政府所普遍认可。
加拿大、荷兰、法国、美国、丹麦、日本、德国、韩国、泰国等国家纷纷出台有关清洁生产的法规和行动计划,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大批清洁生产国家技术支持中心、非官方倡议以及手册、书籍和期刊等,实施了一大批清洁生产示范项目。
至今,清洁生产已经建立了全球、区域、国家、地区多层次的组织与交流网络。
我国清洁生产起步晚,但发展很快。
目前,国内一些比较有远见的企业已开始尝试使用清洁生产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尤其在制革、电镀和化肥等一些污染较大的生产工业中,经实践证明,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降低了污染物的排出量,而且减少了原料耗费量,节约了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使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我国制革工业每年排放超过7000万t废水,废水中COD达15万t,BOD为8万t,SS为12万t,铬为3500t,硫为5000t,是我国工业污染的大户。
清洁生产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如今,制革工业迫切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使其从数量主导型转到质量、品种出口效益为主型,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把污染末端治理消除在生产过程中,摒弃高消费、高投入、高污染的生产模式。
从河南新乡黑田明亮制革有限公司的改革来看,经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用水量降低45%,废水排放量减少了50%,硫的排放量降低了65%,节约红矾20~30%,使铬的排放量减少了55%,消减了燃料污染且成品革产品中不含致癌物质。
同时,由于简化了生产工序,使生皮到蓝皮的生产周期减少2~3d,增加了产品产量]。
由于生产过程中采取的清洁生产技术使废水排放量大大减少,不仅减轻了环境水体污染而且使末端治理费用明显减少,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目前我国有近千家大、中、小型化肥厂,年产化肥3200万t,产生稀氨水上亿t,大部分都被直接排放,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中国石化集团南化有限公司氮肥厂将清洁生产的思想应用在化工污染防治工作上,通过生产实践,改革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注重生产过程中物料的循环利用,从被动的末端治理转向主动的源头控制,不仅使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度下降,环境质量得到改善,而且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氨回收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99%以上,残液含氨质量浓度小于20mg/L,全塔压降由50kPa降至10kPa,蒸汽消耗由原来回收1t氨(100)需32。
5t降至4~6t。
且改革后的工艺流程简单,易于操作,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施清洁生产后,每年多回收氨1300t,价值130多万元,节省蒸汽费用至少45万元,免交排污费153.5万元,共计增加效益320多万元。
并且由于其污水排放量几乎降至零,不仅大大减少了末端治理费用,每年还可节约18万t脱盐水。
而改造费用仅需20万元,不到一个月即可回收改革投资成本。
4清洁生产技术在工业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自1993年初我国开始清洁生产试点示范和相关研究以来,各地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目前企业推进清洁生产的积极性不高,清洁生产审计成果的持续性也较差,清洁生产在运行机制和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国家已在大力提倡清洁生产技术,但力度还不够。
许多企业还是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仍然在得过且过,或者是欺上瞒下,没有使清洁生产落到实处,有的企业即使做了,做得依然还不够。
许多企业不注重生产过程中的合理管理,资源和能源浪费现象还比较严重,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大执法力度,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必将严加处理。
如今,我国已成为WTO中的一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是企业的生命,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真正把清洁生产技术落到实处,把企业搞活。
这只靠法律规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意加强人员素质培训,使工人自觉意识到清洁生产的好处和重要性,才能主动付诸实施,并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创新,再加上政府部门的因势利导,必然会使清洁生产健康成长,这样才能够保障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清洁生产技术在工业生产应用中的发展前景目前全国上下正在大力倡导推行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物质闭路循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以“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为目标,通过企业清洁生产、生态工业、绿色消费、废弃物再利用等环节,使物质和能量在企业内、企业间、全社会得到合理、持久的循环流动和利用,使物质资源在生产中得到最充分利用,将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清洁生产则从预防污染的目的出发,通过源消减和不同层次的物料循环再利用来节约资源和消除污染,这与循环经济通过“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即3R)实现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再循环利用其本质和目标是完全一致的。